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印章文化源远流长,这种由汉字、篆刻及印章石组成的中国传统印章艺术历来是文人墨客的收藏雅好。正是由于传统印章所独具的深厚文化积淀与悠久历史渊源,使得传统印章的收藏与投资活动逐渐得到艺术品投资群体的关注。
自古以来,刻制印章的材料有多种,如玉石、金、银、铜、木、牛角(骨)、玻璃等。金印价值连城,极难得到;铜印作伪较多,真伪难辨;木印、牛角(骨)印、玻璃印等材质普通,制假也易。因此,收藏历代的印章,玉石印章是很好的选择。
印章是刻制材质和篆刻艺术的结合体。辨别古代印章的收藏价值,主要看刻制印章的玉石种类和印章的篆刻技术。在古代玉石印章中,最具收藏价值的材质,是用号称“中华四大章石”田黄石、鸡血石、青田石和艾叶绿刻制的。
田黄石产于福建福州,其他3种都产于浙江:鸡血石产于浙江昌化,青田石产于浙江青田,艾叶绿不仅产于浙江,还产于福建、辽宁等地。其中,田黄石色美质佳,有“石帝”之称;鸡血石石质细腻,血色鲜红欲滴,由于储量极其稀少,故有“千金易得,一石难求”之说,是印材中的霸主;青田石、艾叶绿亦为章石中的名贵上品。
古代玉石印章的篆刻技术历史悠久,自明代以来,印学流派很多,主要有八大流派:
一是文何派,以明代文彭、何震为代表;
文何派即皖派,是以文彭(1498-1573)、何震(1515-1605)为首的安徽籍印人的统称。文何是我国汉派印章的开先河者,他们敢于扭转宋元工巧积习,强调汉字六义,高举宗秦法汉旗帜,追摹汉印,以秀润雅正、空灵明洁见长,继元代王冕之后,采用青田石治印,对明清篆刻艺术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彭的《为善最乐》,可代表基风格。
二是皖派,为皖籍名人何震所创;
三是泗水派,为明代苏宣所创;
泗水派,为苏宣(1553-?)主创。取法秦汉,受文何影响而又能另辟溪径,运刀部切结合,庄重雄浑,气势壮伟。对明代何通,清代邓石如有较大影响。《汉留候裔》是苏宣的代表作。
四是娄东派,因明末篆刻家汪关,居于娄东而得名;
娄东派即扬州派,为汪关(1575-?)主创。汪关精于古文,取法汉印,得共神髓,白文印信汉铸印,刀法稳实,布局精严,浑厚静穆,神形兼备,富有书卷气。基后林臬、巴慰祖等均能传其衣钵。《叶重华印》为汪关的代表作。
五是如皋派,为清代黄经所创;
六是林派,为清代林泉所创;
七是邓派,为清代邓石如所创;
邓派即新皖派,以邓石如(1734-1805)为代表。邓工四体书,“书自印出,印由书出”,主阴柔,以圆胜,扬文何之长而避其短,作品苍劲质朴,恢宏酣畅,洒脱清新,自成面目。对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有较大影响。《江流有声断岸千尺》为邓石如的代表作。
八是西泠八家。
近代还有两大流派:
一是吴派,为吴昌硕所创;
昊昌硕(1844-1927)是吴派(海派)创始人。初学浙派,继学邓石如、吴让之,取浙皖两派之长,归本秦汉,以钝刀入印,秀丽苍劲,流畅雄浑。赵后、徐新周、黄宾鸿、陈师曾、东半丁、寿石工,潘天寿等卓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是师承昊昌硕的。
一是京派,以久居北京的齐白石为代表。 齐白石(1863-1957)是齐派(京派)创始人。早年受赵之琛、吴昌硕影响,后宗秦汉古风,篆学王莽《嘉量铭》、《三公山碑》、《天发神忏碑》、,衰年变法,胆敢独造,自成一家。20世纪30年代风靡印坛,旧京印人几乎都是齐门弟子,其中刘淑度、贺孔才、陈大羽、肖友于、杨鹏升等都是卓有成就的篆刻家。
这些流派的印章篆刻技术,都在当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古代玉石印章,如果用的是名石,又由名人刻制,则更加金贵无比,年代越久收藏价值越高。目前,传统印章的收藏与投资仍处在相对的“原始积累”阶段,有可能“淘换”到物有所值及未来升值空间较大的藏品;其欣赏与实用、收藏与投资兼顾的特点,也有望使其成为新的潜在投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