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托·迪邦多内(Giotto,约1266—1337)简介:
乔托(Giotto,约1266—1337)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 也是文艺复兴意大利艺术的伟大先驱者之一。乔托的艺术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分界线,他不仅表现出卓越的绘画技巧,同时也奠定了文艺复兴艺术的现实主义基础。
乔托·迪邦多内出生于佛罗伦萨北方山区韦斯比亚诺的农民家庭。少年乔托为了打发时间,经常在石头上描画自己放牧的山羊。有一天,佛罗伦萨大画家契马布埃经过村道发现了他的才能,于是说服了他的父母,将他收为自己的徒弟。后来,乔托的技艺很快超过了老师。乔托青年时代居罗马,从师过罗马画派领袖彼得·卡瓦里尼,曾为圣彼得柱廊大厅做过大量的镶嵌艺术品;36岁移居帕多瓦城,在那里创作了著名的阿雷纳教堂耶稣故事壁画,几乎所有画面,都贯穿着统一的蓝色天空色彩,在下面塑造出一排富有寓意性的人物形象——仁慈、智慧、贪婪、背叛、固执、暴政等。据说诗人但丁正于此时被教会永远逐出佛罗伦萨,流落到帕多瓦,乔托热情地接待了他。
意大利的权贵们千方百计争着这位佛罗伦萨大师为他们服务,而乔托从不违背自己意愿,我行我素,在全国漫游,他到处留下自己的艺术种子,推动着人文主义艺术的发展。乔托最后的20年是在佛罗伦萨度过的,在他67岁高龄时,佛罗伦萨市政厅指定“大师乔托”领导建造大教堂独立式钟楼,可惜生前只建造起一层,后由弗朗切斯科·塔兰蒂完成,当今仍堪称佛罗伦萨最优秀的古建筑,与圣玛利亚大教堂并列。
乔托绘画的创新意义,在于发明了一套直接观察自然,以再现客观现实的绘画实验方法,开创了绘画早期的科学时代。他所塑造的宗教人物犹如雕像般的浑厚,个个都是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世俗男女,不再是中世纪的幽灵;在画面艺术处理方面,力求在平面上再现立体空间的效果,空间具有空气感和深度感,画中形象具有体积感和量感;在人物安排上,善于突出主体形象,具有视觉的吸引力,这种艺术处理的方法,成为后来欧洲绘画的典范。乔托是公认的使西方美术摆脱中世纪美术程式的第一人,从而成为开创写实画风的鼻祖,被誉为欧洲近代绘画之父。
乔托·迪邦多内(Giotto,约1266—1337)作品选:
乔托《逃亡埃及》
《圣经》中说,东方三博士得知人类未来的救世主耶稣诞生,即前往耶路撒冷朝拜,以色列希律王得知后甚为恐惧,立即下令将耶稣诞生地的伯利恒地区所有男婴全部杀死,借以灭掉耶稣根除后患。上帝托梦于耶稣义父约瑟,赶快将圣母玛利亚和刚出生的耶稣带往邻国埃及避难,乔托描绘的正是这一情节。在这幅画中乔托完全抛弃了中世纪的清规戒律,画中人物有着健壮而结实的身体,充满世俗的人情意味。我们所见情景,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母亲抱着孩子骑在驴背上,在丈夫引导下和同路人在乡间山道上行进,这是一幅活生生的世俗画面。画家把神请到了人间,将神变成人。
《哀悼基督》
按贡布里希的讲法,乔托重新发现了在平面上造成深度错觉的艺术。他用短缩法,明暗造型,衣褶中的阴影,使人物给我们圆雕感、重量感。这幅《哀悼基督》把场面戏剧性地表现出来,人物的目光和动作、斜向的矮墙都把观者的眼光引向基督;圣约翰躬身向前,两臂分开,这样Ji情的举动打破了以往绘画中的程式化表现;每一个人物的动作和表情都令人信服地传递出一种哀痛之情,即使背对我们的人也是如此;画面具有明显的空间层次感。如果结合中世纪的艺术就能看出乔托这些处理之于艺术发展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