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健笔意纵横——朱继龙花鸟画赏析

书画知识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凌云健笔意纵横——朱继龙花鸟画赏析

古往今来,中国画坛上出类拔萃、闻名遐迩的画家层出不穷。因未遇机缘,虽造诣精深而默默无闻者亦有不少,古人谓之“隐者”。

朱继龙,1952年出生于山东临清,自幼酷爱书画,高中毕业后进入临清市工艺美术厂工作,受教于著名画家王莹。王莹是20世纪50年代中央美院的高才生、李可染大师的高足,画印皆通。

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临清,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诗人臧克家曾在此任教,那里也是国学大师季羡林,著名画家黑伯龙、张彦青的故乡。朱继龙在这片鲁西北大地上生活了数十年,民间艺术给予他启蒙,乡土风情哺育着他的心灵。今观其作品,清新自然,淳朴脱俗,处处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他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观察细致、体验深刻,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

一个写意花鸟画家,没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扎实纯熟的驾驭笔墨的能力,是不可能有大发展的。临摹、写生、创作,只有多年的广采博收、苦心探索,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世界。诗、书、画要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朱继龙在这方面做得就很好,赏其作品,中国画之神韵和内在美跃然纸上。

朱继龙擅画仙鹤、鹭鸶、雄鸡等禽类,取法李苦禅,经过多年的研究,融入自己的笔法,作品《云水苍茫》《双鹭》《悠悠云水间》很明显地体现出其“师古不泥古”、独辟蹊径的创新理念。朱继龙的荷花作品,无论篇幅大小,皆笔墨淋漓,构图新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艺术见解,浑然天成,重墨不浊,淡墨不薄,格调高雅。他凭借充满激情的笔调、娴熟的技法、灵活多变的章法和准确生动的笔法,形成了沉稳中见洒脱、平实中见雄奇、隽秀中见苍润的艺术风格。

中国书画报十月金风动 南山火柿红

李苦禅主张“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唐代张彦远提出“书画同体”,指出“工画者多善书”,书画本是相通的,朱继龙亦深谙这一点。他苦学《书谱》《张迁碑》等书学经典,法理并进,融会贯通,以书入画,书与画的完美结合,使画面生动自然,耐人寻味。他在作品《十月金风动 南山火柿红》中写下了“余客居泉城南山十余载”“大自然造化之美使人感慨万分”“为之写照以抒胸臆”等句,在作品《雨后荷塘风露香》中题写了“济南大明湖每至盛夏,万顷荷花争相开放,一片烟波浩荡的景象,游归写景”等文字。朱继龙题款善于用古诗词,读者赏其作品的同时,仿佛在与古人对话,拓展了时空和历史的纵深感,达到了艺术的通感和共鸣,加深了文化的积淀和艺术的厚度。

继承传统,锐意创新。苏东坡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朱继龙习画数十年,深悟其中道理。他本着“师心不师迹”的理念,能进得去、跳得出,写出自家笔墨。从作品《朝晖》《豆荚双鸡》《雨韵天香》《江上秋色》《白鹭荷花》中可以看出其创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彰显出画家对大自然的现实感受和艺术革新的进取精神。朱继龙注重创作的立意和主题,他从华夏古老的农耕文明中汲取灵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获得了创作智慧。其作品有的表现吉祥的寓意与寄托,有的表达自身的追求和思索。大自然中人们喜闻乐见甚至司空见惯的物象,都是他表达的内容,信手拈来,不作勉强之态,物我相融,逸趣横生。朱继龙在构图和笔墨上注重对“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等“六法”理论的综合运用,或没骨绘制,或简笔勾写,或阔笔铺陈,或细笔勾勒,提按顿挫间,线条完整有力,变化丰富。其用笔沉稳,用色淋漓,画法自然率真,节奏鲜明,气息灵动,力求达到独特的艺术生命力和审美境界。

中国书画报风和日暖

朱继龙为人宽厚,朴实无华,几十年来,在维持生计的同时,能够从现实生活的困顿、苦闷中超脱出来。他从不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人格是他的绘画灵魂,知识和修养构筑了他的绘画格调,寂寞求道而不流俗,实在难能可贵。

朱继龙视艺术为生命的全部,把一切都寄于丹青之中。希望他一如既往地默默耕耘,探索不止,艺术之路更加长远,艺术水平更加精进。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书画知识-凌云健笔意纵横——朱继龙花鸟画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