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美院毕业季线上展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艺术展讯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2021美院毕业季线上展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艺术现场 关注正在发生的艺术事件!▲

中国艺术现场

本科生毕业作品展海报

线上毕业作品展览海报及入口二维码

2021年6月8日下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1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开幕式暨2021届线上毕业作品展启动仪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大厅隆重举行。本届毕业生作品展的主题是“向多样的世界提问”,这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首次同步启动线下、线上展览。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展览现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1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2层4号展厅、4层7、8、14号展厅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B区展厅联合展出,共有284名本科毕业生参加本次展览,展出作品1000余件,展览将持续至6月24日。当天同步启动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1届线上毕业作品展,共计11个培养单位,484名本科生和硕士生的2000余件毕业佳作,通过2.5D云端虚拟长卷,公开展现美院师生的创新理念与教学成果。

中国艺术现场

展览现场

疫情之下,世界秩序正在重新被书写。清华美院的毕业生在作品中表达了对时间与空间、自然与生命等主题的思考,既保持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也充满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年青的他们不仅能敏锐发现问题,更具备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是秉承“艺术服务社会”崇高理想的新一代“美院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展览现场

本届毕业展以线上、线下方式同步呈现。观众既可前往现场观展,也可登入云端浏览,尽情体会实体与虚拟空间中灵活多变的布展感受,对比同一件作品在不同空间中的微妙变化,享受一场虚实结合的双重观感盛宴。

中国艺术现场

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

中国艺术现场

陶瓷艺术设计系

中国艺术现场

视觉传达设计系

环境艺术设计系

中国艺术现场

工业设计系

中国艺术现场

工艺美术系

信息艺术设计系

中国艺术现场

绘画系

中国艺术现场

雕塑系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结·字 》《 无题诗 》

作者 | 亢云姝

指导老师 | 白明

草书,于动静间游走,以笔墨寓情。草书与陶瓷,遥远亦可相似,纤维的介入,使泥土如笔墨般灵动鲜活。作品以瓷泥浆为主材,借助纤维材料,在装饰和造型中寻找草书形式从平面到空间的转换,表达形式背后规范与自由中体现的人文精神。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结字》

中国艺术现场

《无题诗》

中国艺术现场

《 药包 》

作者 | 杨英莲

指导老师 | 白明

中草药被人们赋予各种深层的情感,草药包的形象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作品将药包形象与釉面装饰结合,探索符号背后的积极表现和真情实感,希望展现自身对缓解健康焦虑情绪,治愈心灵的人文关怀。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初晴 》

作者 | 家和

指导老师 | 杨帆

作品包括一组二人食餐具和一组花器,作者运用具象和抽象两种不同的装饰效果诠释主题,探索具有情感关怀的日用瓷设计。通过在生活陶瓷中引入绗缝这一民间工艺的形态特征带给人们放松、温暖的心理感受。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共生·和解 Self-reconciliation 》

作者 | 赵各邦

指导老师 | 王辉

作品将鸟、鱼等动物的元素进行抽象与结合,并通过造型的差异与陶土的不同颜色、质感和肌理令作品中里外两个形态组成部分产生对比。同时几件作品的造型也具有渐进性,如同一个生物的不同成长阶段。借此作品来表达一种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互相交融之态。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盛装 》

作者 | 贺新蕴

指导老师 | 杨帆

以香水容器、香薰蜡烛容器、花器为主体结合陶瓷材料,设计针对女性群体的生活陶瓷,在满足实用需求的同时,体现出女性群体多元化的特点。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阿马蒂厄斯 》

作者 | 缪妍

指导老师 | 郑宁

作品阿马蒂厄斯取自莫扎特中间教名,为拉丁文的“被神眷顾之人”,作品是以莫扎特音乐为元素创作的陶瓷设计作品。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极城 》

作者 | 朱科豫

指导老师 | 王辉

作品以上重下轻的抽象建筑群为基础,暗示着这种城市面貌之下的不稳定与分离倾向,白色的小方块零星点缀在大几何体的下部,并位于其阴影之下,暗示着上面城市对下面建筑群的压迫,与生存空间争夺的紧张,上部的建筑群虽然宏伟,但近看,却有裂痕与腐蚀的痕迹,表明这种建筑后面代表的社会贫富差距也有崩解的一天。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行走于桥梁之间 》

作者 | 罗玥

指导老师 | 郑宁

以桥梁为主体元素,结合陶瓷材料进行的艺术创作。我的家乡重庆被称为“桥都”,桥作为创作的中心,是我自身对于家乡的情感表达;同时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桥梁对于沟通有着特殊的意义,维系着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富有人情味的创作意象。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文末附线上展厅入口二维码)

《 是谁在控制新冠疫情?》

作者 | 卫泽丰

指导老师 | 贾京生

2019年末,突如其来的疫情使世界陷入一片泥潭中,其罪魁祸首就是新冠病毒。本次设计作品以抽象化的病毒细胞形态和其独特的生物结构方式,与编织技法相结合,希望创作一组提醒人们反思疫情问题的装置艺术作品。

中国艺术现场

《 动物青年1721 》

作者 | 刘煜

指导老师 | 张树新

用拟人动物来比喻当代青年,以故事性的插画形式表达在丝巾上,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动物青年们的生活场景来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态度和一角缩影。

中国艺术现场

《 骑士之章 》

作者 | 刘淑怡

指导老师 | 张红娟

将欧洲骑士盔甲图案造型进行设计、排列后,以刺绣的形式呈现。以再现盔甲的装饰图案题材与其气质与风貌。运用刺绣、珠绣、羊毛毡等手法、工艺实现。

中国艺术现场

《 笑笑的手帕 》

作者 | 李含嫣

指导老师 | 张红娟

以自己创作的短篇童话为脚本,用丝带绣、贴布缝等手工布艺的方式呈现儿童绘本图像,讲述一个关于亲情与思念的温暖故事。

中国艺术现场

《 昆虫记 》

作者 | 马文远

指导老师 | 张宝华

昆虫是世界上最具有魅力的生物之一,在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中,昆虫对人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作品使用系列化刺绣壁饰作品的形式,采用昆虫加环境的呈现方式,寻找昆虫形象新的表达方式和意义,从而更好的探讨生命主题对纺织品艺术主题的影响和作用。

中国艺术现场

《 丝路印象 》

作者 |高欣

指导老师 | 杨建军

古丝绸之路上的故事可歌可泣,能让人感受到华夏民族的胸襟与气节,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蜡染工艺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很有传承的价值。作品以丝绸之路为背景,将丝绸之路上的五个人物故事串联成四幅独幅却也关联的叙事画面。刻蜡和绘蜡相结合,线条贴合色彩,呈现丝路印象。

中国艺术现场

《 共生 》

作者 | 赵静

指导老师 | 张宝华

作品基于矛盾论中对立统一的概念,纯净与嘈杂,明亮与混沌,水与火,柔软与尖锐……两种对立的事物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在互相转化的过程中不断斗争。纤维材料作为艺术创作主体,将其概念具象化,展现一种纠缠、斗争,同时又共生、统一的形态。

中国艺术现场

《 季花 》

作者 | 朱沅泠

指导老师 | 张树新

设计者运用写实的手法,将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花卉呈现在家纺作品中,意图表达现代田园风格样式。将自然景物融入室内生活空间中,具有含蓄静美的气息。

中国艺术现场

《 雉羽绚烂 》

作者 | 马梦雨

指导老师 | 张树新

作品灵感来源于我成长的经历,这是我成长的诗,我想记录下来它们,把它们一一封存,永远留住这些回忆,稚嫩而又绚丽、甜蜜的回忆。

中国艺术现场

《 自动绘画项目》

作者 | 文盛凯

指导老师 | 杨建军

作品的灵感源于一个突然的想法“当我完全放弃绘制图案的过程中对于画笔的掌控,那我还能控制什么?”回归到我一直喜欢的艺术流派当中—抽象表现主义的行动绘画,杰克逊波洛克认为绘画可以看做是人体与画布的相互运动这一观点启发了我。由此,基于钟摆运动和混沌运动等原理,我制作了最大程度上无法控制画笔轨迹的齿轮形状喷色装置,并通过物理遮罩防染的方法对喷色的颜色加以一定程度的控制,并以整个装置的绘画步骤为视觉元素灵感,延展出整个系列的服装设计。

中国艺术现场

《 少女龙王 》

作者 | 吴简

指导老师 | 贾玺增

龙作为神话中的瑞兽拥有变化莫测的形态和呼风唤雨的能力,对应了我认为的当代女性最好的状态——美丽且强大。传说中龙纹图腾中伴龙而生的火焰与流云是龙的翅膀,将其几何化拆分得到的线条成为本次设计大廓形。金属铆钉代表按照秩序排列的龙鳞,是提取传统纹样的加工后表达;皮带元素象征束缚,但规律分布的皮带更像装饰。我想描摹的少女冷傲凌驾于甜美感之上,镣铐也只会成为装饰,少女龙王终会飞跃枷锁。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工业轮廓以外 》

作者 | 苏海然

指导老师 | 李迎军

设计灵感源于作者日常拍摄的一些城市的工业细节以及痕迹,保留灵感照片中的工业金属质感,运用喷漆图案、手绘、缝线的方式在面料上表达地图的质感。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积极“废人” 》

作者 | 曾馨

指导老师 | 贾玺增

积极代表生而为人的进取心,“废人”体现失败多于成功的常态,我们只是有着进取心却达不到目标的普通人。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低估自我改变的难度,提出不合理的目标和期待,我们所担心的失败几乎是注定要发生的。这并不是因为采取的行动错误,而是因为没有行动或是难以行动。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桥洞夜宿客 》

作者 | 李玥瑢

指导老师 | 肖文陵

舍去必须舍去的,剩下的就是自由。系列以旧衣改造为切入点,以季节、结构、性别的矛盾感、模糊感为主要设计特征,在实践中不断对旧衣解构重组,并在此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以此传达精神世界的自由、浪漫与反叛。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泥生 》

作者 | 缪禹彤

指导老师 | 吴波

在行走中习惯于凝视地面,似乎可以窥见他人生活的痕迹和城市扩张的记忆,想象素昧平生的人们走过同样的路。作品采用木版印花工艺进行面料设计表达个人对城市路面的感受。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活在当下 》

作者 | 杨晶

指导老师 | 臧迎春

以现实生活中产生的焦虑为灵感,将迷幻艺术作为载体抒发自身的情绪。整体设计是用包裹而又纠缠的形态去表现“活在当下”的状态。包裹堆积的语言代表着“包容不完美的自己”,纠缠的形态则是代表“焦虑的情绪”。而图案印花中扭曲的五官以及手指则代表着他人的存在以及暗示了内心的焦虑。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妄想抑制剂 》

作者 | 李莞

指导老师 | 李迎军

通过服装表达妄想症患者以及更多普通人独特又脆弱的内心世界,压抑之下私密但丰富的情绪,这种被认定、被压制的“错误”思维,让我联想到回收站里被压缩成干瘪方块的垃圾。我以“拼凑”和“压缩”为关键词,从面料再造入手进行设计,整体形象呈现一种怪诞压抑但温和的风格。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侵蚀 》

作者 | 谭韵佳

指导老师 | 李莉婷

此次创作的灵感来源是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极端情绪,与当代社会常见的抑郁患者不同,双向情感障碍患者不仅仅在抑郁发作的时候会感觉到和普通抑郁症患者一样的抑郁情绪,还会在躁期来临时同样感受到近乎癫狂的兴奋,而这样水深火热的情绪是我这次设计想要表达的重点。在当下的社会因为各种压力患上心理疾病的人不在少数,而装作合群是这类人群无可奈何的伪装,看似云淡风轻的表面实则暗涛汹涌,就像服装也是一个人的外壳一样,没有人知道衣着乖巧的人有没有一颗狂野的内心,也没有人知道着装张扬独特的人会不会只是在隐藏自己的扭捏怯懦。我希望通过此次设计传达每个人内心都曾经出现过的纠结、矛盾、痛苦等浓烈又不得不隐忍的情绪。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装一袋烟火气 》

作者 | 赵天爱

指导老师 | 鲁闽

电商、疫情的冲击 使曾经车水马龙的市井生活被屏幕里冰冷的按键所取代。系列设计旨在挽留“早市”这种慢节奏、按需消费的生活场景,在“慢食”中体会消费过程中流淌的情感。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数据危机·隐私 》

作者 | 朱青青

指导老师 | 吴波

隐私”是“隐私”一词通过ascii转化的编码语言。大数据时代下,我们的年龄、性别、性取向、喜好、出行轨迹、消费记录等私人信息无时无刻不被跟踪、记录、采集和分析,并以数字化的形式储存在无形的互联网空间中,我们的隐私在数据的洪流中无所遁形。本系列通过透明材料模仿X光线下的透视效果,以“内衣外化”的形式表现大数据时代下隐私泄露的现状:“赤裸裸地站在数字聚光灯下接受审查不是人们应该得到的待遇”,而频繁发生的数据泄露事件表明这场危机不可逆转,我们所有不愿被外人道的隐秘信息已被一览无余。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共存于还原 》

作者 | 金奎利

指导老师 | 鲁闽

表示着严肃、生态、哲学性信息的同时,也是环境收到破坏的恐怖、污染、冷漠的象征。发生疫情之后的世界,仿佛让人类屏住了呼吸,而大自然赢得了一次等待许久的深呼吸。我的作品可以压缩为一句话“身披人类的地球”。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演员的一生 》

作者 | 蔡昊诺

指导老师 | 李莉婷

整个系列表达了当代人在社会的压力下,习惯将自己扮演为“演员”的角色。人们把自己真实的一面隐藏起来,从而让别人难以察觉,就如同变色龙随环境的变化来改变自己的颜色, 环境就是他们的保护色。为了自我保护将自己隐藏在“颜色”之下,这何尝不是与生活中的“演员”一样?所以本人将“变色”这一概念融入到本次设计作品中,寻求一种新的表达形式,以展示人性情感的多样化。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浮华 》

作者 | 黎芸畅

指导老师 | 杨静

本次毕业设计以民国时期“月份牌”中的女性形象为灵感,意在展现该时期女性精致,自信,鲜活的姿态。本次设计参考了民国“月份牌”中的时装款式,使用民国经典造型元素进行设计,并在复古的基础上加上比较现代化的夸张处理,以达成经典与潮流融合的效果。色彩搭配上趋向于复古色系,黑色基底加上亮眼的彩色丝绸,纱质面料,对比强烈。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文末附线上展厅入口二维码)

《 弃土遍路 》

作者 | 陈金昆

指导老师 | 向帆 李德庚

“弃土遍路”是一款作者自主开放的(mobieus)插图风格的独立游戏。通过非真实渲染技术描绘了一个科技高度进步后崩溃的废土世界,以第三人称解谜为主要玩法,从情节、建模、动态、渲染到声音生成等方面探索了游戏设计的方法。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旧事点忆 》

作者 | 崔佳露

指导老师 | 向帆李德庚

本作品搭建虚构的“旧闻档案”,用书籍的方式,将曾经发生过的高热度舆论事件重现在人们的视角中,以此引发人们对互联网背景下记忆与大量信息之间关系的思考。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Tasty娘惹糕” 品牌视觉系统设计 》

作者 | 邓世劼

指导老师 |华健心 陈楠

“Tasty娘惹糕”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着重于娘惹图案再创作及应用。设计基于图案原型和色彩搭配风格,用扁平化的表现风格对娘惹图案进行重新创作,并在其中加入了有代表性的马来西亚动植物元素。尝试通过新娘惹图案的设计应用呈现具有东南亚特色的娘惹糕点品牌视觉形象。内容主要包括品牌形象、包装设计、海报设计及其他应用设计。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锈土》

作者 | 邓雨晴

指导老师 | 马泉 陈磊

随着资源的枯竭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工业开始走向衰落,作品基于工业遗迹空间“巨大、粗糙、晦暗、危险、力量”的审美特性进行游戏视觉设计的探索,并将承载了一代人光荣和记忆的生活元素融入其中。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嘿,我在 》

作者 | 刁雪

指导老师 | 何洁 祖乃甡徐小鼎

觉知是一种身与心的同频共振,如果我们习惯了身心分离的生活状态,身体就可能成为工具,我们的生命就也会被自己活成工具。作品让身体动作在绘画与录像的互文中自相隐喻,尝试着触发人对身体当下经历的觉知,祝福人们去拥抱更完整的生命状态。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巴哈撒罗惹——语言马赛克 》

作者|冯筱然

指导老师 |祖乃甡 何洁 徐小鼎

马来西亚华人间有一种独特的语码转换现象,又称“语言马赛克现象”,指主体语言的词汇或词组夹杂着少许客体语言的词汇或者词组,进而形成一种多语并用、混成一体的特殊口语,其中包括英语、马来语、华语、客家话以及福建话等。作品通过设置脚本实现一个半开放式情景剧的演绎。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color lab 色彩实验室》

作者 |付若琳

指导老师 | 徐小鼎 何洁祖乃甡

古希腊著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分析了人类的体液成分,总结出了四种不同的体液类型: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并提出了 “体液学说”,即不同体液所占的比重不同,会导致人们有着不同的气质类型。《色彩实验室》即是通过分析每个人的体液成分来进行颜色的调配,从而生成个体颜色及相关视觉的综合设计。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叠梦制造》

作者 | 高馨檬

指导老师 |何洁 祖乃甡徐小鼎

针对消费社会符号经济所带来的心灵缺失等问题,《叠梦制造》品牌概念设计,通过对空气进行包装,赋予其新的符号意义,向消费者传递治愈感。目标是唤起现代年轻人对逐渐消逝的生活诉求的关注,重新审视消费行为,倡导理性消费。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莉莉和她的朋友》

作者 | 顾家娃

指导老师 | 陈楠 华健心

作品“莉莉和她的朋友”以一个抑郁的小女孩“莉莉”和他身边的“朋友”为主题,通过莉莉这个IP形象的设计展现了抑郁症患者独特的内心世界,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抑郁症患者的种种纠结和自我救赎的心路历程,增进对这类人群的理解。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城乡路2号》

作者 | 韩岳楠

指导老师 | 徐小鼎何洁 祖乃甡

本次毕设以东北工业现状为背景,从多年来和工厂、工人的接触中寻找其特质,将历时一年收集到的采访、影像资料作为素材,进行书籍设计的尝试,意在展现对工厂环境的消极、悲壮、承受时代之痛等刻板印象的反思。

中国艺术现场

《 清华园记 》

作者 | 何礼行

指导老师 | 张歌明 王红卫

绘制和科普清华风物背后三百年间的重要历史及人物,整合文本、图像、声音、影像、动效等元素形成多元化视听形态,发展出更有深度的清华园体验,并对交互沉浸式阅读方式进行探索。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打工!打工!》

作者 | 黄乙杰

指导老师 | 赵健 顾欣

作品运用书籍设计语言,围绕劳资话题,探索网络“娱乐文本”与马克思“经典文本”之间不同的视觉样态。在二者关联中反思当下信息视觉传达呈现的碎片化、娱乐化现象;在对比中批评、启迪,呼吁公共理性的回归!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圭虫观察室》

作者 |黄韵棠

指导老师 | 马泉 陈磊

本交互视频包含摄像头采集现场事实影像与预设的动画视频,两部分内容嵌合,意在模拟人处于监控摄像头下被观察的情景,为观者带来参与感,同时叙述当前人们的行为被作为数据收集,且行为和视野被“监测技术”驱使、限制的现状。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文末附线上展厅入口二维码)

《 快点长大 》

作者 | 张靖婉

指导老师 | 王轶男

作者从回忆中选取了个人成长阶段的典型性物品,通过对搪瓷材料的敲打、破坏及连接处理,改变了现成品的语境,从而使日常用品的价值超越时间,转化为作者献给家庭与回忆的“纪念碑”。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器非器 》

作者 | 郭思妍

指导老师 | 董书兵

将呼吸这一行为模式嫁接于不同的“器”形之中,以一种看似矛盾的方式将不可见的行为显化,以此讨论生命与非生命、物质与非物质的关系。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静 》

作者 | 苏昭其

指导老师 | 陈辉

安静的状态是多种的,作品运用木头雕琢而成,追求木雕肖像下的静态美。通过手和工具的结合,一刀一刀的雕琢和一点一点的打磨,这个过程既是安静的更是享受的。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巡游》

作者 | 陈俞含

指导老师 | 冯崇利

自然中,鱼生存于水,水被鱼影响。生物与环境之间、生存与生态之间一直以来相互影响相互牵制,维持着平衡。工业的介入使这样的平衡有所改变。这是否意味着在人类的干预下,出现了新的平衡?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地图 》

作者 | 董春会

指导老师 | 董书兵

黑白键帽组成的世界地图,从中心向四周波动。键帽由拉丁字母与五笔字根组成。在多元化的世界进程中,中国正在以独特的文化力量影响全世界。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隙》、《霾·一》、《霾·二》

作者| 吴昊

指导老师 | 冯崇利

病毒肆虐改变了世界的运转状态,人与人之间被迫疏离、隔阂。作品用钢筋与软质纤维材料表现介入与隔离的浑沌意象,旨在思考介入与隔离两种状态之间的关系。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炑》

作者 | 张嘉伟

指导老师 | 王轶男

选取木材料和钢铁材料进行创作,木材料在火焰下逐渐燃烧殆尽,与此同时钢铁熔融再生,不断重复的动作会同时改变两种材料。通过此过程使铁材料和木材料完成交融和对话,消失和再造。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舞者》

作者 | 付天豪

指导老师 | 胥建国

选取高原藏民腾飞的形象映照生活的姿态。厚重的肩膀承载蓝天,夯实的步伐冲向目标。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楼梯》

作者 | 宋雨萌

指导老师 | 陈辉

以楼梯为单元元素进行重新创作,寻求空间中物体的分割、拼凑,以达到合理、舒适的空间分布。将观者带到房屋建筑中去,唤醒记忆中房间的空间结构。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动物系列》

作者 | 刘志飞

指导老师 | 冯崇利

原本野性自由的动物被禁锢在牢笼之中,被物化为人类的商品所使用。是否人类也无法逃脱出牢笼如同”兽“一般,也终究为被支配禁锢的对象。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模样——驻足 听海 秘密》

作者 | 王路欣

指导老师 | 董书兵

作品是对于过去自己的回忆和思考,用海螺、小熊、斑马等物像代表各个年龄段的内心状态。每个阶段搭配不同的物像,象征不同的心境。三组作品采用不同的肌理,不同但又相通,三组形成一个系列。通过不同阶段不同形象触动观众对于自己过去、现在、未来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自述 》

作者 | 于海悦

指导老师 | 陈辉

皮囊之上,“光”与“色”在交相辉映,斑驳的光倒映出我自己。层层叠叠、变化莫测是世人看待我的颜色,我拥有着的躯壳究竟是什么颜色,人们怀着审视的眼光穿透我的身体,我就是他们所看到的样子吗?我需要活成他们眼中的样子吗?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20191216》

作者 | 周家政

指导老师 | 胥建国

新冠疫情爆发之际,少年毅然穿上防护服,守卫全人类的生命安全。谨以此作品献给疫情肆虐下顽强向上的每一个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白色野兽》

作者| 李天皓

指导老师 | 董书兵

由半睡半醒之间脑内破碎而难以解释的形象杂糅而成。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搁浅》

作者 | 杨可欣

指导老师 | 王轶男

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我对个人经历的部分悲观思考。鲸鱼这一巨大而自由的海洋生物以无助的姿态搁浅于地面,通过这种意象上的对立来传达自身对事物的迷茫和担忧,看似稳固的龙骨结构与廉价脆弱的纸材料也加剧了这二者的对比。人总是无可避免的在生活中经历悲哀和迷茫,我试图通过创作给予观者在这份感情上的共鸣。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贝尔的世界》

作者 | 候骁航

指导老师 | 冯崇利

9岁时他抱着一只小熊,环绕其者木讷,愚蠢,恶毒,他高喊要正义,要世界和平,要每个人都快乐。

20岁时小熊被扔在污泞的雨水中,幸福的笑脸上满是泥印。他不见踪影。

今天在人群中再见到他。

又好像已见过他很多,很多次了。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父亲的飞船》

作者 | 沈添洋

指导老师 | 陈辉

童年一些记忆总是无比深刻,放学路上,我伏在父亲背上被厚厚的雨衣包裹着。父亲带我雨中疾驰,任凭外界风吹雨打,我依然无比安心。雨衣的味道,雨和车子划过水的声音,自下而来的光,父亲后背的温度;都萦绕着我。

我产生无限联想,我身在内部幻想此时就在飞船之中。飞船保护我,在我弱小的时候替我面对困难,迎着风雨载我前行。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游目》

作者 | 张文靖

指导老师 | 胥建国

本作品尝试采用综合材料营造一种独特的纵深感和视错觉空间,利用水泥管的遮挡,引发观者做出探头、弯腰的动作,在打破雕塑常规观看视角的同时,也让观者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将身体元素与外界物象融合,借此探索和构建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文末附线上展厅入口二维码)

《 琐事 》

作者 | 刘千芊

指导老师 | 石冲

空间、形状、记忆均可以被想象。当我离它远去,这些微小的情感:怯懦、从容、忧伤、快乐,都被小心翼翼地折叠在76平方米里。痕迹充斥着这个角落,我和他们在真实之中,如此鲜活。如果抹除掉人的痕迹,不断重建、重建,让楼宇到达最高处,这里便会显得伟大了。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陆雨 》《18762177140》

作者 | 陆雨

指导老师 |崔彦伟

充斥大数据分析的21世纪消费时代,我在无数个APP里复制出了无数个“我”。大数据用物品为我画像,我借小票抹掉我的容貌,我成为了大数据中的一个数据,而这些物品代替我成为了消费时代中的“我”。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片状睡眠》

作者 | 陈曦

指导老师 |韩敬伟

简单的睡眠,承载我的生命,复杂的睡眠,承载我的形状。现实的禁止与想象的跳动、个体的沉默与客观世界的喧嚣,于睡眠者而言,闭上双眼,就是个“静”的世界,而对世界,“动”从未停息。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井然有序》

作者 | 张子若

指导老师 | 封帆

伊利格瑞认为,女性是男权话语的一个虚构,因此是不在场的,是不可言说的。在影视作品中,人们往往也会忽视女性角色的劳动。

我选取了中外电影中女性劳动的片段,用手绘的方式将1000多帧手部的动作进行再刻画。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画境赤壁赋The First Ode for the Red Cliff 》

作者 |方敬儒

指导老师 | 王巍

在表现人不经意间的动作的绘画中,嵌入与此动作运动方式相似、但更偏重于身体感受的动作的录像,让身体动作在静态与动态图像的互文中产生隐喻,触发人们对自己身体当下经历的觉知。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时间地图:725,328,000 》

作者|金昭希

指导老师 | 石冲

这次作品系列通过重叠画线的行为来形成时间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只单纯地按照我划线的动作来完成在时间积累过程中的不同固有形态。有“重叠时间”的含义,我在主动完成画面的过程中寻找自己,跟作品一起成长。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梦境重现》

作者 |刘子琪

指导老师 |丁荭

我的梦境总是模糊的、朦胧的,回忆起来只能浓缩成为几个画面、一段文字、一些意识。我取出梦境中的一小段内容,将它呈现在画作中,以重现我的梦境,体会梦中我的自由与平静。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景观系列》

作者 | 王远星

指导老师 | 顾黎明

人的内在情绪复杂且隐晦。时代巨变下,内心对未来充满期望,但也时刻会被不安、焦虑、孤独和恐惧所侵占。超现实和梦境式的画面实则是在回应现世的问题,所含情绪也映射着我们对个体、社会、自然及其关系的综合感知。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镜隐苍穹 》《雾失楼台》

作者 | 王一堂

指导老师 | 宋克

都市是很多人生活的地方,人们对都市的看法各不相同,艺术家所表现的是他们个人所理解的都市生活,这件作品是我用具象写实绘画来表现一个“零零后”视角下的当今都市生活,以此引发人们对当今快节奏都市生活的思考。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浮》

作者 | 林诗琪

指导老师 | 曲欣

基于疫情武汉封城时期的感受,以布、纱、胶等综合材料为主进行实验创作,与过去的2020年再对话。用较为写意的概念传达灾难与自然面前,生命的无常与脆弱,同时在创作中反思自我,如何将表面化的记录转化为更贴合的绘画语言,还需要更多切身思考与经历的沉淀。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十三珠子图》

作者 | 周润杰

指导老师 | 李天元

在城市的现代化过程中,不少古代人文景观经历着摧毁消逝和重建的进程,在崇古思想的影响下,我们总是用批判的目光去审视现代的重建,那么,未来人又是怎么看我们现在呢?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过敏画册 》

作者 | 李相怡

指导老师 | 李睦

过敏所产生出的图像同时具备视觉和触觉体验,人体在肿胀或者被密集图像覆盖时,变得陌生的非人体,恐惧身体畸形和非常规美感的矛盾呈现。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永无岛》

作者 | 刘闻雨

指导老师 | 李天元

相信每一个喜欢动画的人都曾有过去往动画世界的梦想。或许我们身处的现实世界和动画世界是真的可以联通的?当“我”身处于类似3d建模界面的空间,动画的世界透过碎片一样的窗口显现于世,为现实中的“我”源源不断得输送力量。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伤痛的痕迹》

作者| 敖曼

指导老师 | 李睦

根据自身成长经历中,自我和亲人的心理或身体上的伤痛经历,引发的对于伤痛痕迹的描绘和思考,以及伤痛在艺术中的存在和表现。

中国艺术现场

《 皮囊》

作者 | 程琪雅

指导老师 | 姜祖青

画面灵感来源于聊斋中画皮的故事,人们疯狂地追求美丽的皮囊。这些喜好把女性处于一个被束缚的状态中。让人惊讶的是从古至今一直如此。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多洛雷斯 It’s Dolores》

作者 | 王一然

指导老师 | 封帆

“二次元”是人类的“妄想”,人将现实当中没有的”完美“形象赋予在”二次元“角色并沉浸其中。当“完美”的“二次元”人物形象被重新用另一种方式赋予了“生命”后,会给现实带来什么呢?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生死场》

作者 | 汪雨

指导老师 | 崔彦伟

生死、黑白,颜色的淡淡晕染,过渡的层层叠加,触摸着起伏的山峦叠嶂,沉醉在这场域中;我凝视着你,你也在凝视着我。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四时之景》

作者 | 暴思琴

指导老师 | 陈辉

《四时之景》运用综合材料技法与中国画相结合,从传统绘画美学汲取精髓与营养,同时结合更多画面语言与材料表达的的可能性。在国画传统语言基础上使用其他材料增加画面的肌理,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抽象具象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四季不同的风景。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风土》《 花鸟四条屏 》

作者 | 丘颖瀚

指导老师 | 王巍

我不想过多地人为赋予绘画某些特殊的属性、又或是追求某种答案。不管是山水还是花鸟,我期望我能在前人卓越的画作中吸取营养并运用到画面中,再结合自身绘画经验和艺术感觉,画出能够让人感到舒适的画作。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复活》

作者 | 刘宇涵

指导老师 | 李睦

人偶对于我来说是重新唤起我热爱,享受过程的东西。热情的缺失导致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感到迷茫和无助,无法在所做的事情中获得认同感和自我价值。作品想表达的是我的热爱在人偶身上重新得到寄托,打破了内心的禁锢,对我来说是一种意义上的复活。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丁心格》

作者 | 丁心格

指导老师 | 石冲

在当代大环境的影响下,人们的审美逐渐刻板、单一,这样的审美框架导致容貌焦虑这一现象的出现。我想通过《困》这个作品来表达对于当代刻板审美的质疑,同时想通过本次创作来克服自己对于外表的焦虑。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吟》

作者 | 房子茜

指导老师 |韩敬伟

困兽的低吟,城市的喧嚣,人群中的私语。各种声音从喉咙中,器械中钻出,显示着不同情绪的颜色。即使声音微弱到似有若无,颜色也包裹了整个空间。

中国艺术现场

《 废墟组画》

作者 |刘菁艺

指导老师 | 宋克

废墟是时间和空间的产物,在摧毁与重建中,模糊了过去、现在、未来。

如果能在异托邦的时空之间停泊,是否能够更加超脱。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目子》

作者 | 车昱娇

指导老师 | 丁荭

探究女性放空的状态和对自身情感的表达,和在女性表达自我时受到的来自外界的审视,以及突破枷锁后内心的宁静。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中国艺术现场

《 夏语》

作者 | 李家慧

指导老师 |丁荭

在大学宿舍中,来自不同地域的同学们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在与她们“同寝而眠”这种密切的相处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同龄人之间奇妙的个性与共性,青春正好的校园生活和处于“学校”和“社会”过渡期女孩细腻的内心世界。所以围绕女生宿舍做了一个系列的创作。

中国艺术现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1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

展览时间

2021年6月8日--2021年6月24日

展览地点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区多功能厅、B区学院美术馆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二层4号展厅、四层7、8、14号展厅

开放时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区多功能厅、B区学院美术馆

9:00--18:00(17:30停止入场)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9: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支持单位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1届线上毕业作品展

https://exhibition.ad.tsinghua.edu.cn/2021/

为获得更好的观展体验,推荐使用电脑浏览器(Chrome / Edge)观展;手机扫码横屏观展,建议使用iPhone6s / 安卓8.0 及以上版本。

抖音关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ADTHU)

了解更多毕业作品展相关内容

相关连接:

2021美院毕业季线上展丨中央美术学院

2021美院毕业季线上展丨广州美术学院

Chinaliveart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中国艺术现场微信号

获取正在发生的艺术事件!

【联络我们】

机构合作、广告刊登、资讯发布

主编邮箱:iap110@126.com

微信:wenyilouzhang

星球市集丨艺术类图书精选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星球市集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艺术展讯-2021美院毕业季线上展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