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梵高逝世122周年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是荷兰后印象派代表性画家,距今122年前的7月的今天,或许是因为他的疯狂创作耗尽了心力,最终他用枪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仅在尘世逗留了37年。谨以此文纪念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同时也是纪念印象派发展至今的点点滴滴。
[爱海滩还是爱美人]
同样出生于法国的两位画家——尤金·布丁和爱德华·马奈所创作的“海滩”却风格迥异,一个重景,一个重人。布丁的《图维尔的海滩》展现了当时法兰西第二帝国上流社会热衷于去图维尔海滩的风尚,他以自己所擅长的颤动而迅速的笔触,将海边空气与光线的变化,巧妙地描绘出来。作为一名海景画家,他不借用过多色彩,而是凭借灰色将天空、海水展现得充满生机,而在构图中,他并未费力在众多贵族的形态上,他们的存在仅仅是陪衬罢了。
与之相对的却是马奈画作《海滩上》中巨大的女子侧像,这位占据了画面很大部分的女性正是马奈的妻子苏珊。马奈的这幅画很可能是在海边的写生作,因为画面上留有沙痕,海面和天空都被遮住了,仅有几束光线出现在画面的上方,而画中的两位人物却画活了,这也充分证明了马奈对风景实在没什么兴趣,他只爱画人物。布丁的海滩在明快中透着愉悦,马奈的海滩则带着一丝丝忧郁感,同样是由海和人构图,却让他们创作出了不同的韵味。
[暴风雨与埃特雷塔峭壁]
对比两幅画作,同样是埃特雷塔峭壁,所选的视角也近乎相同,一幅是暴风雨后,一幅是暴风雨中,却表现出库尔贝和莫奈不同的创作风格。库尔贝的《风暴后的埃特雷塔峭壁》展现了暴风雨后云开日现,天空蔚蓝的美景,峭壁的岩石质感逼真,光照和被海浪溅湿的部分也处理得非常完美。虽然画面中不见人物,但是从海滩边搁浅的小舟也能感受到人类的活动。库尔贝的现实主义要求揭示事物的本质,而非形式上的,这一点在《风暴后的埃特雷塔峭壁》便是很好地体现。
据说在一战后,几近失明的莫奈在十一月的深秋想到迪耶普去“看看风暴、咆哮的大海和乌云”,可见对于埃特雷塔峭壁,他是抱有一份特别的情感的。莫奈的画中,峭壁用简练的灰色勾画,灰绿色的水波夹杂着灰白色的浪花,从阴沉沉的天边袭来,岸边站着的人群一个个显得那么渺小,无助而迷茫的样子在寥寥几笔中被勾画了出来。莫奈认为,景物本身不存在,唯有周围的气氛给主题赋予意义,在莫奈的作品中看不到清晰的勾勒,但却能在光影间将主题完美地表达。
[捕捉相片式的瞬间]
从现在看来,马奈和德加着实是一对欢喜冤家,两人一生都在不断竞争,但内心里应该还是相互欣赏的。马奈的《酒吧侍女》和德加《咖啡馆》都像是一不留神被拍到照片,无论是人物神态,还是场景氛围,都被忠实地再现在油画布上。两件作品仅是19世纪70年代后期作品,当时的巴黎咖啡馆种类复杂,因此能在咖啡馆见识到各种人物。
马奈画中的侍女正在顾客间穿梭,手里还端着两杯啤酒,似乎正听见远处的马奈招呼而回头一瞥,神情自然传神,在哪个酒吧见到这么个人物都不会奇怪。画面里,人物重叠,头部交错,舞台上的歌女甚至被画框截断,手法相当大胆。而德加的《咖啡馆》不仅一点不热闹,反而相当冷清,近景大面积的空桌边,两个可怜人却挤在画面右上角,无形间拉远了与看画人的距离,更将两人颓废、麻木的状态浮于画上。虽然马奈不愿承认,但《酒吧侍女》与德加的艺术相关确是事实,这种比照片更传神的手法也是印象派中令人赞叹的风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