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批判“丑书”、抵制“丑书”之声此起彼伏,导致书法界想要展示真才实学的书法家们深受其累。这怪不得人民大众,是书法领域的某些环节出了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解决问题。
艺术中的“丑”是以丑的形象来揭露美的本质,具有审美价值。比如戏曲里生旦净末丑中的“丑角儿”,再比如《巴黎圣母院》中丑陋的卡西莫多,还有那些夸张的雕塑、绘画,都能给人们展示出另一种美。古代碑帖中的《爨宝子碑》《天发神谶碑》够丑吧?就连徐渭的草书、八大山人的字、“扬州八怪”金农的漆书、郑板桥的“六分半书”,也被公认为妙趣横生的“丑书”,他们以雄深的书法功底呈现出独具特色的个人面目,从而独步书坛,影响至今。如今,书法界追求个性、展现自我之风日盛,“只有丑才上档次”的观念一度占据上风,乃至视“丑书”为主流。许多国家级展览比赛中,“丑书”当道,而大批潜心传统、追摹晋唐古风的饱学之士却被拒之门外。更为可悲的是,书法圈外大批标榜自我、胸无点墨、标新立异的“假大师”“假泰斗”应运而生。他们创作时表情夸张,极尽丑态,在媒体上大肆宣扬,严重污染了书法这片净土。细想起来,这些现象跟书坛一些书家盲目追求书法形式美的观念有着密切联系。
自撰行书《满江红·百年庆典赞》
在谈到创作经验时,一些获奖者大言不惭:“临帖无用,横不能平,竖也不能直,乱中取胜,这样才能获奖入书协。”我们的书法队伍中确实有一批人急功近利,表面上美其名曰“创新”,实际上排斥传统、排斥继承、排斥功力,叫嚣着非“丑书”不得加入书法团队。现任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谈到“丑书”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创新的前面要有一个非常大的根基,那就是承传。你没有最扎实的承传,就不可能带来有意义的创新,你那些创新算什么?就是破坏!”这是一个导向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自古至今,书坛从不排斥“丑书”,但它不应该成为主流,否则“丑书”大行其道,既亵渎了传统文化,又违背了党的文艺方针,会把传统书法推向绝境。
临《爨宝子碑》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公众的批评才是前进的动力。而部分书法家恰恰相反,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看待大众,动辄大谈书法雅事非常人所为,视大众为阿斗,以为他们不懂书法。正是这种蔑视大众的错误做法,让“江湖书法”的理念不断流行。互联网时代,大众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众多书法爱好者均不同程度地接受过正统书法的熏陶,他们既倾慕王羲之、欧颜柳赵,也欣赏郑板桥等人的“丑书”,因而这种误导大众、为书法营造出神性的风气亟待扭转和纠正。无视书法传承,无视大众审美,不扎根于传统文化的艺术就是空中楼阁。
我认为,书坛如果没有“丑书”将是一大缺憾,反之,若“丑书”泛滥,将是一大悲剧,处理好这个辩证关系有利于书法事业的健康发展。中国书协原主席苏士澍强调,书法要为人民服务,他曾说:“心中有人民,创作才有感情。”是的,书法的主流就是要接地气,要“正大气象”,只有根植于广大人民正确审美沃土上的书法种子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附图均为孙荣刚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