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意境,让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如此痴迷

中国书画名家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国画意境,让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如此痴迷

微信图片_20190318155311.jpg

明 沈周 《落花诗意图》

苏轼曾在《东坡志林》中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对王维的诗艺意境作了很好的总结。

其中的“画中有诗”,

可谓是意境在艺术中的最好呈现!

每个中国画都有其艺术性,而艺术性中的灵魂就是要体现出意境美。因此,探究中国画的意境美具有现实意义。

历代名家作品的意境之美

微信图片_20190318155359.jpg

禅僧画家 牧溪《莲鸟图》

中国画强调的“意境”,实际上是禅宗极大地推动社会审美层次发展的结果,“意境”和“禅境”在本质上有着一致性。

何为“禅境”?正如青原惟信禅师所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之时,有个入口,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书画名家

书画名家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这种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的状态,便是禅宗追求的最高境界。意境生成的三个阶段,实际上也是禅境产生的三个阶段。

【五代】

微信图片_20190318155406.jpg

荆浩 《雪景山水图》

把意境说得最精辟的,要推五代时期邺都青莲寺僧大愚向荆浩索画的诗了:

六幅故牢建,知君笔意踪;

不求干涧水,止要两株松。

树下留磐石,天边纵远峰;

近岩幽湿处,惟借墨烟浓。

微信图片_20190318155408.jpg

荆浩《 匡庐图 》

荆浩画好画后也做了一诗回答他:

恣意纵横扫,峰峦次第成;

笔尖寒树瘦,墨淡野烟清。

崖石喷泉窄,山根到水平;

禅房时一展,兼称可空情。

微信图片_20190318155411.jpg

荆浩 《山水中堂》

这首诗的含义却不同了,它的意思是偏重笔情墨趣一方面的。

可知有了意境也需要笔墨来表现和加工。没有笔墨的情趣,尽管你有好的意境也很难具有逗人爱恋的魅力。

【唐代】

微信图片_20190318155413.jpg

王维《江干雪霁图卷》(局部)

在中唐,王维用破墨表现山水,追求一种幽静、淡泊、空寂、玄远的意境,后被推崇为“文人画鼻祖”。

他对中国画的意境追求立足于诗画的结合上,以诗入画。他的诗画之境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禅宗之境”。

书画名家

书画名家

微信图片_20190318155422.jpg

王维《雪溪图》

【宋代】

到了宋代,王维的诗画结合在苏轼那里又进一步得到发挥。苏轼提倡天真自然,对画论的贡献很大。他与同时代的黄庭坚都和禅师交往甚密,其观点也与禅宗“本自天然不雕琢”的观点极为契合。

微信图片_20190318155426.jpg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绘画艺术-中国书画名家-国画意境,让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如此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