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何成鸡肋?陕西民俗学会会长:爱愈深痛愈切
2010-11-08 18:32:56
文化动态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吃年夜饭、看央视春节文艺晚会,多年来已成为中国百姓过春节的民俗风尚,但对央视春晚表演模式的古板守旧,主持人、演员缺乏新人,看烦了的老面孔,网民和观众多有异议。近日,新浪网举办的20
吃年夜饭、看央视春节文艺晚会,多年来已成为中国百姓过春节的民俗风尚,但对央视春晚表演模式的古板守旧,主持人、演员缺乏新人,看烦了的老面孔,网民和观众多有异议。
近日,新浪网举办的2010年央视春晚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2月9日,有66857人参加此次调查活动,其中一定看春晚的人数50326人,占参与者总人数的75.3%。看心情而定的12728人,占总数的19.0%。坚决不看的3795人,占总数的5.7%。该调查显示,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除夕夜不再看或不打算看春节文艺晚会,以别的方式过大年迎新春。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春晚观众的流失?今年过年你还看春晚吗?随着虎年除夕的到来,这已成为广大市民关注的热点话题。
各方观点
春晚老矣 辉煌不再
冷梦 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省政协委员
我看春节文艺晚会是从1984年家里有了电视机后开始的,那会看春晚给人的感觉比吃年夜还重要。当时晚会编导和创作者编创的节目大多来源于生活,作品表现的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内容。短短几年出了一大批文艺精品,包括相声《虎口遐想》、《五官争功》;小品《主角与配角》、《产房门前》;歌曲《爱的奉献》、《常回家看看》、《难忘今宵》等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好作品,给人以美好的精神享受。那会的艺术家心比较沉静,一心想着艺术想着观众,不像现在想的就是出名获利。他们所创作的相声、小品、歌曲确实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满足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把握着时代的脉搏。每年除夕夜,大家在家里坚守着不串门不放炮仗,在外边风里雨里往家赶,图的就是坐在电视机前看一台春节文艺联欢晚会。
我看春晚已经看了二十几年了,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但最近几年春晚渐渐远离观众。有人认为这是春晚十几张老面孔以及节目形式的陈旧所致,但我不这样认为,这绝不是新老面孔的问题,可以说是晚会整个艺术创作和群众感情脱离衔接不上,缺乏心灵深处的沟通交流所致。这里边既有表演者的功利心——那就是参加春晚后形成的知名度,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有主办者想满足方方面面的需求,结果反遭人埋怨。春晚要上新台阶,关键要有精品意识,至少要有几个像样的作品。
有人说,人们远离春晚是因为受网络和地方台的影响,而我不这样认为,网络对春晚的冲击力并非人们想象得那么厉害,因为春晚发展至今日,已成为百姓过春节不可或缺的精神享受,起码现在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
用宽容之心看春晚
韩鲁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过春节看春晚是中国人除夕夜最为重要的精神文化大餐,因为我国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使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其他任何活动都无法替代。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春晚还要办下去,假如没有春晚,除夕晚上我们干什么?
对于观众评价春晚媚俗媚商,我认为这不足为奇。上世纪90年代,对于网络时代的文化现象,我有一个评判,从此后文艺、文学、文化开始走向大众化世俗化媒介化,拒绝深刻,消解意义,寻求快乐感。如今从中央到地方许多电视台举办的娱乐节目都是这样出笼的,当娱乐节目和作秀成为一种文化时尚,入乡随俗便成了唯一的选择。对观众这是感官需要,对电视台这是高收视率和广告效益,因此春晚也不例外。公平地说,春晚办了这么多年,每年都有变化。导演也不容易,各个年龄段、各个阶层都要照顾到,还有爱好的不同地域差异等等,要想满足所有人的审美情趣很难很难,几无可能,所以要用宽容之心看春晚。
说起央视的“赵本山现象”,我个人认为,赵本山赶上了这个时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取向需要他走向大众,制造快乐。而他不负众望,已经走上中国喜剧小品的巅峰。比如对小沈阳的表演风格,我个人和我们50后这个年代的人无法接受,但他硬是凭借春晚火起来了,说明他还是有一定的市场。同样,春晚能走到今天,也有着市场广泛的需求。
爱之愈深 痛之愈切
梁荫 曾任陕西经济广播电台台长、现任陕西省民俗学会会长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初创时,曾经辉煌一时,用万人空巷形容亦不为过,但从1990年代起,一年不如一年。本来春晚的发展已成为过年的新的民俗:吃饺子、守夜、看春晚、发压岁钱、放炮仗。既然是民俗,必然需要推陈出新,移风易俗。每年举办春晚,央视的行动不能说不重视不积极,可是当春晚的序幕拉开,人们看到的往往与所期待的相去甚远。一是老节目老面孔,特别是主持人,多年不变。二是节目随意性太强,完全根据编导的个人喜好选择,很少考虑到观众的感受,而且商业化越来越浓。就拿赵本山来说,从他刚上春晚表演的《相亲》到《小九老乐》、《红高粱模特队》、《钟点工》、《昨天、今天、明天》都堪称小品的经典之作,百看不厌,难以超越;可从《卖拐》开始到《买车》再到《不差钱》,别说寓教于乐了,连纯娱乐都谈不上,拿残疾人寻开心,或用“中性人”做嚼头,格调不高,品位低下,缺乏美感。
从1983年至今屈指算来,春晚已办了27年,作为一名观众,我每年必看,对春晚爱之愈深痛之愈切,真希望今年春晚不再让我失望。
N个理由拒绝春晚
沙云博 90后 陕西教育学院大三学生
起始于1983年的春晚,对于我们这些90后们,几乎是在2000年前后才渐渐明白这场晚会的意义。这台每年举办一次的文艺晚会,几乎从开始就具备了无与伦比的公共传播性,是一台达到了极限资源占有和行事规格的晚会。人们会在除夕夜充满期待的打开电视机,然后全家老少看着时钟等待晚会的开始。对于我们这些 80、90后的年轻人来说,越来越感到这台每年必须坚持办的文艺晚会无所谓了,春晚似乎跟我们没什么关系,我们更喜欢上网、聊天、打游戏,或者躺在床上看书感觉也不错啊。
对于春晚不只是我们“看不惯”,一些观众早就患上了视觉疲劳症。正像网上所调侃的,“动情点总选在军营班排和小岛,人物还是傻兵连长再加上军嫂,一首歌被掰碎了一人一块分别吵吵,观众犯困不要紧,本山大叔这就到。”
不想看春晚的理由其实还有:假唱年年都不缺,个别年轻演员假唱口型不对,给观众留下极为不好的印象。此外春晚还有一些弄虚作假的现象,比如还有“掌托儿 ”(职业鼓掌人)的存在,没有新鲜节目。春晚从必备的“年夜饭”沦为味同嚼蜡的鸡肋是必然的。据我所知我的许多同学已经很多年不看春晚了,我们也从来不说有关春晚的话题。但我希望春晚能在质量和形式上有所突破,不要老是吵吵闹闹的像闹剧。要有文化,别再说教了,节目要更贴近现实社会的各个方面,要让全国老百姓高兴。主持人换点儿新面孔,缩短晚会的整体时间,用全新的面貌拉回我们这些年轻观众。
主持人论坛
春晚为何成鸡肋?
27年前,当春晚首次闪亮登场时,留在记忆深处的美艳惊叹仍然那么新鲜,此后港台歌星的加入,相声的繁荣、小品的崛起、歌舞的兴盛如冬天里的一把火,让随后的除夕夜充满了渴望和温馨。曾记得,从二十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春晚文化流行于大街小巷,而看春晚时的快乐与兴奋,还有万人空巷的盛况,成为装饰生活的美丽风景。可惜鲍鱼好吃,多食伤胃;秀色可餐,久观疲惫。那让人追捧多年的春晚,如今多遭诟病,也是在所难免。
当然,这不是观众太挑剔太难伺候,近年来春晚节目的粗糙,演员表演的做作,春晚排练时的炒作,还有那老主持人、老面孔,让人的审美需求处于饥渴、排斥和疲劳状态,不挑剔才怪呢?那些“假唱”、“制造掌声”的人糊弄观众,为上春晚拉关系走后门,甚至行贿受贿的怪事丑闻频频见诸报端,又如何获得观众的认同和赞扬呢?即使这样,春晚在亿万百姓心目中,仍然是新年中的文化艺术大餐,是任何节目活动都无法取代的,主观因素是“我要欣赏我要观看我要快乐”,客观因素则是“我不看春晚又看什么呢?”以致春晚成了曹操碗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100个人心目中有100种形式的春晚,正所谓百人百性,众口难调,但有一点,只要是从生活深处挖掘的、精心打造的、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作品,相信一定会得到大家认同的。
本报记者 杨立
首页
点赞
分享
文中提到的大学
青海自考
陕西
本科
公办
查看 >
相关内容
钱学森生平及主要成绩
中国人民的骄傲——钱学森
《建国大业》有点“浅”
看不起的风景 十一前夕国内景区大规模提价
文化产品的价格能不能低些
新中国成立60年文化建设巡礼:走向发展 走向繁荣
无间道:当代艺术变质的环境问题
从视觉文化观点看时尚
最新发布
“健康人生,绿色无毒”手抄报一等奖
艺考
手抄报模板大全
2022/12/24
关于诚信的励志格言警句_名言警句
艺考
名人名言
2022/12/7
女生节赞美女生漂亮的语录_经典语录
艺考
经典语录
2022/12/9
读书名言大全摘抄_读书名言
艺考
名人名言
2022/12/7
2022唯美爱情句子_爱情语句
艺考
经典句子
2022/12/5
小学六年级安全生产教育月手抄报
艺考
手抄报模板大全
2022/12/24
专题合集
院校库
专业库
招生章程
招生计划
录取分数
录取原则
收费标准
录取查询
通知书
入学指南
新生数据
就业情况
高考人数
高考报名
高考考试
高考试卷
高考作文
高考查分
各批次线
一分一段
志愿填报
录取安排
投档分数
模拟联考
统考考题
统考查分
统考分数
艺考简章
更多省份
艺考培训
-
艺术
-
新闻平台
-
文化动态
-
春晚何成鸡肋?陕西民俗学会会长:爱愈深痛愈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