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今年64岁,有着43年党龄和30年军龄,更有着50年的画龄。他画山水,气势宏伟磅礴,即使是画江南,也不是婉转低吟的,灵秀中永远带着一股刚正的气度。这,大约与他骨子里的军人气质有关。 7月31日,桐城市美术馆、张松艺术馆开馆暨180米国防题材山水画通景长卷《华夏万里边关图》捐赠仪式在桐城市美术馆举行。开馆仪式由桐城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江学潮主持。江学潮把桐城市美术馆与张松艺术馆开馆的日子说成是桐城值得庆贺的日子,这两个馆前后筹备了两年,“是桐城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广大市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乐事,更是江淮文化圈的一件美事”。他相信美术馆开馆后“必将助力桐城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繁荣发展,助力桐城市民艺术文化素养的提升,也将助力桐都文化魅力的全面拓展”。 桐城的魅力厚重而低调,这座小城曾诞生过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产生过戴名世、方苞、姚鼐等影响后世很久的文学大家,何况还出过早已走进了中国美术史的名闻天下的北宋画家李公麟。张松的祖籍就是这座小城,他说,家乡给他的滋养他一生无法忘怀,为家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他最大的心愿。他是位画家,能为家乡奉献的,也只有他的艺术。 从1989开始,张松历时五年精心创作了180米中国画通景长卷《华夏万里边关图》,画卷以南沙为起始,依次描绘了西沙,北部湾,中越、中印、中俄,东海和南海。画面拆开来可以独立成幅,合在一起便呈气吞万里之势,将祖国的万里边关尽收腕底。画卷上可见江山万里,也有田园风光,更有城市山水,更多的是画家对中国山水画创作的独到理解与把握。这次,他把此幅巨制捐献给了养育他的这片土地,而且选在了“八一”建军节前夕,里面有游子的思乡之情,有艺术家对人民的赤诚,更有一位老兵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张松曾担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主席多年,为安徽省的美术事业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安徽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主席吴雪在代表省文联讲话时,对张松的人品和作为评价很高,说他为人谦和、大度,工作态度朴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是安徽省美术工作者的楷模和榜样。 正是因为如此,这次张松艺术馆开馆才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著名书画家的80余幅祝贺作品,其中包括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的作品,还有各省美协主席、副主席的作品。这些作品将永远留在两馆,成为了桐城人民的艺术财富。刘大为更为两馆题写了馆名。 两馆的馆址是曾经的桐城市政府所在地,如今,80余幅全国名家的作品和张松的《华夏万里边关图》就陈列在这里。江学潮说,以后桐城的文化里,又增添一处新景观。 这次活动由桐城市政府主办,中国美协、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学会学术支持,安徽省美协、安徽省书画院等协办。(附图为《华夏万里边关图》局部)
来源:《中国书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