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本义为水清澈貌,与浊相对,引申为高洁、清静、清楚、廉洁等义。三国魏刘劭《人物志》有:“其功足以激浊扬清,师范僚友。”书法篆刻艺术讲究根植传统,追本溯源,倡时代清新文雅之风,反对任笔为体、丑怪污浊之气。这是维护艺术纯洁性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全国第九届篆刻展征稿启事中四个命题内容之一即为“激浊扬清”,笔者虽无投稿的想法,但试试手亦无妨。
激浊扬清
5.1厘米×5.1厘米
浙江红石
不得不说,“激浊扬清”是一道不折不扣的篆刻难题。四个字中三个含“水”旁,这是要考察作者“治水”的应变能力。难易相成,凭多年的经验,预感这个内容刻下来很有可能成为一件有特色的作品。如何将三个“水”旁刻出特色,又避免重复,是此印成功的关键。开始的时候,考虑“激浊”两字将“水”左右错开摆布,即“浊”作反文处理,这样一来与“清”形成“水”分别在两侧对称的局面,但感觉有些平淡无趣,不可取。转念想到“激浊”上下共用一“水”,“浊”借“激”之“水”,以“激”之“水”造势,拉长、伸展、稍倾,且由强变弱、由粗变细,确实有一种飞流直下、激情勃发之感。而“清”之“水”则以楚简之笔意冲向左边,又稍断开,笔断意连,和而不同。
因印面较大,须调动一切技术手段来烘托全局气氛。“扬”字取大篆写法,有意留出右上角的红色块,与“浊”下小块红遥相呼应,虚实映衬,全局顿然充满激情与活力。大篆无边框白文印刻得好鲜明生动,刻不好则散沙一盘。此印将文字与边栏作统一观照,左边两字逼边或破边,右边两字紧贴边而不破边,各得其所,各自安好,自然和谐共生,也算得体。
篆刻家对文字内容是有选择的,甚至是挑剔的,如果长期按某种惯性行事,必然了无生趣。换个思路,换个角度,熟事生做,甚或打破常规,将计就计,可能会收获柳暗花明、眼前一亮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