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麟
罗杰·海恩斯(Roger Hiorns),1975年出生于英国伯明翰,2009年获得特纳奖提名。罗杰·海恩斯曾就读于伯恩威尔艺术学院,伦敦金斯密斯学院,目前一直生活和工作于伦敦。
罗杰·海恩斯擅长在各种物品上使用不寻常的材料来展示一些惊人的变化。他运用硫酸铜晶体、洗涤剂、火、香水等元素创造出了一系列结合特定空间完成的作品。他最著名的作品《捕获》是位于伦敦南部的一间布满蓝色水晶的废弃公寓,被誉为是去年最令人赞叹的艺术。
2007年的雅典双年展上,罗杰·海恩斯的作品是用大功率的聚光灯打亮了帕台农神庙。看似无厘头的作品,它的最大特点是他在探照灯镜头上涂上了自己的精液。
而2009年海润斯为特纳奖展览制作了同样令人振奋的作品:收集喷气发动机熔化后的粉末。是铺满硫酸铜水晶的公寓——目前展出的方形是加工后的牛脑,一堆稀稀拉拉的喷气发动机的粉末。“它也许让人困惑”,盖佛特说“尤其对那些恐机的艺术家来说。实际上,它有平静美,像一幅干旱地区的立体地图,躺在地上,覆盖着干枯的溪谷和侵蚀的山坡。”而就算Tom Lubbock没听懂,他也美美地点头,“它在你的脚边零乱地脆弱地躺着,”他说,“它可以是这样的。但是(不可避免地),泰特却将它用围栏挡住,防止观众的脚,它最重要的冒险感因此没了。但就算这样,这些灰尘还是那么美,那么壮观。”。
2009年特纳奖揭晓之前,罗杰·海恩斯的作品“Seizure”为他赢得了大量的人气,但最终结果是罗杰·海恩斯非常遗憾的落选了。
罗杰·海恩斯用硫酸铜来作为他作品的主导原料可追溯到几年前。其他涂上这种溶液的物体有建筑模型、荆棘、宝马的发动机等,所有的这些都包以一层闪闪发亮的水晶般透明的蓝色。
罗杰·海恩斯的作品常常没有作品题目或者有着令人迷惑不解而抽象的题目。Vauxhall (2003),一个被放置在泰特美术馆的雕塑分馆的装置。该作品看起来如同火焰向上舔舐,火苗会窜过作下水道的隔栏。飘曳的火苗取代了许多罗杰·海恩斯作品中刚硬的趋向。他坦言:“我不是那种喜欢固定的形式、设计或风格的人。这些原料——火,泡沫或者晶体生长,都有它们自己的表现力和美感。”
不仅如此,罗杰·海恩斯的作品在吸引观众的视觉活动的同时,还用力抓住我们其它感官,特别是嗅觉和触觉。气味有消Du剂的或者香水的,赋予作品以立即的感官刺激性。当作品配以香水的气味,整体格调为诱惑与亲昵;当是消Du剂时,吸引被厌恶排斥取而代之。就像这件未命名的超大雕塑。它是由两个巨大的重叠在一起的圆形钢盘组成,由一个用钢铁模具稳定的金属仪器支撑。上面一个圆盘的背部是由具有强力的、多用途的产自英国的消Du剂Dettol浸泡过的。
“Seizure”当然不能搬到美术馆现场,这也许是罗杰·海恩斯失利的一个原因,但他在泰特美术馆的展览现场作品同样令人赞叹。美术馆的墙面上可以看到的是由腌制的牛脑、塑料和钢铁所制成的作品。一块铁质面板上面打穿了16个斜线长方孔,每个孔都盛有深棕色如同刚刚从牛上取下的的大脑组织。然而于目录上的图片相比,这些切块显得干燥了些。而在另一侧的墙上,两片白色的作品如同隔夜烧尽的蜡烛留下的痕迹。作品中未被加固以及明显临时性的元素特点让人们对于它们是如何摆放到那里充满想象,人们猜测着它们的重量、平衡,以及搬运工们下手的地方。但更引人瞩目的是地上一大片黑灰相间的尘土,蔓延覆盖着地面,边缘有扫帚扫过的痕迹,也有些许的脚印。这些灰尘是一架客运飞机的引擎熔化后的粉末,像是一幅包含了峡谷和被风蚀山丘的不毛之地的地图平铺在地面上。这样的呈现方式,不但是罗杰·海恩斯对人类依赖科学技术这一现象的质疑,也提醒了我们即使技术再发达,人类的生命依然是有限的。一切事物终将化为灰尘。正如他所说的:“我们应该意识到,在本世纪末期,我们将进入‘孤寂时代’,目前地球上生存的一半的物种将会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