犁牛之子
《论语·雍也》:“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元人李治《敬斋古今黈》卷九:“孔子言:犁牛之子骍且角,……犁自是杂文。今呼猫犬之类毛色之杂者,皆谓之黧。古字少,凡音相近者,皆得通用。”李治谓此处“犁”,非“耕犁”之“犁”,而是“黧色”之“犁”,谓毛皮色驳杂之牛。《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注:“犁,杂文。骍,赤也。”疏:“杂文曰犁,骍,纯赤色也。”“言仲弓父虽不善,不害于子之美也。”故后来多喻虽出身低微,只要自身具备德能,便不会被置之不用。张以文《四书全译》释“犁牛”为“耕田牛”“普通耕牛”,显然是望文生义。
此“犁牛之子”印以随形石刻之,章法尚可,唯结字太平,应强调疏密对比,效果或生动一些。
且喜疏狂性未移
陈独秀赠友人诗:“何处乡关感乱离,蜀江如几好栖迟。相逢鬓发垂垂老,且喜疏狂性未移。”大凡非常之人,皆多非常之学、非常之才、非常之志、非常之性情。故历史上的文人学者、山林之士等或执着而倔强,或疏狂而放达,多有不入世俗之言之行。疏狂,狂诞不羁、疏放真率之谓也。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疏狂属年少,闲散为官卑。”疏狂之人,多有真性情。然只有真性情未有真学问之人,不得谓之疏狂,只能叫粗野。有真学问而未有真性情者,禀性未易入真率,一遇乱世强权,故容易堕入乡愿:或言行不一,自欺欺世;或胆小怕事,不辨是非。而有真学问又有真性情者皆多狂狷之士,敢为诤言,敢为义士,敢作敢当,虽命运淹蹇,世途坎坷而不移其志。
随形印的入印文字多因印材的不规则形状而不得不作屈伸挪移迁就,此“且喜疏狂性未移”印则基本保持了入印文字的常态,且线条挺括利落,缺点是与边栏难免有方枘圆凿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