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大展特展更新不断
书画展、考古展、文保展、专题展...
有近期新开幕的,也有受业界高度评价的热展,每个展览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藏品和展示方式,剥丝抽茧给观众梳理不同时期相同系列之间的文化脉络。特此,整理10个非常值得打卡的展览和圈友共飨。
九大展览
林下风雅——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
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
栋梁——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
遇见古埃及 黄金木乃伊
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
“叙”写传奇——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
雄风盛歌——周秦汉唐文明菁华展
光融天下——荆楚文化特展
回望长安——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
注:排名不分先后
01
林下风雅——
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
(第二期)
2021年9月1日-10月31日
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书画馆)
该展是继今年五月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庙堂仪范——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一期)”之后的一个系列展览。展览再次将目光聚焦文华殿,一窥文人高士的精神世界。
此次“林下风雅——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二期)”展览,分“避世高逸”“晏居幽兴”两单元,以76件兼具艺术性和历史价值的珍贵画作,展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高士们的隐逸生活与精神内涵。
展览的第一单元“避世高逸”中,描绘了高士们隐逸状态下的言行风度。如李唐《采薇图》卷所展现的“首阳高隐”故事。伯夷、叔齐在林泉间席地对语,粗服草履,面容清癯却目光坚毅,象征着中国文人的忠贞守节和隐逸精神。
南宋 李唐采薇图卷(局部)
如戴进《商山四皓图》轴中,须眉皓白的老者或围坐弈棋、或采药归来。
明 戴进商山四皓图轴(局部)
石涛《人物故事图》卷,描述了石户农、披裘翁等典故。其中,披裘翁所代表的便是隐士道不拾遗、贫贱不移的个性品质。
清 石涛人物故事图卷(局部)
而在展览的第二单元“晏居幽兴”中,文人们建园幽居,通过著书立说、文会雅集、调琴吟月、莳花品茗、鉴古赏画等活动,怡悦性情。如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卷,描绘了唐代开元年间,王昌龄任江宁(今属江苏南京)县丞时,筑琉璃堂、办诗会的场景。
五代 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卷(局部)
在旧传为徽宗作的《听琴图》轴中,我们可见宋徽宗调琴赏乐的情景。
北宋 赵佶(传)听琴图轴(局部)
伯牙鼓琴,高山流水,向来是历代画家表现知音相契、相惜的画题。元代王振鹏的《伯牙鼓琴图》卷中,伯牙专注弹琴,子期屏气凝神,人物刻画十分生动。
元 王振鹏伯牙鼓琴图卷(局部)
在“林下风雅——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展厅”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哪些文人高士的风雅瞬间?竹林掩映中,阮咸拨阮间隙与友人饮酒助兴。
南宋 竹林拨阮图页
兰亭山水之中,雅士们列坐溪旁,取饮流觞。
明 文徵明兰亭修禊图卷(局部)
雅兴大发,东坡在竹上挥毫题诗。
明 杜堇东坡题竹图轴(局部)
采持菊花,渊明嗅闻冷香。
明 张风渊明嗅菊图轴
见卖扇老妇苦于生计,王羲之便为其扇题字。
清 禹之鼎右军题扇图轴(局部)
士人们以逍遥放达的人生观,啸傲山林,诗酒流连。以他们为主角的“高士画”,也充分展现了画家的高超技艺,至今沿袭不绝。
02
海宇攸同——
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
2021年8月10日起
北京|国家博物馆(北10展厅)
本展览汇集广州地区出土的秦汉考古文物330余件(套),包括南越王墓、南越王宫以及广州其他秦汉考古遗址出土的各类珍贵文物,集中反映了近年来广州考古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
象岗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年代最早的一座彩画石室墓,是中国汉代考古中的重大发现之一。
南越王宫遗址是考古发现的中国早期宫苑典型实例之一,对探索中国早期历史文化,尤其研究岭南地区的古代城市史、建筑史、工艺史,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展览中能看到世界唯一一套丝缕玉衣。它是南越王的殓装。长1.73米,共用了2291片玉。“丝缕”的做法不在史籍所载的玉衣金缕、银缕、铜缕三种等级之内,弥足珍贵。因为年代久远,加上墓室多次进水,所以出土时丝织物已基本腐朽,玉片散落一地。后使用石膏将玉衣“整体打包”运送至北京社科院,共花费3年时间才修复完毕。
“文帝行玺”金印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最大的一枚西汉金印。印面长3.1、宽3厘米,材质为金,有别于秦汉帝玺和汉诸侯王的规制。展览还展出了“泰子”(即太子)龟钮金印和“右夫人玺”龟钮金印。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长林冠男告诉记者,三枚金印同时出省展出,这还是第一次。
另外还有广州地区近年出土的汉代金饼、陶胡人俑灯、珠串、汉代陶鸮形五联罐等尚未定级的精美文物。
03
栋梁——
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
2021年8月10日-10月20日
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展览展出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包括照片、影像、图纸、模型、书信、手稿以及空间装置等,希望藉此一窥梁思成先生的学习、工作经历,以纪念这位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建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等学科的重要先驱,并向他致敬。
梁思成(1901-1972)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建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等学科的重要先驱。他是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领导者,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创办人。他为中国的建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影响深远。此展是学界为了纪念这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功若丘山的学者,所筹划的一次史无前例的纪念。
此次展览的叙事共分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 求学与归成:
回顾梁思成先生求学的经历。分别解析了他在国学、语言、技能、专业四个方面刻苦钻研的线索;展品包括《营造法式》(陶本),梁思成1924-1927年在宾大建筑系学习时的作业、成绩单等。
第二单元 书写中国建筑史与破译天书:
介绍了作为中国建筑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的梁思成先生,在20世纪30-40年代期间通过广泛的田野调查和深入的研究,构架中国建筑史研究体系的生动历程。该单元展品中包括佛光寺大殿测绘图纸,现场影像资料,以及应县木塔手稿原件等一大批珍贵资料。
第三单元 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
展现梁思成先生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思考和不朽贡献。该单元展品中包括他主持或参与的曲阜孔庙、故宫文渊阁、景山万春亭、杭州六和塔、南昌滕王阁等保护修缮工程方案。更有1950年2月,本着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原则,梁思成、陈占祥两位先生对新中国首都所做科学规划的大部署草图。
第四单元 设计作品与思想:
通过设计实例来解析梁思成先生的建筑设计思想,揭示了其设计理念中所贯穿着的探寻中国现代建筑之路的坚强信念。该单元展品中包括1952年人民英雄纪念碑方案设计,王国维纪念碑设计,及1947年在纽约与国际著名建筑师讨论联合国总部大厦方案。
第五单元 建筑教育:
1928年梁思成先生学成归国后,即先后着手创办了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两个建筑系,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形成了中国建筑教育的理念基础和基本训练体系。该单元中重要的展品包括1945年3月9日,梁思成先生建议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信手稿。
04
遇见古埃及 黄金木乃伊
2021年8月15日-11月15日
北京|中华世纪坛
展览首次将6具黄金木乃伊带到国内观众面前,此外还呈现了百余件古埃及稀世珍品。作为一种永葆光泽的金属,黄金被认为是古埃及众神躯体的构成。古埃及人相信,为木乃伊面具、棺木甚至逝者的皮肤加上金箔,可以令逝者外形更近神祇。逝者获得神的肉体,才有可能获得永生,有资格在来世与其他神祇同列。
展览现场,一具有着时尚罗马风格发型的女性黄金木乃伊,约公元前1世纪,埃及,哈瓦拉,曼彻斯特博物馆藏。图片来源:遇见博物馆
展品集中于埃及历史上相对不为人熟知的“希腊-罗马”时期,时间跨度为公元前300年到公元300年左右。这一时期,埃及先是在来自希腊的托勒密王朝的统治之下,末代法老是著名的“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后来又被罗马帝国统治,成为后者的一个行省。
伊希斯-阿芙罗狄蒂雕像铜合金约公元1世纪
如果仔细观察展览中木乃伊的外形、装饰以及木馆、盖板等物品上的图案就会发现,这一时期的古埃及相当丰富且复杂,是一个杂糅的多元文化社会。社会中的富有群体为来世做了精心的准备,并且结合了埃及、希腊和罗马关于永恒之美的理想。
木乃伊面具镀金彩绘石膏约公元一世纪
宙斯神像赤陶约公元1世纪
此次展览中的藏品大多是在1880-1910年代英国统治埃及期间发掘出来的,后被英国曼彻斯特博物馆收藏。当时,英国考古学家弗林德斯·皮特里是这项考古工作的重要主持者。历史上,一代代像皮特里一样好奇古埃及的人曾以“科学”之名挖掘和研究木乃伊,试图诠释其历史文化,却也难免落入对古埃及自行其是的想象。
05
万年长春:
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
2021年6月22日-9月21日
上海|上海博物馆
(三楼|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书法馆)
该展览是上海博物馆在成功举办“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2015)、“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2018)的基础上,继以策划本展构成书画专题研究系列之“海上三部曲”。
元任仁发秋水凫鹥图轴上海博物馆藏
该展系首次从学术视角对上海历代书画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与研究,遴选相关书画146件(组),时间跨度从三国起至现当代逾千余年,通过“艺脉/艺术成就”“人文/地区互动”“鉴藏/艺术影响”及“潮头/海上风华”四个部分予以呈现。一方面,旨在较全面系统地纵向回顾与总结上海历代书画成就,考察其美术史地位及影响,另一方面,探究海上千年书画发展中所呈现的底蕴深厚、艺脉醇正、兼融并蓄与勇于创新的艺术特色与精神,更有助于理解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精神脉络及其传统人文底色。
晋唐两宋时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艺的空前繁荣,中国画各科亦相继形成与成熟,登上了画史古典主义艺术的高峰。宋元以降,文人画渐为主流,其发展从初创、确立至别开生面,其间真正起到引领意义的人物并不多。其中董其昌以一己之力影响身后近四百年,倘若加上董氏之外的海上千年书画成就,则一部文人画史,可谓半部与上海相关。
明 董其昌行书天马赋卷(局部)上海博物馆藏
地处太湖流域,风土宜人、水陆便利的重镇——上海于元末成为了文人画创作的中心地带,所取得的成就奠定了之后本土书画的格局与文脉,更对其后的持续发展及画史地位的不断攀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期间发生的大规模聚“天下士”之人文迁徙,是继三国东吴后的盛况再现。从元代《淀湖送别图》至明代《曲水园图》,形象地勾画了一幅元明以来上海城市人文的迁移路线图,这恰与明初以降上海地理生态环境,尤其是以黄浦江为主的水系变迁与形成几乎同步。
元 李升 淀湖送别图卷 上海博物馆藏
元 杨维祯 行书真镜庵募缘疏卷 上海博物馆藏
继承与创新是中国画史得以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作为接过“吴门画派” 画学旗帜并得以超越,乃至引领身后近四百年画史的“丹青宝筏”——董其昌而言,这不仅展示了其于艺术史上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若考察古代上海艺术家赖以孕育、滋养和生长的艺术土壤,画史研究中另一条暗线则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他们离不开对古代艺术传统的全面继承,而其中的书画鉴藏文化,无疑不可或缺。
清 张祥河题吕焕成西溪别业图卷 上海博物馆藏
清王震庞虚斋抱兔图轴上海博物馆藏
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中,上海美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上海美术主要继承江南文人书画的传统余绪,并开启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的新格局,是中国古代书画向现代美术转型的重要一环。从1843 年上海开埠后逐渐发展壮大的海上画派,到二十世纪初以上海为中心的洋画运动,再到三、四十年代蓬勃发展的革命美术、抗战美术,上海美术始终在全国美术界起到引领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近代上海美术界的繁荣景象是海派文化的体现和缩影,其焕发出开放、创新、包容的精神,成为上海城市品格的重要组成。
现代 陆俨少勇立潮头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
现代 刘海粟等万年长春图轴上海博物馆藏
06
“叙”写传奇
——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
2021年8月4日-11月7日
广东深圳|南山博物馆
叙利亚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十字路口,正是由于这种自古以来的重要地理位置,其文化的多样性谱写了一部壮丽的史诗,它的古老与辉煌令人肃然起敬。文物不语,却承载了文明的精彩纷呈。
展览通过五个单元198件/套展品(叙利亚展品195件/套,境内展品3件)讲述了叙利亚“古老的昨天”——从史前时期、历史时期、古典时期直到伊斯兰时期的历程。
博物馆意图通过展览能给观众带来启迪,有朝一日若能亲临大马士革、阿勒颇等历史古城,不再是走马观花,而能更深的感受到叙利亚历史文明的绚丽与厚重。
古代近东地区是早期文明的发源地,包括两河流域(今伊拉克、土耳其东南部及叙利亚东北部)、埃及、伊朗、安那托利亚(即小亚细亚)、古代叙利亚(今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国及约旦)、马耳他及阿拉伯半岛。根据史前考古学研究,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开始,叙利亚就存在原始人类的活动迹象,并遗留下了丰富的原始文化遗迹和遗物。
光阴与朴拙:旧石器时代的萌芽
古代叙利亚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与非洲和欧洲息息相关,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存以砍砸器和手斧为主要器型,中期以石片文化为主要特征,到了晚期则出现石雕、石叶和细石叶等器型组合。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类逐渐掌握打制石器的技能,这时期的石器具有一种大美无言的朴拙之意。
源起与革命: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开始积极利用动、植物资源,古叙利亚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逐步确立并成为主要经济来源,磨制石器和制陶工艺成为技术革新的关键。公元前7000年左右,陶器出现并成为当地聚落转型的关键。新石器时代晚期,叙利亚部分地区开始形成较大规模的聚落、制作更为精美的彩陶,社会分工逐渐显著,阶级分化处于萌芽状态,随后出现了一种结合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新型生活方式,为之后城邦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类对稀缺资源的掌控和使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珍稀材料的发现、新技术的革新、远距离贸易和社会发展之间往往存在互相塑造的关系。随着城邦的崛起,各类宝石(如黑曜石、青金石、绿松石、红玉髓等)和金属制品(如黄金、白银或铜制品等)纷纷登上人类舞台,这成为青铜时代开启的重要标志。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代叙利亚地区进入青铜时代,人们开始广泛使用金属原料制作装饰品、劳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社会生产力发生了质的变革,社会生活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权力与财富:青铜时代早期的社会分工
青铜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人们开始居住在大大小小的城邦中,青铜制品的使用导致生产力极大提升,粮食产量增加,可以养活城邦领袖和祭司阶层,阶级分化日益明显,由此导致社会分工加剧。青铜时代早期城邦,如埃勃拉等,开始大兴土木建造神庙和宫殿,文字和书吏开始出现,首饰、陶器、雕塑等手工制品空前发达,艺术创作进入了一个巅峰时刻。
贸易与纽带:青铜时代中期的商贸发展
自公元前2千纪早期始,叙利亚开启了外联和贸易的新方向,进口货物通过幼发拉底河到达叙利亚沿海港口,城市化进程加快,精英阶层对国外商品需求不断增加,各国家和地区间的交流与发展逐渐繁荣,这种新的贸易方向使叙利亚成为陆路与海上接触的十字路口。
人类对稀缺资源的掌控和使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珍稀材料的发现、新技术的革新、远距离贸易和社会发展之间往往存在互相塑造的关系。随着城邦的崛起,各类宝石(如黑曜石、青金石、绿松石、红玉髓等)和金属制品(如黄金、白银或铜制品等)纷纷登上人类舞台,这成为青铜时代开启的重要标志。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代叙利亚地区进入青铜时代,人们开始广泛使用金属原料制作装饰品、劳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社会生产力发生了质的变革,社会生活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荣耀与霸业:亚述威芒下的叙利亚
公元前1千纪前叶,亚述人从两河流域北部崛起,历经两个多世纪的征战,最终统治了两河流域和古代近东地区。新亚述时期第一任国王纳西尔帕二世(Assurnasirpal Ⅱ,公元前883-前859年)开始用浮雕来装饰宫殿,此后亚述宫殿建筑和浮雕艺术成为彰显亚述荣耀与霸业的最佳载体。这种艺术风格对叙利亚地区影响深远,并遗留一批亚述时期珍贵文物,如壁画与雕塑。
纷争与融合:新巴比伦与波斯阿契美尼德
巴比伦王国位于两河流域南部,于公元前7世纪后期击败了亚述人。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居鲁士二世战胜巴比伦最后一位国王,波斯统治由此开始并持续了200年之久。叙利亚在巴比伦人和波斯人的轮番占领下遗留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尽管如此,两河流域文明发展从未间断,它们仍在历史长河中继续发展前进。
自公元前333年开始,叙利亚被希腊、罗马等国家相继征服后产生文化大融合,当新的文明向西亚扩散时,叙利亚地区也进入了新的时代。叙利亚是世界上为数不多拥有多种古代文明和众多古迹的国家之一,彰显了在文明交往中叙利亚与世界文明的相互影响。
东征与交融:亚历山大眼中的世界与希腊化
在希腊与波斯争战中,叙利亚成为重要前沿阵地,同时也是两河流域与古希腊之间文明交往的桥梁,在古代世界文明和艺术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占领了大马士革,由此叙利亚开启希腊化进程,即将希腊古典艺术与叙利亚本土特色相结合,极大推动了文化和艺术的交融。这些变化在叙利亚具体表现为农业和园艺成为重要经济部门、纺织业保持领先地位、陶器及玻璃器皿制作业兴盛、金属冶炼技术迅速发展,这些都是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相互交流融汇的结晶。
渐进与全盛:西罗马和拜占庭时代
自公元前64年始,叙利亚地区作为行省被纳入罗马统治下长达600年,是罗马在近东地区的权力中心。在这期间,叙利亚地区文化融合逐渐加快,其园林艺术在罗马境内达到巅峰,商业优势凸显,如叙利亚亚麻制品、大马士革雪花石膏、石灰岩制品、铜器和玻璃器皿等广受欢迎。
开端与永恒:伊斯兰世界的光荣篇章
公元634年雅尔穆克战役后,阿拉伯军队征服了叙利亚,从此叙利亚被纳入阿拉伯的版图,并开启了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的进程。在阿拉伯军队攻占大马士革之后,阿拉伯文化开始在叙利亚蓬勃发展,伊斯兰教居于统治地位。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开启了叙利亚文化发展的新纪元,叙利亚人民在诗歌、文学、历史、哲学、语言、古兰经注释等众多领域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做出了较大贡献,进而丰富了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宝库。
丝绸之路是使节之路、商旅之路,同时也是文化传播之路,道路的畅通全方位促进了各国间的沟通与交流。古老的叙利亚和中国处在文明交往大动脉的两端,正是丝绸之路将相隔万水千山的叙利亚与中华文明相连接。两国间的交往源远流长,约有两千年的历史。无论是在罗马时期,还是阿拉伯-伊斯兰时期,中国与叙利亚始终往来不断、互通贸易、交流文化。
商旅与锦绣:中叙两国商贸往来
自古以来,中叙两国间不断进行文化传播并相互影响,叙利亚对中国的文化影响首推景教。景教在唐代又称“大秦景教”,起源于小亚细亚地区和叙利亚,是最早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派别,让我们跟随历史物证一同目睹叙利亚与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往来。
07
雄风盛歌——
周秦汉唐文明菁华展
2021年7月6日-10月10日
安徽合肥|安徽博物院新馆
展览以周、秦、汉、唐中国历史的四个阶段为时间轴以突出政治制度的演变,经济文化的发展,礼制风尚的承续为线索展品总120余件套,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赫赫宗周”“东方帝国”“大汉雄风”“盛唐气象”。
西周的礼乐制度、秦朝的天下一统、西汉的丝路华章、大唐的开放包容等在中华大地上交相辉映,谱写出中华文明发展的壮丽史诗。欢迎大家走进展厅,了解周秦汉唐文明知识点,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西周礼乐制度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王朝建立,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杀死,西周灭亡。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其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文化艺术特别是青铜艺术发展迅速,充分展示了中国早期文明的特征。长期活跃于陕西地区的周人以“制礼作乐”确立了中国礼乐文明的典范,使“礼制”成为以后历代王朝政治与文化的基石。
秦朝的天下一统
秦朝是由秦国发展起来。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数代秦人浴血奋战、开疆拓土,历经500多年苦心经营,秦国从最初的边陲小国不断发展壮大,到战国后期跃升至战国七雄之首。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为了巩固统一成果,秦王朝设立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律令、礼制、交通等,确立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
西汉的丝路华章
秦末天下揭竿而起,历经四年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建立大汉王朝,史称西汉。公元8年,王莽篡汉,建立新莽政权,西汉灭亡。汉武帝时期凿空西域,开辟丝绸之路。西汉200余年历史中,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繁盛一时。
大唐的开放包容
隋朝末年,天下纷乱四起。唐国公李渊于公元617年晋阳起兵,次年废隋帝自立,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公元907年,朱温篡唐,统治289年之久的大唐王朝覆亡。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布局最规范的国际化大都市。盛唐时期,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活跃,各国使臣、商旅云集,各种宗教兼容并蓄,丝绸之路繁忙兴旺。考古发现的各类精美绝伦的唐代文物,见证了大唐王朝曾经的辉煌盛世。
08
光融天下
——荆楚文化特展
2021年9月3日-11月3日
海南琼海|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根据《史记·楚世家》等文献记载,楚人的祖先出自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时,高阳氏重孙重黎担任火正之官,“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即能昭显天地之光明,为民造福,后世尊为火神。
战国越王不光铜剑
剑格、剑首上均有错金鸟篆铭文
展览名“光融天下”,寓意以荆楚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同阳光普照大地,泽被后世。当前,我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掘历史智慧、汲取政治智慧,延续、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命脉,作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战国中期后段 镂雕玉龙人鸟佩
战国中期彩绘对凤纹漆耳杯
公元前350~前330年铜编钟
此次展览共展出199件(套)荆州博物馆典藏菁华,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2件,国家二级文物78件,国家三级文物59件,以史为经叙述楚人、楚国故事,以陶器、青铜器、玉器、漆器等文物为纬透视独具特色的楚文化,展现楚国从立国、崛起、兴盛、衰亡,并融入于大一统汉文化之中这一历史过程,表现楚人“筚路蓝缕”的艰苦奋斗精神、“抚夷属夏”的开放包容精神、“上下求索”的锐意进取精神、“深固难徙”的爱国主义精神,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09
回望长安
——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
2021年7月30日-11月28日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关于大唐长安的展览有很多,此次展览以唐都长安人的生活为主题,精选120件(套)唐代文物精品,再现大唐盛世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文化,展现唐都长安的繁盛气象以及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交流与互鉴。
展览精选120件/套唐代文物精品以唐都长安人的生活为主题再现大唐盛世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文化展现唐都长安的繁盛气象以及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交流与互鉴。何家村窖藏法门寺地宫......展览集结陕西7家博物馆唐代珍品,包括陕西历史博物馆、昭陵博物馆、西安市长安博物馆、西安博物院、乾陵博物馆、宝鸡市凤翔区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
甚至包括曾经轰动国内外的何家村窖藏和法门寺地宫遗宝。同时参展的还有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的代表性唐代丝织品。
陕西何家村被称为“文物史上的最牛山村”,这里发现的唐代窖藏出土金银器,约占现存现唐代金银器的“半壁江山”堪称大唐气象的缩影。
法门寺地宫仅31.48㎡的空间,出土了杨贵妃用过的同款金属香囊,唐僖宗御用茶具等珍贵文物多达两千余件,有人评价说“法门一开就是半个盛唐”。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值得庆幸的是,诸多考古发掘让我们得以感受盛世大唐的繁荣和富足。
从一个展体味唐都长安最真实的生活,在唐代长安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繁华的大都市作为都城它更是盛世大唐的象征和缩影。
从不同角度为观众展示唐长安城,讲述长安人的饮食起居娱乐活动、服饰和装饰艺术以及长安城的对外交往等。
部分展品
从打造大明宫的一砖一瓦到长安人用过的饮食器具。
鎏金团花纹葵口圈足银碟
尽管历经千年名都长安这朵世界文明苑地中永远盛开的奇丽之花仍然余香悠长也成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强盛复兴的梦想之源。
此次展览,馆方还专门设计了长安百景图,观众可以体验一镜到底的大唐盛世。
10
观妙入真
——永乐宫保护与传承特展
2021年7月10日-10月10日
山西太原|山西博物院
该展览全面展示以永乐宫为代表山西所蕴藏的丰富文化遗产资源,诠释永乐宫高超的建筑、壁画和雕塑艺术,凝练迁建过程中展现出文物保护传承,展现以永乐宫为文化遗产代表的保护与传承。
展览同时以国内领先的3D打印技术,复原三清殿最为精彩的壁画及部分,新发现的元代艺术珍品第一次露面,大量永乐宫迁建资料首次公开展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这是一场元代艺术的视觉盛宴这是一场自1965年永乐宫迁建完成后首次全面展示永乐宫文化艺术魅力的特展。
第一部分煌煌巨制
山西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宝库。据统计,元代建筑多达354处。永乐宫原址位于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相传为吕洞宾诞生地,唐以前就建有吕公祠。金末时期伴随全真教兴起,由祠扩建为观,元中统三年(1262年)改名为大纯阳万寿宫,因其位于永乐镇,后人也称之为“永乐宫”。
永乐宫由全真教大师宋德方首倡、潘德冲主持修建,1247年始建,1358年完成,耗时111年建成。在现存的元代建筑中,永乐宫是至今保存完好的唯一一座元代官式建筑群,弥足珍贵。
▲唐八棱形线刻人物纹石灯台(拓片局部)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
第二部分壁上丹青
寺观壁画在协助传播宗教教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迄今,中国寺观壁画遗存最集中而且最精彩的省份当属山西省。
山西自唐代至清代的寺观壁画的内容大多属于佛教、道教、儒教和民间信仰,不仅表现出各朝代画师精湛高超的艺术水准,也反映出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
壁画本身不但是绘画作品,而且是宗教信仰空间的背景和场景,它反映礼俗,即可登庙堂之高,也可处江湖之远;它师法造化,即承载了宗教宣讲教义,又反映出真实的民间生活。
▲元 雕塑残件
▲元寄寄老人款陶枕
▲立粉贴金壁画残块
第三部分遗珍重光
19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三门峡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开始建设。为了保护永乐宫这一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决定将其整体迁移保护。永乐宫迁建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阶段,缺乏外国的先进技术、经验和援助,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攻坚克难。
永乐宫迁建项目从一开始就被列入国家重点工程,充分反映出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高度重视文物保护,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回望六十多年前的永乐宫迁建工程,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确保重大项目的突破,实施了跨地区、跨部门、多行业合作、特殊事情特殊办理的举措,凝聚形成了以高度负责任、必须有担当、艰苦奋斗为核心的文物保护传承。
▲永乐宫旧址总平面图
▲三清殿正立面
第四部分观妙入真
永乐宫是我国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除了元代建筑以外,殿内宏伟精美的壁画更使人惊叹。
三清殿是永乐宫的主殿,又称无极殿,殿内原本供奉的是道教最高神祇元始天尊(玉清)、灵宝天尊(上清)和道德天尊(太清)的塑像。
围绕三清神像绘制有一铺壁画,称为《朝元图》,壁画高4.26米,全长94.68米,总面积为403.34平方米。它采用中国传统工笔重彩勾填画法,表现了以六帝二后八位主神率领的二百九十位神仙朝拜三清的浩荡场面,构图宏伟,气势磅礴,笔法设色传神,线条刚劲而富有气韵生动之美。
您最想打卡哪些展览?
线下博物馆为我们提供了近距离感受文物故事,文物之美的机会。而书籍为我们创造了随时与文物“对话”的机会。书籍以精美的图片,古雅的文字,带我们领略千年风景;用五千器物,带我们仰望先人智慧。
艺术品鉴定丛书
文物艺术品。七零八落的历史碎片,质料、造型、纹饰、文字、甚至伤痕,诉说一个平行世界的故事。每一件器物,都像一卡一顿的语句片段,不吐不快般地表现自己。有时我们叫它们“文玩”,玩的就是这种神秘,玩家想把这些破碎的线索连缀成完美故事。
《中国器物简史》——由原中国民间艺术品收藏评估委员会主任吕少民主持编著——用器物承载那份千古幽思,时而波澜壮阔、时而静水流深,玉器、金属器、陶瓷器、书画家笔墨等,演绎古代宗教、军事、政治、经济、科技、日常生活不同的侧面,又构架出一个动态完整的运动的四维世界。
本书依朝代先后顺序划分为十二章,通过器物演变,将四千余年的中国历史跃然纸上,诉说自夏至清的器物演变与文化变迁,希望从鉴赏角度为艺术品爱好者构建起一个宏观的中国器物史架构。
参观前请提前预约,并做好个人防护
图/文 资料来源:各博物馆官网官微、展览相关新闻报道 &文博圈现场
觉得不错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