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义塾 德不孤 必有邻

文化动态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10月21日,由68岁的韩海燕老人创办的陕西榆林燕翼堂义塾在陕北佳县正式挂牌,这也是由民间国学爱好者兴办的一耽学堂继河北涿州文昌祠义塾后的第二所连锁义塾。义塾负责人表示,除了弘扬国
 

10月21日,由68岁的韩海燕老人创办的陕西榆林燕翼堂义塾在陕北佳县正式挂牌,这也是由民间国学爱好者兴办的一耽学堂继河北涿州文昌祠义塾后的第二所连锁义塾。义塾负责人表示,除了弘扬国学,培养孩子的古典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

燕翼者,善为子孙谋

韩海燕是陕西省佳县文化馆的一名退休干部,2001年,他在自己家里腾出一间房子,办起了一所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国学经典为主旨的燕翼书院。“燕翼”典出诗经,《诗·大雅·文王有声》歌颂周武王:诒厥逊谋,以燕翼子。美哉,诒厥逊谋!善哉,家国之福!今有长者,皓首赤子,良制道义,善为子孙谋!燕翼之谓者,诚如斯哉!

韩海燕办学的初衷一是传承传统文化,再就是办一个民众自我教化的平台。他以一片仁爱之心,在言传身教中使孩子们知书达礼,敏学好问,尊敬师长,乐于助人。不过他也觉得自己正在办着一件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一是学问不足,二是财力不足,要实现“为子孙谋”的国学梦,有点儿孤掌难鸣,力不从心。几年来,他把自己的退休金全部用在办学上,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日,带领全家老少义务教授儿童学习《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蒙学,以及《道德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等原典的选读。6年来,先后已有200多名儿童在他的书院接受过国学经典教育。许多家长表示,孩子学了经典后,懂得了很多道理,也学会了在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

成立于2001年的一耽学堂致力于组织社会各界以做义工的方式普及中国文化,“连锁义塾”计划自去年实施,采取塾师义务授课的方式,教授社区内学龄儿童识字学文,明礼成德,目前初步取得了良好效果。在燕翼堂义塾成立大会上,学堂总干事逄飞表示,通过长期实践,他们规划了一系列内涵丰富、充满生命力的社会性文化公益项目,现代义塾是其中一个。现代义塾以做义工的方式开展社区教育,服务社区文化建设。义塾首重一个“义”字。孔夫子认为,君子自觉地以义为自己的“质”和“上”,天下的事情,没规定怎样干,也没规定不怎样干,只要看怎样符合道义,便怎样去做。孟子认为,义是路,是“人之正路”,而且“惟君子能由是路”,这样的君子有知羞恶之心,言与行惟义所在。君子有大道,大道忠信,义以行之。义,是行者义。做义工,就是要做一个行者。有义,有行义之人,“塾”就可以发挥教化的作用。逄飞认为,社会是伦理生活的共同体,教化是道德价值的凝聚力。富之而后教之,现代义塾让那些有志于学和担当道义的老年人参与到文化教育事业中来,将为文化普及工作起到重要作用。他们本身做义工,正是荀子所谓“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已经在行不言之教。

义塾的出现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义塾的出现得到了很多专家的关注。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在给一耽学堂的贺信中指出,义塾立足生活,开展社区教化,不泥古,有新意,对于和谐社会建设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北大教授汤一介在贺信中表示,中华文化有着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已成为中华民族生长、发育的根,而义塾则是基层文化普及工作的一种有益探索。“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是说,古代的人为学是为了修养自己的道德学问,今天的人为学则是为了装饰自己,给别人看。我们今天读古圣贤书是要提高自己的道德学问的修养,要作到“闻道反己,修身者也。”每个人在社会实践中把道德学问修养好,我们的社会就会安宁康泰。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桂钿表示,传播普及工作意义重大,主要由政府发展教育来传播,而群众性的义塾就是一种补充,也是一种传播普及的方式。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在民间从事传播普及文化的是孔子,他主张“有教无类”,后代儒家也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义塾是一种传统的形式,在过去产生过巨大影响。现在的义塾就是继承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是让它重放光芒。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景林认为,义塾的工作不是一个独立的事情,它的成立可以说是顺天应人。经过100多年的思考后,我们的历史记忆在觉醒、文化意识在觉醒,这一点让人感到非常欢欣鼓舞。他提出,教化的根基在民间,未来中华文化复兴的生命根源也在民间。他说,上个世纪80年代,曾有学者提出一种观点,说儒学在现在成了无体游魂。这一判断的根据是中国传统儒学的根本特点在于它与封建制度紧密联系,儒学的观点、理念和文化的载体是在制度,但辛亥革命以后,传统封建体制没有了,所以儒学变成了无体的游魂、幽灵。但经过几年来对民间儒学的反观和反思,我们回过头来看中国传统儒学,会发现儒学的现实载体不仅仅在于制度,它的根源在于民间,或者说,以民间学术为中介影响世道人心。很长一段时间内,民间传承发生了断裂,这种断裂主要是因为民间学者的断裂。这些年来,因为国力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人的信心也越来越强,所以现在开始回归传统文化。他表示,中华民族的复兴一定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复兴,但国学热并不是经典书籍的堆积,那只是国学材料而已。要建立起国学、儒学的当代精神,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他表示,韩海燕先生的工作不是独立的,“德不孤,必有邻。”当前,各种各样的学堂、讲堂、读经、法会、书院大行其道,有了这么多有识之士,有了人心所向,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必然有望。

(钟和)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文化动态-现代义塾 德不孤 必有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