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琼斯(Edward Burne-Jones 1833-1898 )简介:
他是新拉斐尔前派(又名牛津会)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他是拉斐尔前派理想的热情支持者与实践者。拉斐尔前派艺术中中世纪的神秘的元素深深吸引了原本就喜爱神话传说的伯恩-琼斯。伯恩-琼斯以亚瑟王传说,圣经故事,希腊神话为主题创造了一大批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的杰作。清晰的肌肉描绘,无力的姿态和中性的人物造型是伯恩·琼斯画风的特点,他用这些要素创造出了一个非人间的、超世俗的艺术氛围。代表作《梅林的诱惑》、《国王与乞食少女》。
爱德华·伯恩·琼斯出生于英国伯明翰,年轻时并不爱好艺术,原是牛津神学院学生,在30岁以前,从未想过要投身绘画。在牛津神学院学习神学时结识了威廉姆·莫里斯,二人成为终身好友。伯恩·琼斯在拉斐尔前派艺术家罗塞蒂的劝说下,放弃了在教会任神职的机会。还未受过正式训练,伯恩·琼斯就拿起了画笔。1855年,他师从罗塞蒂,结识了艺术界的朋友,并由老师介绍而获得为教堂制作彩绘玻璃的任务。
他一生除了完成了200幅油画以外,还为莫里斯的公司设计了大量装饰作品,例如书籍插图、地毯、彩绘玻璃等。伯恩·琼斯早期作品的风格非常像罗塞蒂。在1859年和1862年,他受雇于拉斯金,到意大利临摹大师留下的残迹以后,受到很大震动,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1885年,他成为皇家美术学院院士,仅仅展出了一幅作品之后就宣布退出。由于他在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又回到以前没有能结束的作品的创作上,所以其风格的转变并不能马上被辨识,但他那种完美主义的态度在每一幅作品的细腻无缺上都得以体现。
他是一位色彩大师,对于衣袍和衣褶的表现也技艺精湛,并且在这两方面,从未归属于一个特别的风格或流派。他的作品构图细致入微,描绘精中求神,这一切使他成为当时英国画家中罕见的在全欧洲知名的人物。1894年,伯恩·琼斯被授予男爵称号。伯恩·琼斯最爱的主题是高贵的女人、天使、神和英雄。他极少直接表达现实题材。他笔下的人物要么犹豫,要么没有表情,她们优雅而倦怠,很少有快速的动作,这有时给伯恩·琼斯的画面带来远离人间烟火的美的气氛。而这气质直接影响了颓废主义的代表艺术家比亚兹莱。
伯恩·琼斯的画在线条的运用上,融合了拉斐尔前派的中世纪风格。他笔下的人物造型在尖细感、平面感上,又有古典主义的严谨构图和唯美主义的节奏感以及对文学性题材的超越。伯恩·琼斯深受后来唯美注意和颓废主义者的景仰,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他对现实的蔑视,对物质主义的反感。他甚至很少做室外写生,在神学院宗教灵性的研习经验,使他成为“精神景观”的大师。对于伯恩·琼斯,一幅画,是为了“表现关于某种东西的美而浪漫的梦:它从未出现也不会出现,它在比所有亮过的光都美好的光中,它在除了欲望,无人能够记起和辨识的地方,其中的形状有神性的美,然后我就醒来”,而且“物质的科学越发达,我就要画越多的天使,我就以它们的翅膀来捍卫灵魂的不死”。伯恩·琼斯还是一个坚韧的完美主义者,他常常在几年或十几年后,回头修改以前的旧稿子,而修改的次数之多和对完美的追求之纯粹,曾经使他不止一次有要毁掉作品的冲动。
王尔德曾经这样赞美这位后期拉斐尔前派最伟大的艺术家:“……以更细腻的选择精神,更无暇的献身于美的精神,更强烈的追求完善的探索,代替了早期简单的现实主义,他是一位善于做精美构图,富于精神幻觉的大师,他的创作跟佛罗伦萨画派的关系比与威尼斯画派的关系更为密切,他感到完全模仿自然对于想象艺术是一种干扰。现代生活的外部表现并没有干扰他,他力求使希腊、意大利和凯尔特人传奇中一切美的东西都成为不朽。"
十九世纪前后的艺术画派简介:
古典主义和浪漫派在十九世纪前半的法国各领风骚后,十九世纪中叶,欧洲的艺术风稍微转向到英国。
此时发展出来的两个流派:拉菲尔前派 及 唯美主义。英国皇家美术院在当时势力很大,但拉菲尔前派的画家不满学院派一昧的遵守拉菲尔(Raffaelo Santi)的绘画法则,毫无创新。因此,拉菲尔前派的先驱- 布朗(Madox Brown )首先提出:
拉菲尔以后的画家们,如论他们的名气有多大,可惜他们没有独创一种风格,只是个模仿家而已。所以布朗呼籲画家们要掌握拉菲尔之前的画家精神,这就是“拉菲尔前派”名称的由来。拉菲尔前派主张自然主义与真实主义,他们用活泼,敏感的笔触直接描写自然,他们虽然模仿拉菲尔之前的各大画家,但却不受艺术上的法则约束。
拉菲尔前派的主要画家有:
拉菲尔前派的精神领袖布朗(Madox Brown )
布朗的弟子汉特(William Holman Hunt )
感伤的画家米雷(John Everett Millais)
拉菲尔前派的诗人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
伯恩·琼斯(Edward Burne-Jones 1833-1898)作品选:
《皮格马利翁和形象——神性燃烧》
Pygmalion and the Image-The Godhead Fires:
这幅作品取材于希腊故事,皮格马利翁爱上了他自己创造的象牙雕塑。维纳斯给雕像注入生命,使他们终成眷属。此作品属于四幅取自同一故事中的插图作品中的第三幅,其余三幅分别为:“心灵欲求”,“手控制”,和“灵魂获得”。这三幅作品又属于给莫里斯的《人间伊甸园》做的十二幅插图系列。
《国王可菲丢阿和讨饭女》
King Cophetua and Beggar Maid
题材来自伊丽沙白时代的民歌,国王认为讨饭女是他要寻找的纯洁的妻子,并把他的王冠作为对讨饭女之爱的回赠。图中的讨饭女端正地坐着,仿佛要受冠,而她手中拿的银莲花却是拒绝爱的象征,国王充满崇敬地坐在下方。图中的主要人物是以伯恩·琼斯和他的妻子为模特的。这成为伯恩·琼斯最知名的一幅作品,被认为是“英国人画得最好的一幅画。”(《泰晤士日报》,1884年。)此作品还参加了1889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
《天使报喜》
The Annunciation
伯恩·琼斯在长期的神学研究之后,拒绝了在教会任职,听从罗塞蒂的劝告而拿起画笔,艺术中的神话和神秘故事代替了宗教在伯恩·琼斯生活中的位置。他是基督徒,但其表现信仰的方式又是极端个人化的。宗教题材,特别是教堂彩绘玻璃对他自己和观众都是重要的,但却无一例外地不如神话题材或无主题作品那样可信。这幅画中的天使构图和衣褶的处理方式都深受教堂门廊雕塑的影响。
《维纳斯的镜子》
The Morror of Venus
这是一幅与任何文学无关的公认的唯美作品。维纳斯和她的女仆凝视着水池中自己的倒影。她们身后的背景是多岩的山地,被认为来自于波提切利或达·芬奇的影响。画家的妻子在回忆录中写道,拉斯金在看到这幅油画进展时,误以为是水彩。这说明伯恩·琼斯在使用油彩时偏爱薄涂产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