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赵佶虽不是个好皇帝,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大画家,传世作品有《梅花绣眼图》《腊梅山禽图》等。在《梅花绣眼图》中,梅花枝干俊俏苍劲,梅枝上的几朵花或绽放、或含苞,生动自然;一只绣眼鸟站立枝头,一边鸣叫一边左顾右盼,与雅致的梅花相映成趣。从这幅作品中也可看出宋室皇家的审美趣味。梅的画法精细纤巧,刻画工整细腻,梅花色泽清雅、敷色厚重,人工修饰痕迹较重。画家宋伯仁为了画梅花,自己种植了许多梅树。每当梅花开放时,他都从早上观察到傍晚。通过细致的观察,他把梅花从萌芽到花开、从盛放到枯萎的各种形态一一描绘下来,整理成一百幅画稿,集结撰绘了我国第一部专门描绘梅花种种情态的《梅花喜神谱》,成为了经典不朽的佳作。
南宋画家扬无咎的《四梅图》在表现手法上颇有特色。此图描绘了梅花未开、将开、盛开、将残的四种状态。其墨梅一改彩染或墨晕花瓣的手法,为淡墨描线、层层分染,具有墨韵生动、清新雅致的风格。这既不同于这一时期重染艳丽的宫廷“院派”,也不同于狂放恣意的逸体风格。另一位画家马麟(马远之子),幼承家学,擅长绘制人物、山水、花鸟,用笔圆润遒劲,画风秀丽之处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其作品《层叠冰绡图》中,所画两枝梅花据称为绿萼梅,是梅花中的名贵品种,有“疏枝瘦影传芳信,绿萼鲛仙展玉姿”之意。两枝梅花一枝昂头向上,一枝低头含笑,充分表现了梅花俏丽的姿态。花瓣外沿和背面施以厚重的白粉来强调梅花的冰清玉洁。杨皇后用“层叠冰绡”四字形容,恰如其分。此梅也被称为“官梅”。
元代的吴镇、王冕、钱选、吴瓘都是画梅高手。在王冕的《墨梅图》中,一枝梅花从画面的右上角向左边伸展开来,长长的枝干舒展挺秀,枝头缀满繁密的梅花。此作构图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墨色浓淡变化丰富、层次分明。整幅作品没有设色,恰好符合梅花“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高风亮节,同时也是画家借物抒怀、借梅自喻的情感表达。画上王冕自题的两首咏梅诗与画中之梅相辅相成,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
喜上眉梢
1.用深浅不同的墨色勾画远近不同的梅花枝干;中墨和浓墨勾画出喜鹊,淡墨勾画梅花花瓣的线条(见图一)。
图一
2.朱砂色罩染梅花花瓣,并用深浅不同的墨色分染梅花枝干结构,使其更加厚重,远近更加明显。中墨分染喜鹊不同部位,注意不能染得太重(见图二)。
图二
3.梅花枝干用赭石调淡墨草绿罩染两次,注意要薄染;梅花花瓣用曙红分染,干后用胭脂分染深浅不同的梅花;花青分染喜鹊不同部位,藤黄调朱砂染喜鹊眼睛(见图三)。
图三
4.用白粉画梅花花丝,白粉调藤黄点雄花蕊;赭石加胭脂调墨草绿点出花萼,草绿调赭石和石绿在墨苔上点苔;花青调淡墨继续染喜鹊。调整画面,最后题款、盖章(见图四)。
图四
《喜上眉梢》创作构思
在创作《喜上眉梢》时,画面的构图运用纵横形的构图方式。整个画面以红色梅花作为主体,两只喜鹊放在画面中,显得较为喜庆灵动。两只喜鹊一静一动,相互呼应,主次分明生动,为整个画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梅花枝干疏密有致,墨色变化丰富,前后层次感较强,老干苍劲有力,新枝则显得较纤细清劲;梅花用朱砂分染画出,前后分明,整个构图主次分明,气韵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