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时刻 | 亦静亦动 亦寄情亦思故

艺术有料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高光时刻 | 亦静亦动 亦寄情亦思故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古往今来的诗人都喜欢寄情于山水,又有谁不愿寄情于大自然呢?生机勃勃、万紫千红、诗情画意、大雪纷纷的大自然就像一首动听的乐曲,旋律优美而又抒情,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含义。今天,小编梳理出几首展现自然风光和民俗生活的交响乐作品,带大家走进自然,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各地风土人情的独特魅力。

1.《山林之歌》

作曲:马思聪(完成于1954年)

指挥:谭利华演奏:北京交响乐团

作曲家以朴实、优美的民间音调为素材,借鉴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艺术特点,谱写成了这部色彩斑斓的管弦乐作品。

全曲由五个乐章组成。

马思聪自己说,《山林之歌》“所表现的是山林的形象,是我对山林的生活和自然形象的感受”。

2.《云南音诗》

作曲:王西麟(创作于1963年)

《云南音诗》是一部风俗性、色彩性的管弦乐组曲。1978年10月由中央乐团交响乐队(现在的中国交响乐团)首演于北京,指挥韩中杰。1981年在“全国第二届音乐作品(交响音乐)评奖”中获优秀奖。

把民歌风格的旋律加以交响性的发展,是这部作品最显著的特点。共四个乐章:

作者以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为素材,吸收西欧晚期浪漫派、印象派和某些现代手法加以交响化的发展,通过对云南地区的一幅幅风情画的描绘,多方面展现出当地人民的精神面貌。

3.《三峡素描》

作曲:王义平(完成于1978年)

指挥:胡炳旭演奏:中央乐团

视频来源:bilibili 作者:kaladona

从青藏高原上奔腾东去的长江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峡谷,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四百里的险峻通道容纳了无尽的旖旎风光,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卷。

《三峡素描》完成于1978年,1981年由上海交响乐团首演。同年在第一届全国交响音乐作品比赛中获奖。作者通过对闻名世界的长江三峡的描绘,体现了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无限遐想,并唤起人们对三峡美好的憧憬。

《三峡素描》由六个带有标题的乐章组成。

尽管是标题性音乐,但音乐是一气呵成的,留给人们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大家在聆听这部作品时不一定非要依靠这些文学性描述,独立地感受音乐就好。

正能量、权威性、兴趣点、新语言

中国艺术头条

微信号:CAH-2017

网友信箱:cah2017@126.com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艺术有料-高光时刻 | 亦静亦动 亦寄情亦思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