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圈|“久仰大名”不会用

书画知识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我的朋友圈|“久仰大名”不会用

我出生在山东邹县,与曲阜比邻,自司马迁提出“邹鲁文化”这一范畴后,邹县就有了“文化之乡,礼仪之邦”的美称。我爷爷虽不是本地人,也没读过什么书,但家居济南几十年,“经多见广”,脑子好用,终生的遗憾是没有文化,故而特别崇拜文化人,崇拜礼仪之邦的文化。我是他的长孙,他对我抱有很大希望,因此要求也格外严格。礼仪训练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一直讲到我上大学走的那一天。可以说,“礼仪”在我脑子里装得满满的,很可惜,就是不会用。

中国书画报

2002年夏的一天,中建八局徐伟打来电话,说:“于茂阳调到济南来了,咱们一起为他接接风。”我高兴地答应了。我很早就知道于茂阳的大名,前些年去聊城出差,在聊城文物商店里见过他的书法作品,出彩得很。功夫扎实不用说,其笔意之爽率,山东书家可比肩者,抑或魏老、娄老仅此。打听一下作者的单位,就更加肃然起敬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向李恒聪局长提出见见这位于先生,李局长但言“好说,好说”。后来大家只顾喝酒敬酒,终没能如愿以偿,留了个想头。

白驹过隙,一晃就是20多年,这次总算有了机会,心里自然美得很。洗洗脸,刮刮胡子,整理一下头发,还剪了剪指甲,怕握手太动情伤了人。夫人一边看一边笑:“是不是省长要接见啊?”

到了酒店,于茂阳已先来一步,正坐在沙发上翻看杂志。握上手,问好,寒暄,我也按程式拿出来我的礼仪:“久仰大名,相见恨晚。”没想到他出奇地干脆,把手一甩:“别给我来这一套,什么‘相见恨晚’,咱俩不是早就喝过酒了吗?”我愣了,什么时候喝过酒啊?我拍着脑袋,想啊想,想不起来,只认为他记错了,把我当成某某某了。这次酒喝得好,酒后,于茂阳还亲自送我回的家。夫人在路旁站着等我回来,也有幸见到了这位耳熟能详的名人。

第二天,我在办公室里什么事也没干,回味昨晚的交谈,专思与茂阳的杯酒往事。哦!慢慢地,在我脑海深处第1985页,终于找到了这件事的原始记录:1985年初秋,山东省书协在济南召开某届理事会,负责书协工作的邹振亚把我叫去帮助忙忙会务。这天的中午饭安排在山东剧院招待所一楼餐厅,理事们3桌,忙会务的1桌,每桌白酒1瓶、啤酒若干,限时不限量。邹振亚给大家交代说:“一点半吃完饭,咱们参观省博物馆最近举办的古代字画展览。”各路豪杰俱到,新老朋友共饮,推杯换盏,好不惬意。时间一到,理事们纷纷起身,移步于山东剧院东邻省博物馆。靠边的一张桌子上,一位年轻人文质彬彬,抽着烟不慌不忙地目送大家离场。我留在最后收场,主要是“检查”代表们别落下包之类的东西。两位年轻人眼光一碰,彼此问好,互报姓名后好不亲热,恰如老战友30年不见。肚子里已经有了酒,一番互相吹捧后必然是争相敬酒,一来二往,气冲斗牛,最后把4张桌上剩的酒根全部喝光。也不顾身在何处,也不知今夕何夕,服务员老催我们,这才算完。回想一下,我俩差不多补喝了2斤。

俗话说:“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姑娘会下神。”与茂阳兄在一起,净顾了学习豪气——学得豪情一往,酒醉鞭名马;学得侠气满怀,宝剑赠他人,哪里还想得起来如何“礼仪”!(附图为赖非书作)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书画知识-我的朋友圈|“久仰大名”不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