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美展背后的画家世界

业界信息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在如今艺术市场高度繁荣的背景下,各种展览、市场机构层出不穷,但作为五年一选的全国美展,对艺术家们仍有着非凡的意义,它是相对更纯粹更专业的比赛,代表着五年来中国艺术发展的最高水平,同样也能暴露出这些年中国艺术发展的问题。
     来自江苏的画家陆庆龙对全国美展有着特殊的情结。他说:“客观上讲,全国美展改变了我的命运。”陆庆龙最初在县城工作,第七、八届全国美展都没能参加,第九届时获得了全国美展铜奖后,就从县城调到了市里,到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时再次获奖,又被调到省城南京,“所以我内心非常感谢有全国美展这么一个平台,能让我们来自基层的人有展示机会”。

  去年岁末,全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中国美术奖”获奖作品展刚刚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闭幕。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不仅是美术创作人才的试金石,更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美术界选拔、吸纳人才的主要平台,有些“埋没”在基层的美术工作者,不但通过全国美展让世人所知,更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更有些人从这个平台走向全国市场乃至享誉国际,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靳尚谊、詹建俊、许江、罗中立等。

  在如今艺术市场高度繁荣的背景下,各种展览、市场机构层出不穷,但作为五年一选的全国美展,对艺术家们仍有着非凡的意义,它是相对更纯粹更专业的比赛,代表着五年来中国艺术发展的最高水平,同样也能暴露出这些年中国艺术发展的问题。

  “纪录中国发展与进步的形象记忆”

  “当我凝视老照片中林风眠、吴大羽、林文铮、李金发欧洲留学时的身影和他们透过镜头的眼神,不禁想起林风眠在1924年留学期间创作的巨幅历史画《摸索》,林先生在画中以表现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人类文明中重要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群像,把艺术创造蕴含的内心Ji荡展现为天下关怀的历史情怀。在相隔90年后,我在《桥上的风景》创作中表现林风眠先生一代人伫立巴黎桥头的身影,是想以回望的目光表达敬意,并希望以绘画的方式记住历史。”本届全国美展金奖获得者、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何红舟谈到自己参与本届全国美展创作构思时,提到了这样一个令他有“画下去冲动”的情景。是画过往已经被市场认可的题材,还是选择一个不忘先贤,重拾“用画笔纪录历史”的画面?这是他创作伊始的困惑,也代表了很多美术创作者冲刺“全国美展”这样一个大目标时的犹豫。

  绘画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反映当下的文化需求,除了艺术创作自身的要求之外,也需要更加开阔的视野、真实的体验与行动。“我所理解的艺术是在大时代背景下个体的生命体验。”中央美术学院版画家陈琦说,自己最初去国外时,总是不断地参观博物馆,但是后来再去时,他告诫自己,“看博物馆不只是向人家学习,更重要的是找到自我,就是‘我应该怎么做’。”

  作为一个老的美展品牌,全国美展的作品常会因其所处时代背景不同而有着不同的深层内涵。比如以前曾着力于“思想解放”,而当前“反应当代中国现实”是热点之一。如何从美术创作的角度诠释个人奋斗在国家发展中的体现——即“普通人的中国梦”,成为许多年轻艺术家思索的重点。湖北的国画家方正说,大的中国梦其实是由一个个小人物的小梦想组成的,比如农民的梦想、老人的梦想、孩子的梦想等。他透露,自己正在创作的作品画面主体就是一个悲喜交加的老妈妈和儿子的拥抱,周围都是乡亲们,他们表情不一,反映人物内心不同的心理、期盼与梦想。

  因一幅描绘年轻人现实生活的《零点》而崭露头角的画家陈治,因为父亲住院而开始考虑更深入的问题,他说,“人人都在说‘中国梦’,我的父母也有梦。当他们不缺少物质条件的时候,他们的梦想是什么?”创作的过程让他的思考变得成熟起来,从关注同龄人的个性化生活转向对父辈的爱,“画面要体现人性的温情”,他说这是创作给予他的收获。

  对于获奖者来说,这样的平台也许意味着更大压力。上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金奖获得者苗再新说:“这5年来我都忙了些什么?我感触最深的是,现在偏于市场化的展览过于频繁,看似繁荣实际上有副作用——我们每天忙于应付各种展览,没有时间研究自己的画法,影响个人创作水平提升。同时,题材挖掘上也面临难题。”

  作品“表现平平”背后的文化缺失

  本届全国美展综合绘画组的评审,中国美协综合材料艺委会主任胡伟对这些参展艺术作品的印象是“表现平平”。“第一是对生活的感受挖掘不够而顾虑太多,以致牺牲了一些最生动、最原生态的东西;第二是画面的制作压倒了情绪的宣泄,表现在工笔画上尤其严重;第三是题材跟风现象严重,缺乏独特的发现能力。”这三方面的问题,其实也是现如今充斥全国艺术市场作品的通病。

  “有些作品过于简单,是因为想得肤浅。我们今天很多画家的文化水平、综合修养,实际上和市场藏家相去甚远,你怎么可能去引导他们?更不用说通过作品讲出一些更深刻的道理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版画家代大权说,“首先艺术家的想法要有深度,其次才可能有更加深刻的表现手段。”

  农民工是近年来拍场往往能拍出高价的题材,也是不少画家热衷的题材,但事实上今天农民自身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仅仅是表现农民或者是农民工身份的变化,还是表现他们在今天参与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形象,或是他在这种城镇化进程中的遭遇和精神诉求、心理变化?从最初的马路工人到住进工棚,再到后来的城市农民工,女画家李传真多年来一直关注农民工境遇的变化,也因此拿了不少大奖。谈到现在的创作心态,她说:“我一直都心存感恩,因为我们遇到了一个艺术市场繁盛的好时代,艺术家可谓名利双收。没有理由不回报社会,没有理由不勤奋努力、潜心创作。”她经常告诫自己,“要抑制浮躁,带着良知与画笔,甘苦与共地去理解他们,提炼出有血有肉的、打动人的形象。”

  用画笔真实纪录市场之外的生活现实

  相较于以往,本届全国美展的美术创作问题格外引人关注。本届全国美展的创作周期是2009-2014年,正是这五年,中国艺术市场经历了“过山车”一般的市场震荡走向,而全国美展参展的绝大部分画家,都已经经受或正在经受着市场的洗礼。和以国内外拍卖市场为主导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不同,全国美展以及为此举办的各省市美展有着与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市场并行不悖却又规模更大的市场。这个市场与拍卖市场明面上互相排斥,却又暗中“相辅相成”。许多当年的全国美展金奖作品获得者,其作品也是各大拍场炙手可热的“市场明星”。

  全国美展与春晚有许多相似之处,人们寄望很多,却又常常失望不满、批评嘲讽。这与遴选、评奖等机制有关,也与浮躁的时风等不无关系。上届美展上李节平的油画《小夫妻》、柳青的雕塑《嘿!茄子》等让人眼前一亮,但精品力作依然是时代稀缺品。代大权认为:“一个展览,即使是包含了所有美术表现手段的全国性展览,也不可能包揽一切。”全国美展的发展历程,实际是中国发展与进步的形象记忆,“它最成功之处是真切反映了当下的社会现实,形象直观地承载了当下人们对生活的愿景。如果失去了真实的标准,它就很难长办不衰。”他表示,全国美展要坚持真善美的追求,而对人性的坚守就是对真善美的坚守。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晓林说:“在很多人心目中,全国美展是主题先行的展览。我认为主题性创作,不要太表面化,因为绘画艺术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好的艺术一定不是图解。”他说,因为要参展,很多年轻人模仿的痕迹太重,真正鲜活的、有当代青年的思想或真实体会的仍嫌太少。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业界信息-全国美展背后的画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