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报》 第214期美术副刊
【编者按】2020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30年来,浦东发展风云激荡。抚今思昔,难以忘记那些曾经为浦东奉献过的前辈先贤,也勾连起对书画大师吴昌硕与浦东那段不解情缘的追忆。
130多年前,吴昌硕作为一名晚清官吏,到上海县任职当差,成为了一名“行脚僧”,“行吏”差委的主要地点便在浦东。
这便是吴昌硕与浦东的故事的开始。
从安吉来“海漂”的有志青年
吴昌硕(1844—1927),名俊,又名俊卿、昌硕,别署仓石,号缶庐,浙江孝丰(今浙江安吉县)人;出生于书香门第,早年生活安定;太平天国运动以后,他家破人亡,从孝丰迁居邻县安吉;考中秀才后,求学于湖州、杭州等地;考举人未中,捐纳候选训导,参加《孝丰县志》编纂;然后来到杭州、苏州,结识了一批名流,如俞樾、杜文澜、高邕、吴云等,谋生学艺,并且在苏州、宁波、润州等多地谋差公干。吴昌硕与大多数传统文人一样,有“修齐治平”的抱负,仕途情结一直贯穿了他的大半生。
吴昌硕于光绪十二年(1886)冬已经“役于沪上”,任伯年为其画《饥看天图》,算来距今已有135年了。光绪十三年(1887),在友人的资助下,吴昌硕捐升了上海县丞,自嘲为“酸寒尉”。此时吴昌硕的生活是很艰难的,但他意气风发,他官差活动的主要地点是在浦东,所从事的公务多是些跑腿的差事,非常辛苦。光绪十四年(1888),应吴昌硕之请,任伯年为其绘《酸寒尉像》,真实地记录了吴昌硕的仕宦形象。是年,吴昌硕45岁。光绪十六年(1890)11月,吴昌硕奉委浦东严家桥厘卡差,送衣赈民济困。是月,作《庚寅十一月奉檄赴粥厂给流丐绵衣》:
黄绵布袄称身裁,丐者胡卢笑口开。
随意且游箫市去,有人曾食肉糜来。
送穷韩愈翻多事,辟谷留侯太费才。
呼尔一声听不得,嗷嗷肯作雁鸿哀。
是年12月,作《严家桥写望》。随后几年,吴昌硕一直在浦东严家桥厘卡当差。《苦寒吟》道出了当时浦东的贫困和人民的苦难,他感叹自己人微言轻,难佑苍生。
吴昌硕在浦东的公务活动主要是收厘金、赈灾,从事税收和社会救济工作。此时的浦东是很偏僻、贫穷的,因此更需要人去做社会**,还需要人去收费站收厘金,为上海浦西的发展输送财力。
广结同好,才艺大进
清朝的候补散官是不需要每日坐班的,只是遇到比较重要的事情临时安排一些公务,叫“衙参”。所以,吴昌硕还是有很多公余时间来从艺和交友。
吴昌硕的仕宦之途虽然艰难,但他十分看重社会交游。公务之余,他以刻印书画为媒介结交沪上名儒大宦,如任伯年、杨岘、谭献、潘祖荫、吴大澂、方浚益、吴保初、龚心钊等,眼界打开,受益良多。吴昌硕也非常励志勤学,在艺术上更是求索猛进。我们从一封吴昌硕在浦东叶榭当差的一个夜晚写给吴保初的《述吴游书》信札可以想见。
君遂先生足下:
俊与君别后,因严桥公事掣肘,东西奔走,如穷人无所归者四十余日,现事虽寝,而俊已积劳抱病矣。卧床呼头痛者又十余日,幸腰臂之患未增剧,可告知己一快。腊月初大雪奇寒时,犹阻风叶榭,叶榭者,浦东荒村。无聊步雪中,遇萧秀才号芦汀者,邀至其家,煮鲈鱼下酒,出其诗令读,诗尚风调,如十六七女郎与姑姑姊姊闲话光景。秀才自谓与俊曾相识,强作画。俊倚醉握管,藉舒闷气,成袁安卧雪一帧,题句相赠云:袁安一卧传千古,画出草堂墨沈香。我似穷猿悲失木,狂吟踏雪不辞僵。可谓无佛处称尊矣。归坐舟中,蓬背雪沙沙不止,颇忆与吾君遂先生谈诗而不可得,复剪烛画山水小幅数纸,画皆有诗,另纸录奉。一笑。月苦霜寒,书毕兴复不浅,惜床头无宝刀一啸耳。俊顿首。
吴保初与谭嗣同、陈三立、丁惠康并称清末四公子。吴昌硕的这封《述吴游书》文字清新隽永,直抒胸臆,描述生动。因公事劳役,带病履职;又遇大雪,阻于浦东叶榭荒村,与萧秀才吟诗作画,题诗抒怀。掬酒一杯,题壁以抒闷气。作诗又不能与“知己”畅怀,刻篆又未携带宝刀,只能趁酒兴写封书信给吴保初遥寄深情啦。信中吴昌硕给萧秀才画《袁安卧雪图》及题画诗成为以后吴昌硕题画送人的重要题材。“袁安卧雪”实为吴昌硕自况。
吴昌硕在上海浦东的“行吏”生涯之余,勤奋学习,书不离手,金石诗书画技艺大进。他在《浦左严家桥看梅之作》诗里写道:
梅边倘结屋,苕上载书籍。
朗吟雪月天,永谢风尘客。
吴昌硕的金石篆刻出名最早,也名气最大,他继承秦汉以来治印精髓,提出“道在瓦甓”的艺术风尚,开创了体貌厚重、以气取势、因势结神的一代新印风。书法取法于石鼓文,开宗立派。他与海派同光体诗人郑孝胥、陈三立、张謇、陈诗、狄平子等交往唱和,诗才大进。吴昌硕的绘画得到海派名家任伯年、蒲华、凌霞等指授,笔力强健、色彩艳丽、布局新颖、墨韵生动,画中诗画联璧,初见绘画大师端倪。吴昌硕在浦东“行吏”期间创作了《梅花图》《浦东立雪庵图》《浦东雪景图》等作品。
好友相助,捐升“试用县令”
吴昌硕在家乡安吉县从捐官候选训导开始进入仕宦之途,收入微薄。为改变生活窘境,吴昌硕除鬻艺之外,只有继续在仕途上进取,他在沪上“行吏”浦东的几年更是加快了晋阶升职的节奏。那么,吴昌硕在光绪十九年(1893)之前还是个候补县丞,他是何时加捐候补知县的?他要捐纳多少银子呢?
吴昌硕于光绪十九年(1893)给吴保初写的另一封密信是请求借赀捐官的,信中道出了捐纳的秘密。这个时期,他在进行加捐知县筹款活动,但使出浑身解数还是缺少400两银子,于是写信给新交的朋友吴保初:
……弟碌碌无可短长,以酸寒尉终身,即亦已矣。乃不自知其酸寒,而人视之者代为酸寒;二三知己竭力怂恿,劝以加捐县令。盖弟捐有县丞,且乐为之助,现集款已至千五百之谱。
查县丞捐升知县,须实银二千五百余两。刻托徐子静观察,由厦门炮台捐上兑,再打八三折,只须实银两千有奇。夙蒙雅爱,当亦以此举为然。唯是七级浮图,尚赖大功德为之结顶,可否慨借朱提,数唯四百;计完赵璧,期在三年。倘蒙许我,敬乞五月中旬赐汇沪寓。因急上兑,局促如是……
这封信写于光绪十九年(1893)上半年。从信中可知县丞捐升知县,打折后还需要2000多两银子,现在好友徐子静帮了大忙,还差400两银子,借期三年,请吴保初援手。这个数额可不是小数,不是一般关系的朋友所能开口的。吴保初是否借了,未见明文。但作为吴昌硕印章的索刻者和收藏者,且是互为欣赏的朋友,吴保初想必是出了力的。果然,时间很短,吴昌硕捐升候补知县的愿望终于实现。
光绪十九年(1893)十月,吴昌硕捐升候补知县成功。捐纳的官衔是“江苏试用知县”。
十月初六日……五品顶戴试用知县吴俊卿,浙江人,自严家桥厘卡来禀知捐升知县到省,藩辕牌示照得。
不久,吴昌硕被分配到海运津通局当差,是丁葆元推荐的,是年吴昌硕50岁。吴昌硕在自题《吴昌硕五十小像》中写道,“而今一行吏,转负十年租”。吴昌硕在浦东的“行吏”生涯就此结束,时间大约有七年多。
回顾历史,上海浦东从130多年前的荒凉偏僻之地,成为现在的国际金融中心。遥忆130多年前,吴昌硕作为一名从浙江县城走来的“海漂”,怀揣梦想,来到上海,通过自身修炼、勤奋努力,终于成长为一代大家,也为浦东发展做出了一份贡献。■
编辑| 任 旭
制作|千 惠
校对|王密林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1年出版40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192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13071178285
此文章为原创,任何个人或机构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转载或引用用于商业用途。如有用于商业用途的目的,请提前联系本报同意后方可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