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17世纪四位鼎立的伟大画家:卡拉瓦乔

世界油画名家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卡拉瓦乔(1573-1610年)简介: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出生在北意大利伦巴底省的卡拉瓦乔村,因此人们称他卡拉瓦乔。父亲是庄园主家

世界油画名家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


卡拉瓦乔 (1573-1610年)简介: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出生在北意大利伦巴底省的卡拉瓦乔村,因此人们称他卡拉瓦乔。父亲是庄园主家管事,早年去世,11岁的卡拉瓦乔移居米兰,师从于自称为提香弟子的西蒙·彼得查诺,他是当地样式主义的代表画家。在米兰期间,卡拉瓦乔肯定看过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无疑熟悉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艺术。

      17岁的卡拉瓦乔,第一次来到向往已久的罗马,他举目无亲,为了糊口不得不进贵族府当仆役,后入样式主义画家阿尔彼诺工作室,在阿尔彼诺画的大型壁画中的那些造型逼真的写实主义静物,就出自卡拉瓦乔之手。他画的静物,具有近似自然主义的极为强烈的质感,窗户的反光和晶莹的水珠常令观者惊叹不已。他凭着个人的天赋作画,并不在意模仿古希腊罗马的大理石雕像和拉斐尔的风格,但他的作品造型具有极强的雕塑立体感。

      卡拉瓦乔生活贫困,与劳动者为伴,性格暴躁、孤傲寡合、狂放不羁,很难与人相处,这种个性使他处于流浪作画境地,在一次争斗中因误杀了对手而被迫离开罗马到那不勒斯过着流浪的生活,他到处与不理解他的人发生矛盾冲突,常因斗殴受到法庭审判,坐牢、逃跑、作画,使他永远处于社会底层,,正因如此,他对底层劳苦大众的生活和形象更加熟悉,观察理解更加深刻,这为他革新传统艺术,创造新艺术形象,使普通平凡的劳动者走进神圣的艺术殿堂提供了难得的生活基础,为他开创了一个艺术的新纪元。

      35岁的卡拉瓦乔流落到马尔他岛,接待他的是岛上的骑士团首领温亚库尔,卡拉瓦乔为他画了肖像而使画家获得了骑士团勋章,但因他侮辱了一位骑士而入狱,他又从马尔他逃到西西里岛,在他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画迹,播下了现实主义绘画的种子。这位流浪画家怀着得到罗马教廷宽恕的希望,决定回罗马,但在那不勒斯上岸时被当局疑为罪犯错捕入狱,待事实澄清无罪释放时,小船钱财已无踪迹,身无分文的画家步行赴罗马,染上致命的寒热病,不幸于1610年6月18日,年仅 37岁的大师,永远诀别了绘画。

      以卡拉瓦乔为首的那波里画派(也称卡拉瓦乔画派),兴起于意大利南部的那波里地区,曾受到了尼德兰绘画的影响,它反对学院派僵化的教条和巴洛克美术夸张的浮华;追求朴素、清新、直接面对自然的表现方式;以单纯、强烈的明暗,严谨、结实的轮廓,以前所未有的朴实无华的作风为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绘画向17世纪现实主义绘画的转型起到了关键而重要的作用,对同时代的西班牙、法国、荷兰以及19世纪的现实主义美术思潮都有着深远影响。

卡拉瓦乔创作生涯及风格:

      卡拉瓦乔是卡拉瓦乔画派的先驱,是一位有创造性的画家,从不步人后尘。由于长期与普通劳动者相处,又受到写实主义的影响,他重视面对自然本身的作画。卡拉瓦乔对油画的发展有独到的贡献。他创造了一种强调明暗对比的酒窖光线画法,即把物体完全沉于黑暗中,然后用集中的光把主要的部分突出来,使画面明暗对比强烈,形体结实厚重,同时阴影使多余的东西完全隐入暗中,用光显示画家想引起观众注意的东西,构图十分简洁而单纯。

      16世纪末叶,在样式主义风行的意大利,出现了一位不拘泥大师陈迹的奇人----米开朗基罗·达·卡拉瓦乔。他本来是个连名字都没有的穷瓦匠,17岁到罗马才开始学习绘画,并靠这门手艺谋生,“卡拉瓦乔”其实是他出生的村庄的名字。卡拉瓦乔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出众的才能,虽然几乎没有什么艺术功底,却能后天反背超上——历代大师的作品成为他临摹学习的范本,从米开朗基罗雕塑般的线条中学习如何描绘人体,达·芬奇的远近透视法给他以空间的创作意念,他甚至用两位大师的名字“米开朗基罗”、“达”作他的名字。 文艺复兴时期人性呼唤着解放、呼唤着自由,意大利更是一个惟独不缺乏热情的国家,在这里人性的过分解放很可能导致许多负面影响。卡拉瓦乔有着米开朗基罗一样的倔强、达·芬奇一样的傲慢,他年轻时深受乡绅恶霸的迫害,据说因此经常身挟利刃,一旦有人找 “麻烦”就对其“放血”。成年后,刀剑一直不离左右,到处打报不平,手上沾有好几条人命,为避免由之而来的审判和惩罚,于是到处流浪,在天地间顽强地活着。 不幸的是,卡拉瓦乔也有拉斐尔一样的短命,更为巧合的是也只活了37岁。那年,逃避追捕的画家乘小舟想偷偷地返回罗马,不料在中途被扣,财物小舟已失去踪迹。身无长物的画家出狱后,只得步行去罗马,然而却被突发而来的疟疾夺去生命。 卡拉瓦乔有别于以往任何一位意大利画家,他长期身处社会下层,感受着异于常人的辛酸和悲苦,因此他不可能有传统上的审美情趣。 卡拉瓦乔为自己制定了画人的“原则”----不画生活中没有的形象,以真人做绘画的模特。于是,基督和一干圣贤成了下等人----筋骨Luo露、粗眉大眼、胡子拉碴、衣服甚至都杆沾了,丝毫没有了前辈大师们创作上的“光彩”(哪怕是平和的),这是因为卡拉瓦乔本来就是照着渔夫、农民、工人、流浪汉画圣人的,他多次宣称要把这些下层民众带入教堂。 传说复活的基督在饭店吃饭,遇到了两个门徒,门徒惊讶地看到老师还活着,而我们在《艾穆里的晚餐》中却看不出丝毫神迹的味道。当时的艺术界,特别是“学院派”对卡拉瓦乔的绘画大加讽刺,称画中的人物是“粗野的自然人”、“缺乏形象的崇高,也没有美感”。实际上,卡拉瓦乔在艺术上的成功是现实主义(也称写实主义)对古典主义取得的的一大胜利,也是欧洲现实主义艺术的真正肇始。 卡拉瓦乔笔下的形象,大都显示出一种异常的彪悍之色,无论是英雄人物——诸如《大卫》中的大卫,更象是拎“猪头”的屠夫,或是神话人物----酒神(《巴库斯》),整个一个下等酒馆的年轻醉汉。

      卡拉瓦乔在绘画风格及表现方式上也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运用强烈对比,用光来突出画面上的主要部分,这就是所谓的“暗绘风格”(如《占卜》),后来被伦勃朗和委斯拉凯兹继承并加以发展。

      从现代的角度看,卡拉瓦乔的艺术探索虽然可贵,但可能是他性格上的原因,未免执拗得有些可笑,失去了艺术应有的含蓄的美感(如《塞门收到约翰的头》、《被蜥蜴咬伤的男孩》)。由于近乎残酷的写实主张,他拒绝画生活没有的事物,一次,主顾要他画天使,发现他竟要真人绑上翅膀当模特。在《多马的疑惑》中,圣徒之一的多马,不相信主之复活,探手伸进耶酥行尸走肉般的身体去验证自己的错觉,他又画上探照灯似的强光,连耶酥在内,照得如同“大老粗”一样。

      他许多作品被人拒收,原因自然是把“神”画得太下贱了。在他最著名的作品《圣母升天》中,观众很难把这个面色惨白、头发蓬乱、四肢散乱、光着两只吓人大脚的“大老娘们儿”同拉斐尔、提香、芬奇、柯列乔作品中那些极具魅力的女性联系在一起。圣母“死”(我说不出“升天”)在一个破烂的小屋,身边也是一群“穷梆子”,画面上唯一一块稍显富丽的帷幔还是应订货人要求画上的。画面上的另一个女性是女圣徒玛达拉(她本是一个出卖肉体的妓女,基督在西门家时,她用眼泪为主洗脚,并用头发擦干,基督看她诚心悔过就宽恕了她),如果我们用提香的同名题材《玛达拉》作为对比,就会发现这个梳着大盘头,穿着围裙的意大利乡村姑娘的形象有说不出的可爱。画家很钟情这个“乡下大妞”的形象,在一系列创作中都把她搬上了画面(如《基督下葬》和《玛达拉》)。

      这幅画订货时讲好是要摆在教堂祭坛上,画成这样使主顾十分不满,并拒绝接受,因为画家把“我主的母亲”画得太粗野了。过了许多年,鲁本斯偶然发现了这幅杰作,于是力劝一位公爵买下了它。

      真实的正面就是客观,当宗教的偏见或是历史的局限随时间推移而减弱的时候;现实主义的魅力便会显现出来。

      卡拉瓦乔还是欧洲静物绘画的先驱,他吸收了细密画中的某些处理手法,加上意大利节奏感与壮丽,创作了绘画技法,即使在今天也难有人企及(如《水果篮》,很少有人客观到把枯叶和虫眼都画上去)。

      卡拉瓦乔的风格对17世纪以至后世的现实主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并直接启发了鲁本斯、委内拉凯兹、伦勃朗等许多大师级的画家的艺术探索。

卡拉瓦乔作品选:

世界油画名家

《一篮水果》

      《水果篮》是卡拉瓦乔早期的代表作,据史料考证,这是美术史上的第一幅静物画。这明晰而结实的轮廓;这单纯而质朴的光线;这鲜明而实在的苹果、葡萄、柠檬、无花果、竹蓝、叶子、干枯的叶子,以及这如实刻画的苹果上的虫子眼;不仅标明了静物完全可以成为独立的绘画主题而存在,也标明了卡拉瓦乔与当时追求理想化时尚格格不入的率真与求实精神。在他看来,不论是静物,是人物还是其他实物,都是自然的客体,因此,他总是以自然本身为依据,如实地反映自然,而把前人的一切规范和模式抛在一边



 

世界油画名家

《圣马太感召》

      基督召唤使徒马太是一个神圣的宗教题材,而在卡拉瓦乔的笔下却是另外一番情景:一群流浪汉们躲在阴暗的类似地下室的屋子里赌博,突然推开门,一束光线射进来,耶稣和彼得进门,手指着人群方向,惊呆的人们回首往外,中间那位老者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似乎在发问:“是召唤我吗?”另一个刚赢钱的人正埋头数钱币,不理会发生的事,画面毫无神圣气氛。这是卡拉瓦乔第一幅宗教画,其实就是一个意大利底层社会的小赌场。

      作品问世后,立即引起教会的愤怒谴责和订画者--罗马法兰契奇教堂的拒绝。认为这是公开对神圣宗教的亵渎。但这是一幅十分生动的风俗画,富有个性的不同身份的人物塑造得很真实。画家使用强烈的明暗对比手法,使人物形象主要表情部分更加鲜明突出,这种卡拉瓦乔式的聚光法,为后来欧洲不少画家继承和使用,鲁本斯和伦勃朗最为杰出。

世界油画名家

《基督下葬》

      基督下葬仪式,原本是神圣而庄重的,而在卡拉瓦乔的笔下,仅仅是平凡而简单的贫民葬礼场面,画家以现实生活事件和人物,描绘了神圣的宗教题材。

      画面人物依对角线式排列,作为主体形象的耶稣Luo体置于受光处,被塑造成强健有力,虽死犹生、俨然一位英雄的入殓的情景。约翰和彼得抱着耶稣遗体,十分虔诚。彼得被描绘成一位醇厚朴实的农民,尤其那双有力的脚特别醒目。忧伤悲哀的圣母伸出右手作抚爱的诀别,低首流泪的少女是圣徒渥娃拉,而后面那悲痛欲绝、高举双臂的女子正是被耶稣拯救了灵魂,获得新生的抹大拉,整个画面是一幅家庭悲剧的缩影写照。

      用聚光、强烈明暗对比画法布置画面,塑造人物主次形象,是卡拉瓦乔艺术风格特征,他不受自然光源的影响,从表现画家创作意图出发,构成画面的均衡、呼应和节奏美感。

世界油画名家

《圣母玛利亚升天》

      圣母玛利亚升天,在宗教艺术中是个神圣的题材,而卡拉瓦乔无视斯卡拉教堂的订件旨意,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学原则创作升天的圣母。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这么一个场面:在一个破烂的农舍小台子上,躺着一位久病无钱医治而死去的中年妇女,她被穷困蹋得头发蓬乱,面容憔悴,死时连一双鞋袜都没有,赤着一双脚,躺在一个小木床上,圣母的躯体有一半还伸在床外吊挂着,逼真地再现了一个意大利穷苦家庭的悲剧。前景那位垂首哭泣的少女像失去母亲般地伤心,她是圣徒抹大拉。使徒们被描绘成从各方来奔丧的亲朋友邻,一个个掩面落泪,悲痛不已。画家毫无顾忌地将普通劳苦贫民请进了神圣的艺术天地。在这幅画中既没有宗教气息,也没有臆造虚构,它朴素得就像是生活本身,画面上唯一显得华丽的帷幕,是按订件人的恳求画上去的。难怪教会和贵族骂他 是“粗野的自然人”。

      据说订件人拒绝接受这件作品,理由是没有把圣母的崇高、伟大和荣光描绘出来;学院派也指责他将圣母画成赤着双脚太不雅观。倔强自尊的卡拉瓦乔是决不妥协的。最终是鲁本斯劝曼都亚公爵买下这幅画。

     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艺术创造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而是当时对现实批判思潮的反映。布鲁诺曾说过,宗教根本不能算作真理,一切都应该去大胆怀疑和探索。卡拉瓦乔的画就是大胆怀疑和批判当时宗教社会的形象反映。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绘画艺术-世界油画名家-欧洲17世纪四位鼎立的伟大画家:卡拉瓦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