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海:在商业人像摄影的运作中,摄影不再是属于“个人”行为
商业人像摄影与一般的人像摄影最大的区别就是,在商业人像摄影的运作中,摄影不再是属于“个人”行为,而是摄影师根据客户要求与群体合作共同做出的商品。在摄影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不是摄影师本身,而是下订单的客户。在摄影的拍摄过程中摄影师往往要先配合客户的要求,然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见,再好的作品也要得到客户的认可才可以产生作品的价值。
由于个人审美水平不同的缘故,同样信息对于摄影师与客户而言理解可能是不同的,能让客户理解并认同摄影师的意图,就是一个优秀商业摄影师与摄影工匠最大区别。也就是说,衡量新颖的和熟悉的信息之间的关系,传达者的知识储备和表现的意图,要和信息的接收者的知识储备融合起来才是商业人像摄影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
——何连海
他,七岁师从国画大师学艺十余年,成为其关门弟子;
他,十七岁免试进入河南大学美术系,一年后退学;
他,十九岁又考入郑州大学攻读中国画专业;
他,二十一岁时放下了为之付出15年的国画生涯,专攻摄影;
……
是什么机缘让他师入名门?是什么原因让他跨入名校后竟然退学?又是什么让他决定放弃为之付出了十多年的国画生涯,投身摄影事业?他说他选了一条“不归路”。
今天我们约到刚刚获得”人像摄影十杰“称号的何连海老师,对学员们的热门提问进行统一回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问: 听说您七岁就师从国画大师,可否谈谈其中机缘?
何:我是河南开封人,熟悉开封的人都知道那里中国画的艺术氛围非常好,有很多国画大家在这里居住。有很多人以为我家世比较好,其实我父母是开照相馆的,而且是很小的那种。但我的叔祖父是搞艺术的,他与恩师相熟。经叔祖父推荐,才有机缘进入老师的门下。如今恩师年近80年,我有幸成为了他老人家的关门弟子,并多受垂爱。十多年的言传身教,应该是我人生中第一位导师了。在我心中,他不仅仅是一位传授技艺的师父,更像一位慈父。十多年来的严厉教导,使我在专业方面从不敢马虎,每一个细节都是认真的重复成千上万遍。小时候的我也很顽皮,记得有一次偷懒,拿师姐的画冒充自己的画,被发现后,恩师罚我在太阳底下跪了一整天。从那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没有捷径,不能投机取巧,要想掌握高超的技艺,唯有狠下苦功。正是恩师当年的严格要求,为我今后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问:听说你曾经考入河南大学又退学了是怎么回事?
何:我是当时全国专业考试特招生的全国前三名,通过免试进入河南大学的。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同学们都把我看作一个“小孩儿”,玩又玩不到一起去,聊也聊不到一块儿。很少离开家的自己性格也相对倔强,更重要的是文化课跟不上,很有压力,呵呵!最终,在多次和家人“斗争”与商量后,选择了退学。就这样稀里糊涂的结束了自己的第一次大学生涯。退学之后一开始感觉还是不错的,有种解脱。时间长了就迷茫!越来越迷茫!有点不知道何去何从的感觉,开始逃避……常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画画,人也变得越来越浮躁,根本静不下心作画。所以问题就来了,但是怎么逃避都是没用的,必须去面对。我知道我的人生要靠我自己来承担。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决定重新走进校园,进入郑州大学进修中国画专业。这条不归路的“转折点”确切的说是大三时,当时学校组织去“莫高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艺术考察。行程的第一天,在莫高窟展览馆看一个有关丝绸之路的专题摄影展,里面汇聚了很多名家拍摄丝绸之路的摄影作品。现在回想起来,正是那个“影展”像火山爆发一样激发了我的摄影潜能,可能这是上天的安排吧!
看完影展后,那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第二天,我又专门跑过去看了一遍。回去一夜都没有睡着,满脑子都是那些画面。当时就在想:如果用摄影去描绘,记录这些东西,是不是会离生活更近一些?更真实一些?最后我得了个结论:国画比摄影更意像,而摄影相对更具现实性。
回来之后,我无法静下心来画画,每天脑子里都是那个影展,就算在专业课上也不时地想起那些画面。每天一下课就跑到学校的机房去查询世界摄影大师的资料,如:韦斯顿、亚当斯、卡什、布列松、西江英公、森山大道等等。久而久之我开始恐慌了,真的很害怕!一个画画的,不考虑自己的专业,怎么会满脑子都是摄影的东西呢?说真的,自己也很苦恼,毕竟我的专业是国画而不是摄影,我真的没有想到自己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问:如何理解“不归路”?
何:大概半年后,我开始决定尝试性地学点摄影知识。并很惶恐的去找恩师聊了这件事,恩师当时的表情我至今都记忆犹新,甚至,这一生都无法忘记!放弃所为之付出多年的绘画而转战摄影,我并不知道这个选择对不对。在当时,以我的条件以及身边的资源,如果坚持画画很有可能会有所成就。虽然摄影和绘画有些联系,但是对我来说摄影仍是个未知领域。可以说,在后来的一段时期我仍处于迷茫状态。但是心里知道:我要学摄影!我要走摄影这条路!至于走好走不好就全看自己了。
问:你摄影方面是跟谁学的?有没有通过一些专业训练?
何:我在郑大上学的时候,大三大四没什么课了,就报了北京电影学院两年的研修班,系统学习摄影理论及相关知识。在北影学习的这段期间,冯建国老师(原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导师)对我有很大的影响,从他身上学到对待摄影的态度:严谨、认真、执着。后来,他建议我去日本学习摄影,但我本科读的中国画专业,这个专业只有中国有,国外不认可。要去日本学习,我得从一年的预科开始再学五年本科,一共六年的时间。这大大超出了我对时间的预期,不得已就搁置了。后期就通过互联网以及杂志等渠道对日本摄影进行了解和学习。到目前为止,日本摄影都对我的摄影风格有较大影响。
问:15年的国画经历对您的摄影创作有帮助吗?
何:学习绘画的经历对我今天的摄影风格多少会有些影响。清初著名画家石涛有一句名言:“笔墨当随时代”。意思就是:时人作画与时代跟风。作为一个摄影人,其实也是“影像当随时代”的。每一个时代都有它自身的特征符号,你的作品能不能记录下来这个时代鲜明的特征?我们怎么去把这些东西符号化?让观众在我们的作品中能亲身感受到它的时代气息?在这一点上是相通的。
问:从事摄影的这些年,有没有遇到瓶颈呢?
何:我们所谓的“瓶颈”,无非就是自己的眼界、思维、专业知识等等,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受到了限制,无法完成自我突破.每个人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都会遇到各种瓶颈。其实,这时我们不必着急,首先要让自己冷静下来,把专业放一放,给自己一个“假期”,让自己完全放松,这个期间不要去考虑和关注任何与专业相关的任何信息。等完全放松之后,再去慢慢的关注一些与专业相关的信息。可以看书,不一定是专业书籍,可以是杂志或者别的一些文学类的等等;可以看影展,必须是高规格的,最好是大师级作品;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圈里的朋友、前辈聊天。这些都可能帮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逐渐找到很多解决方法。总体来说,遇到瓶颈是好事儿,说明自己又要提高了嘛!
问:在你的众多作品中,《中国腔调》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能不能给我们说说这幅作品来历?
何:恩,这个作品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系列。刚才说过“笔墨当随时代”,影像也要当随时代。谈起中国风,大家马上想到就是大红啊,大绿啊,古城啊之类一些景象。我这次拍摄也是有意的去打破这一规律。中国5000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不仅仅只有这些东西。我当时的主要构思是把中国水墨文化与现代人的一种生活状态融入到一起,你可能会产生一些共鸣,当然也有可能看不懂。这些都是正常的,任何东西都是存在争议的。当时跟模特沟通时就告诉她,无论是姿态上还是表情上,尽可能简单一点,通过人物简单的表情来表现生活中的当代人。在当今,大多数人忽略掉了一些传统的继承,而过多的迷恋当今的浮华。比如现在的一些摄影作品,并不是一按快门就是作品了,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它可能只是一幅照片,但从摄影的角度来说,这并不是摄影作品。第一,一副摄影作品要有一个很好的形式;第二,通过这个作品你想告诉别人什么。社会效应是摄影作品追求的更高的境界。那我通过《中国腔调》就想给人们传达这样一种态度——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传统。
问:目前你在摄影方面都猎足哪些领域?
何:其实我拍的相对比较杂一些,人像类的拍过副部长、将军、娱乐明星等,也拍过一些商业广告、商业杂志,但个人更倾向时尚人像类的。未来会根据当下时代感较强的互联网行业中的精英人物进行一系列创作,初步定名为《CHINA FACE中国面孔》。
问:我们的读者有很多是黑光的学生,或者对黑光感兴趣的人,说说你是怎么来黑光的吧?
何:其实我来黑光面试了两次。第一次来面试不是太成功,当时的面试很严格。我应聘的是讲师,但孙老师给我的职位是助教,我不太满意就走了,呵呵。但毕竟黑光一直是国内最好最大的摄影培训学校,创始人孙小平老师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前辈,也是圈内非常有名气的摄影师。这样一个平台对有志在摄影圈长期发展的人来说帮助是很大的,也是很多国内摄影师都向往的。所以,第二年我又来了!
问:在往届的毕业典礼上常有老师、学员泣不成声,你有过吗?
何:哈哈,在一起生活了少则一两个月,多则一年,分别之时掉眼泪是难免的。尽管这种场面每年都会重复,但还是难以控制。呵呵,不在其中,便不知其味。但是看着他们的整个学习历程,从刚进校门什么都不懂,到毕业后能拍出比较优秀的作品。我真心为他们感到骄傲!他们毕业后,都会与我保持联系,有些混的不错的来北京,都会过来看我,这是我作为一名老师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商业摄影相关文章:
1.商业摄影作品欣赏
2.创意商业摄影作品欣赏
3.Tim walker商业摄影作品欣赏
4.创意商业摄影作品赏析
5.商业摄影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