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IPPE KOUTOUZIS: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和当今发生的事情关系很紧密。10或15年来,有一些艺术家看到过他们的名字和“国际性”联系到一起。作为补充的地区化进程——我说是作为补充的,是因为所谓全球化,是一些艺术家所恐惧的,他们要使世人认识到本地文化的价值。画廊在此过程的任务是一个文化协调者,要判断一个艺术家是否会对本土和全球的艺术圈有很大的吸引力。
时尚先生:对中国当代艺术有着怎样的看法?你认为他们的缺点在何处?
PHILIPPE KOUTOUZIS:你再次问了一个需要很长的回答的问题。那么,我用一些我能够说出来的简单的单词来说吧:成长中的,变化的,发展的,爆发的,非常有趣的并且是令人信服的,有着中国文化价值的深度和强度。关于缺点,我的第一个意见是要关注90年代发生了什么,一些被西方学者称为“西方化”的中国艺术又重新发展起来了。这种艺术也许会被称为“出口艺术”,直到不久前,大多数人确实是在购买西方的作品,以及很多中国艺术家为迎合西方公众和收藏家而创作的作品。西方的收藏家需要一些“中国”的“商标”来标识中国的作品。
时尚先生:总体上对中国这几年的艺术市场怎样看?能对中国艺术市场未来发展作出某种预测吗?
PHILIPPE KOUTOUZIS:我认为他们将和文化机构和经济同步发展。我在中国听说过很多创新和重振文化机构的项目,其中包括15000平方米的苏州博物馆正在建设中,那是美籍华人设计师IMPEI和他的儿子CHIEN CHUNG PEI设计的,还有中国美术馆是在范迪安先生的带领下扩建的,他对当代文化很热心。很多每两年一次或者每三年一次的艺术展在全国的范围内举办。在此我要提到我们将要首次参加的2006 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我相信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Ji情的时代,我盼望着今年四月份来北京参加这个活动。
PHILIPPE KOUTOUZIS:你比我知道的还要多呢!我没有和蔡国强沟通过……如果你参考2006 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你就会知道我们将要展示的作品中,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包括赵无极和朱德群的,还有两位在二战后定居巴黎的中国艺术大师,一个是出生在广东的朱沅芷(1906—1963),他主要从事和现代主义绘画,在巴黎和伦敦都居住过,另一位是唐海文(1927—1991),他创作了很多书法和印象派作品。还有王可平的有特色的雕塑作品,陈逸飞(1946—2005)的浪漫现实主义绘画作品,还有铁鹰的具有批判性、惊人的摄影作品以及夏小万的独特的空间绘画。所有这些艺术家都表达了在各文化间以及现代转变的对话,现代文化的多变及其独特的使命。
PHILIPPE KOUTOUZIS:我无法用几句话回答你的问题,但是我可以举一个我发现铁鹰的作品的一个例子,他现在是玛勃洛画廊的一个画家。大约一年前我来北京的时候,有一次在798,参观过很多北京的工作室以后已经感觉很累了。突然,我看见有一面墙上挂着铁鹰的三张相联的图画,很震撼,包括尺寸、颜色、手法、结构和作品的主题都立刻吸引了我,它们都很特别,比我以前看见的大部分作品都更有意义。画廊的负责人把铁鹰的联系方式给了我。我和铁鹰见了面并且谈得很好,这是一次不期而遇,有的时候进程是缓慢的,正如王克平或赵无极。和艺术家的联络完全依赖于他们艺术的天性和他们的个性。铁鹰从事当代文化,王主要从事形式和符号,而赵的主要领域是光和色彩。他们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