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李新平:对抗当代画坛题材雷同之风

艺术奇闻轶事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提到挖坑,外地人可能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但凡陕西人听了却会会心一笑挖坑是一种在陕西民间流传很广、极有群众基础的棋牌娱乐游戏。西安有一位大校油画家李新平,准备将挖坑作为母题入画,现已着手收集各类...
  提到“挖坑”,外地人可能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但凡陕西人听了却会会心一笑“挖坑”是一种在陕西民间流传很广、极有群众基础的棋牌娱乐游戏。西安有一位大校油画家李新平,准备将“挖坑”作为母题入画,现已着手收集各类人群“挖坑”的音像资料。这一消息传出后,在画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赞同者认为其是深入挖掘现实题材的有益尝试,反对者认为其选题不够严肃。昨天李新平对此事进行了回应,他说:“在当下的画坛,绘画题材雷同、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现象极其严重,期望自己的"挖坑"系列作品能起到"鲇鱼效应"Ji活死寂如水的当代画坛。”

  李新平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是陕西为数不多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省美协理事,是一位严肃的实力派画家,他长期在部队从事绘画创作,后在部队院校专业从事美术普及工作。多年来,他一直坚持深入生活写生、创作。他曾应“德中友协”邀请赴德国举办个展和讲学,其作品多次在全国、军内外美术展览中荣获大奖。因在艺术创作上成绩突出,李新平于2007年被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李新平介绍,这些年来他在省内参观各种类型的画展,发现其中的人物画题材太少。而且,绘画题材的涉及面非常狭窄,要么是写真式的人物肖像,要么为似是而非的变形人体或道释人物,总之,跟当代社会、当下的生活距离非常遥远;同时,绘画题材的局限也给观众造成一种印象所有的展览都如同胞兄弟,完全看不出展览的性质、意图和艺术趋向。很多层次不高的作品混杂展览之中,展品鱼龙混杂的现状不仅混淆了观众对艺术的审美鉴别力,也令大众对艺术创作有了些许误读:认为美术创作非常容易,随便的临摹,甚至抄袭古人、他人的作品就是绘画,这是个非常可怕的事情。为什么这样说?个性是艺术创作的生命力,只有创新,只有关注“民生状态”才能不断推进自己和整个艺术的发展。但是,目前画坛雷同之风甚嚣尘上,令绘画艺术遭到高品位观者鄙视,也令这门艺术越来越小众,更让有良知的画家在专业上越来越绝望。

  现实题材俯拾皆是,为什么会选择“挖坑”题材?李新平介绍,“挖坑”这一棋牌游戏已成为陕西的一种娱乐文化现象、参与者甚众,各层面人众均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陕西人的生活、思维方式。毫无疑问,“挖坑”游戏是根植现实生活的现实题材,将其入画没有什么不妥。把游戏中各种不同身份人的业余生活表情刻画出来,是非常有意思而且耐人寻味的现实主义绘画创作。北宋画家张择端因其反映现实生活的长卷《清明上河图》而留名中国画史,不仅仅因为他绘画技巧高超,更重要的是,他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用画笔记录了北宋的历史和当时的民俗民风。

  几个农民工在午休时席地而坐,以报纸为桌就可以随时展开“挖坑”游戏。随着游戏的深入,肢体动作、表情眼神夸张而真实。倘若敏锐地扑捉到那一瞬间,你便能洞悉每个人的内在修养、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等等,倘若将这一内容创作成美术作品,其艺术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可想而知。从游戏中窥知世间百态,如果将“挖坑”题材画成一个专题系列,把工人、知识分子、商界精英等各个不同类型的人“挖坑”时的情态都纳入画中那么,该作品将是一幅惟妙惟肖的当代市井百相图。

  画家李新平介绍,自己接受的是欧洲具象式的油画传统教育,又因长期在部队院校任职,所以之前的绘画题材也比较局限。经过多年的专业训练和人生历练,通过近三十年的绘画实践,对美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觉得有必要以身作则挑战画坛中存在的惰性和陋习,愿意以自身的反省Ji起画坛的反思。“虽然,"挖坑"题材让一些业界人士觉得取材不够崇高、宏大,但是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成员,自己有责任反映真实的陕西人当下的娱乐状态。”

  李新平是个有志于创新求变的人,愿他能以做吃螃蟹第一人的勇气,借他的 “挖坑”题材系列油画Ji发出当代艺术工作者的创作灵感。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作品欣赏-艺术奇闻轶事-画家李新平:对抗当代画坛题材雷同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