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河石砚
洮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在我国已有一千百多年的历史,因石材产于洮河岸边的水泉崖,喇嘛崖及崖底深水处,故又名洮河绿石砚,洮河绿漪石砚,简称洮砚。现在的产地为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
洮砚以其石色雅丽,碧绿诱人,石纹清晰、自然美妙等特点,为历代皇宫珍品,倍受文人、书画家青睐。北宋皇帝宗亲赵希鸹,在他所著的《洞天清禄》一书中写道:“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
由于洮河石的产地位于高寒地区,每年开采石料的时间不足半年;水泉崖多数时间为大雪封山,喇嘛崖在夏季洮河水位升高时无法开采;同时山高崖深、道路极险、交通不便,手工开采等不利因素。所以,砚石的数量十分有限,上等石料更是难得,到现在还是手工开采石料。洮砚的雕刻是以形定制,主要采用透雕、高浮雕、浅浮雕和线雕等。在构图造型方面巧色利用,使石膘的黄、白、红、褐、黑色与绿色砚石相辉映,使斑剥粗糙的石膘与细腻如肌肤的光亮砚面形成鲜明的反差对比,致使砚面的图案浑然一体,生动活泼、天然成趣、古朴典雅。砚台的款式大部分采用砚堂带盖,可使研磨后的墨汁,在不使用时水分不易挥发。所雕之图案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各尽奇妙,展示了洮砚的风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洮河石中,大量的砚石呈绿色,统称为“绿洮”。另外还有呈红色的,统称为“红洮”。洮河石长年在大河中被水浸润,石质晶莹细润,发墨护毫,呵气即湿。
洮河石砚的石品
洮河石有上品、中品、下品之分。正如赵希鹄《洞天清录》日:“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这是从洮河石的色泽、质地和发墨效果来进行品评的,当然也应注意是否呵气即湿,砚面是否有纹理等等,这是优质洮河石的基本特征。
洮河石上品是绿如兰润如玉的鸭头绿,鸭头绿又称为绿漪石。此石有条条纹理,发墨生光,贮墨一个月不干,不腐臭。鸭头绿中以有黄标者最为贵重。
中品洮河石最有代表性的是“湔墨点绿石”,其石有小如芝麻的黑点,温润程度和发墨功能仅比鸭头绿差。另外还有米蒂称为“赤紫石”的,以及“红洮”中为玫瑰红等。
蓬萊洮河石硯
蓬萊洮河石硯長30.3厘米,寬22.3厘米,高6.6厘米。硯底所刻文字為:「綠玉。千夫挽綆,百夫運斤,篝火下縋以(出)斯珍,一噓而潤,歲久愈新,匪以觀德,我懷哲人。元祜四年秋,蘇軾識。」
洮硯的出現,從各方面資料看,當在宋代。它一問世,就以其特有的蒼碧色澤、質感引起重視與興趣,歷代皆有制作。其形制、雕刻風格因時因地也各有特點。
這方蓬萊硯藏於日本,有蘇軾款。硯上半部刻重山疊嶂,中有殿閣,上有「蓬萊山」篆書橫額,池邊飾以波紋及二龍戲珠圖案。硯背以波紋為底紋,中間刻龜負石碑。石色淺綠,形制古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