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论文从投稿到见刊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这个时间周期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是几年;一般来说,越是好的刊物,这个时间周期就越长。综合诸多论文作者的亲身经验,多数核心期刊从投稿到见刊之间的时间都在一年以上。由之引出了核心期刊数据库的入库范围和适用时间的问题。
这里重点讨论CSSCI(全称Chinese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也即人们常说的“C刊”。我们知道,CSSCI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每两年遴选一次。原本,呆板执行的话,“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14—2016)”的执行时间应为是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但这显然存在问题。于是乎,2017年12月22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了《关于2017年CSSCI数据库入库范围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明确指出: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14—2016)延续执行至2017年12月31日。这一《说明》让无数学人拍手叫好。显然,鉴于“多数核心期刊从投稿到见刊之间的时间都在一年以上”的现状,执行时间从入库截止时间向后推延一年是很有道理的。
2019年3月25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于发布了“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19—2020)”和“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2019—2020)”,从字面上看,入库时间自然是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虽然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并未重新发布《说明》,但之前发布说明的“理”是一直都在的,按照这个“理”,“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17—2018)”和“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2017—2018)”的执行时间应为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19—2020)”和“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2019—2020)”的执行时间应为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以此类推。
然而,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负责人并不了解这个情况,并未吃透这个“理”,一味按照字面时间,呆板执行,让不少研究人员感到寒心,甚至出离愤怒。毕竟,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十分不易,投稿时紧盯C刊,发表出来时,假若所投C刊在下一轮核心期刊遴选中并未进入,所在单位呆板执行,不承认其为核心论文的话,基本等于白白浪费了一篇论文,科研奖励、项目结项、职称评审等都将受到较大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首都经贸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曾明确发文,将“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17—2018)”和“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2017—2018)”的执行时间向后推延,这种行为值得称赞,但所延的时间长短不一,难免存在争议。愚以为,可将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2017年的《说明》作为“经典判例”,统一将执行时间从入库截止时间向后推延一年。
在此,呼吁各高校和科研机构负责人吃透《核心期刊(CSSCI)数据库的入库时间与执行时间》之“理”,将执行时间从入库截止时间向后推延一年并从此形成惯例。这个“理”是深入人心的,这种“做法”亦将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
全国各位研究生敬启(必读)
《东吴学术》2019年第3期目录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文学”学科立项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