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外建筑艺术欣赏论文

艺术理论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让我国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艺术立于世界建筑之林,必须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和着新的时代脉博去探索、去创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建筑艺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世界建筑艺术论文篇一:《试论建筑艺术赏析》 【摘要】 本文

让我国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艺术立于世界建筑之林,必须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和着新的时代脉博去探索、去创造。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建筑艺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世界,建筑艺术,论文,中外,建筑,艺术欣赏,

世界建筑艺术论文篇一:《试论建筑艺术赏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和西方的建筑艺术的比较,发掘古今中外建筑艺术的特点,对因社会背景和民族文化的差别而形成的不同的建筑文化作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 中国建筑艺术 西方建筑艺术 建筑欣赏

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熔铸、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追求,建筑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显示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以其触目的巨大形象,具有四维空间(包括顶面)和时代的流动性,讲究空间组合的节律感等,而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无形的诗”和“石头写成的史书”。建筑艺术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体形式、结构造型、内外空间组合、装修和装饰、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审美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实用造型艺术。而中国和西方的建筑艺术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篇论文就将中西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入手,通过介绍各种建筑,分析其体现的内部特征。

一. 中国建筑艺术的概况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这是世界公认的事实,而建筑艺术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出的方

形或圆形房屋发展到今天,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这其间有在崇山峻岭中蜿蜒万里的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有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前列的隋代的安济桥;有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高达67. 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而座落在北京的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古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由于独特的艺术风格,更使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这一系列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建筑文化中,以人居住的宫殿、住宅为主流,即使是为神佛建造的道观、佛寺,也是将其看作神与佛的住宅。因此,中国建筑不用骇人的空间与体量,也不追求坚固久远。因为,以住宅为建筑的主流,建筑在平面与空间上,大都以住宅为蓝本,如帝王的宫殿、佛寺、道观,甚至会馆、书院之类的建筑,都以与住宅十分接近的四合院落的形式为主。中国古代建筑中,除了宫殿、官署、寺庙、住宅外,较少像古代或中世纪西方那样的公共建筑。

中国古代的传统建筑自汉唐以来,已逐步积累了不少的建造经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建筑艺术风格。尤其是到了宋代,官方编修了《营造法式》一书,使那些宫殿、寺庙、衙署等正统的建筑设计建造形成了制度,因此人们便把中国这种古代典范的正统建筑称之为中国古典建筑。

2.1 (1)在建筑造型方面,中国古典建筑的屋面一般都做有明显的曲线,屋顶上部坡度较陡,下部较平缓,这样既便于雨水排泄,又有利于日照与通风。在歇山顶与庑殿顶的建筑中,屋檐都有意做成微微地向两侧升高,特别是屋角部分做成明显的起翘,形成翼角如飞的意境。

(2)在结构材料方面,中国古典建筑是以木结构作为承重体系的,因此墙体不起承重作用,只有围护功能,这样门窗可以开得很大,甚至可以在正面和背面全部做成门窗,以取得轻快华美的效果。中国建筑正是由其木质结构,才造就了独特的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与攒尖顶五种基木的屋顶式样。也正是为了实用的目的,使硕大沉重的屋顶坚固美观,才产生了“斗拱”这种独特的构件,而“斗拱”本身也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由于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的重量由梁柱承载,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就使得门窗的设置具有了极大的灵活性。这种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同样体现在园林艺术当中。中国园林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学和绘画的影响,追求诗情画意,所以,中国园林逐步形成了具有独特中国风格的造景手法与园艺风格。园林由于属休闲之处所,因此取自由式布局将亭、榭、廊、桥布置在自然或人造山水之间,形成小桥流水、峰回路转、亭台楼阁掩映在绿树环抱中的景观,创造出幽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意境。

(3) 建筑总体布局方面,中国古典建筑常以院落组群为基本布局原则,强调群体的轴线,建筑单体只是简单的长方形,而廊道与围墙则成为联系单体建筑之间的常用手法。

2.2 中国古典传统建筑、现代建筑举例

(1)故宫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其时称紫禁城,1925年始称故宫。故宫的规划和建筑,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而且有所发展创新,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的集大成者。其室内外建筑空间的组合、建筑体量大小的搭配、材料的运用、小品的陈设、装饰的制作、色彩的选择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产生了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2)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由贝聿铭设计于1982年,十多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香山饭店的重要价值。贝聿铭选择设计香山饭店主要是为了寻找“现代中国建筑之路 的探索性提案”,是为了“对中国建筑创作民族化的探讨”。正如他自己所说:香山饭店,并不仅仅是一个旅馆,而是代表了寻求一条道路的努力。贝聿铭寻找到中国建筑文化的基因要素,把它们提炼、整合,并与现代建筑有机融合成为贝氏特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简洁朴素的、具有亲和力的传统民居形式为外部造型,将 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园林的营造手法,巧妙地融合成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

二. 西方建筑艺术的概况

西方古典建筑文化是欧洲建筑文化的源泉。在西方,古建筑源出于供奉神的观念,因而神庙建筑成了古代西方建筑的代表。由于古代西方崇拜神灵,这种观念体现在建筑上,则要求坚固、永恒,让神永在,也让人们永远去供奉崇拜。对神进行崇拜,就是要祈求神对自己及后代的保佑,因此,需要建筑厚重、严密、遮蔽身体。建筑既成了神保佑人的见证,又成了人崇拜神的场所,这就需要建筑宽敞宏大。

2.1 1)古希腊建筑风格 希腊建筑讲究严谨庄重,通过对比美学的研究使建筑形式具有完整严密的逻辑关系,使艺术和功能统一谐调,尤其是其柱式的造型对建筑艺术的影响最为深远,主要有三种柱式:一是代表男性美的陶立克柱式,粗壮刚挺而起的雄伟感;二是代表女性美的夏奥尼克柱式,修长俊美,柱头有蜗旋纹饰,下有柱础使人产生婷婷玉立之感;三是科林斯柱式,柱头多用植物叶片花纹装饰,代表了丰收的喜悦。这三种柱式一直沿用至今,成为经典建筑装饰的模式。

2) 古罗马建筑风格 由于罗马地处火山多发地区,有大量火山灰。罗马人发现将火山灰在加上石灰石和碑石后产生的天然混凝土具有很强的凝结力,利用这种混凝土可以建造大跨度的拱券,从而大大改进了建筑的受力状态,创造出券柱式和叠柱式的多层建筑形式。这时柱子已从承重构件演变成纯装饰的壁柱,因而变化也更多更为自由。

3) 哥特式建筑风格 哥特式建筑风格是法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也是世界建筑历史上的一个飞跃。它的特点是大量采用垂直线条和尖塔装饰,有强烈的上升趋势,还大量采用彩色液璃和高浮雕技术,使整个建筑显得更轻巧玲珑,光彩夺目,产生升华神秘的美感。

4) 巴洛克建筑风格 巴洛克建筑风格起源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是一种流行艺术风格的总称.它反映在建筑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宣扬豪华奢侈,过度的装饰,追求强烈的感官享受。

(2)打破古典建筑的和谐平静,追求夸张的、非理性的、幻想的和浪漫的情调。

(3)大量采用起伏曲折的交错曲线,强调力度变化和运动感,使整个建筑充满了紧张、激情和骚动。

(4)强调建筑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追求层次和深度的变化。

2.2西方古典传统建筑、现代建筑举例

(1) 古罗马大斗兽场 竞技场是罗马帝国最大的历史遗迹。竞技场周长542米,有80行看台,分为4层。前三层建于穹形顶石廊之下,最高层是坚厚的实心护墙。它可容纳50000观众。由于宽敞的穹形顶石廊的庇护,所有的观众都可以免受风吹雨打和日晒之苦。至今,人们还可以看到支撑穹顶的大石柱的座基。

(2) 流水别墅 赖特(美国) 流水别墅位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匹兹堡市附近的一片风景优美的山林之中,是房主人考夫曼的度假别墅。1936年落成,设计者是美国建筑设计大师赖特。他经过长达6个月的构思,决定将别墅凌空建于地形复杂、溪水跌落形成的小瀑布之上。整个别墅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悬挑,伸出于溪流和小瀑布的上方。悬空的横向挑台、粗犷的毛石竖墙、大片的玻璃窗以及赖特精心设计的每一件家具无不体现了他“有机建筑”的建筑思想。流水别墅在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这幢房子随着四季更迭以“无声之声”作出反应和进行着自我的更新。建筑动势的性质与瀑布的流速动势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例子。

建筑艺术的欣赏过程通常包括欣赏角度、欣赏距离和欣赏方法这三个组成部分。欣赏角度可以分为水平方向上的正视与侧视,在垂直方向上的平视、仰视与俯视。欣赏角度也就是审美角度或审美视角。在审美活动中,审美角度是非常重要的,客体审美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客体自身的审美同伴,而且还需要审美主体的密切配合,需要审美主体选择合适的审美角度,尽可能多角度、全方位的把握审美客体。 建筑艺术是立体的空间艺术,欣赏者更应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欣赏建筑艺术的整体美。建筑艺术又是视觉艺术,欣赏者与建筑物距离的远近直接影响制约着审美效果。一般来讲,近距离可欣赏建筑的细节或局部;中距离可直观全貌;远距离能概观大致轮廓。欣赏者时间充足,可近、中、远三者兼而有之;时间仓促,则只能或中或远的览其概貌。一般来讲,欣赏古典建筑可多作近、中距离的观照;欣赏现代的宏伟建筑可多作中、远距离的概览。当然,欣赏距离的远近不是绝对的,应该因人而异,因建筑艺术不同而不同。

欣赏方法对于欣赏建筑艺术有着重要意义,它一般分为静态欣赏和动态欣赏。静态欣赏是指欣赏者在特定的欣赏点上对建筑物的静态观赏,动态欣赏是指欣赏者按照欣赏需要,在一定的观赏路线上对建筑物的观赏。在欣赏中,应该把静态欣赏与动态欣赏有机结合起来,作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随着欣赏路线的流动,欣赏者的大脑中就会出现一幅幅具体可感而又各不相同的建筑形象画面,即不同的建筑形象,从而感受到建筑形象的空间序列。同时,由于欣赏者视点的高低、视角的仰俯。视野的大小、视觉的转换等是不断流动变化的,这样当欣赏者去感受建筑形象的空间序列时,就会产生一种节奏感,这也正是人们把建筑比喻成是凝固的音乐的内在依据。

结语:中外建筑艺术在多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中外建筑艺术的比较分析,从而使人们对中外建筑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它们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财富,而且是十分珍贵的,我们必须更好的保护好,同时也要认识和了解这些艺术,从而继承和发扬这笔财富。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现代建筑美学思想、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一定能在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的基础上创造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作品。

世界建筑艺术论文篇二:《试谈世界古代建筑史——建筑映射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建筑是各民族人类才智、文化所凝聚的精华。从猿人逐渐进化的人类,从穴居、巢居的生活到建造起自己的房屋,从古老的图腾崇拜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建设划时代的新奇建筑,建筑成为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建筑历史也是人类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中西方文明由于地域环境,宗教信仰,政治文化的差异,走向了不同的发展方向,绘制出两幅截然不同的文化画卷,书写了各自的建筑历史。

当第一次看到中西方的建筑,最大的感受就是建筑材料的差异,西方庞大的石质城堡、神殿,中方典雅的木质亭台楼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西方用石头,追求永恒,控制自然;中方用木头,新陈代谢,亲近自然。”这或许就是在中国只有陵墓和防御工事才使用石材作为主要材料的原因之一吧。 在现代建筑还没有出现的年代,也已经发展出了完整的建筑体系,但是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属于砖石结构系统。例如帕特农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巴黎圣母院无一不是对西方历史的记录。但中国(东方的日本,朝鲜)的古典建筑却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材料,用不同的木材绘制了东方的写意风光。中西方的建筑材料的差异,自然因素的不同是一个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文化理念差异,建筑反映了人性上的区别。西方在原始社会长期处于畜牧业和狩猎业为主的经济形态,产生了人要控制自然的心理形态。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人定胜天,人类终将战胜自然。而中国则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重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依托自然才能发展自己。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合一,人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木作为生命的象征,融入到建筑当中,也是东方文明对生命对自然的推崇,预示这生命不息。

宗教思想在中西方的建筑史中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给西方的建筑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西方的教堂往往建立在城市中心。以单体建筑结合广场的形式,广场负担聚集人流的作用,市道路也会由教堂发散出去的,突出了上帝在人世间的绝对统治地位。基督教认为人作为上帝的造物,需要受上帝的庇护和引导,也显示了基督教对现实社会的控制力。而哥特式教堂的礼拜大厅、圣坛和袖厅又形成了一个十字架形状,大厅比圣坛长,横厅比大厅短,形成了名为“拉丁十字”构型。它蕴涵着耶稣基督受刑的十字架,对于信徒而言,十字架是战胜死亡而凯旋的象征,被赋予了明显的宗教象征意义。哥特式建筑高、陡、直的外形设计,具有很强的向上延伸发展倾向的造型是对天堂上帝的向往。教堂大门朝西,因为那是是基督圣墓的地方,让广大信徒向西方祷告。西方的教堂建筑,突出一种神秘感,强调内外建筑的分离,营造出一个密闭的自省空间,让信徒集中注意力进行忏悔,以达到脱离尘世。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家的思想无形中也注入到中国的古代建筑当中去。无论是王室居住的宫殿,祭祀用的庙宇,还是民间的四合院,都讲究坐北朝南,左右对称,主体建筑排列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无一不渗透这道家阴阳五行、八卦方位的思想,在他们看来,坐北朝南就代表了天南地北,即乾南坤北。东为苍龙,属木;西为白虎,属金;东西对称,即为八卦上的坎离相对。四合院庭院的四方分别代表着金、木、水、火,中心为土,所以这种四合院就象征着五行俱全,吉祥如意。木象征着生生不息,所以木构架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构成形式。道家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为自己的肉体也要建立住宅,也就是陵墓。砖石是死物,肉体要归于尘土,砖石成为陵墓的主要构成。这也使得在中国,生前的建筑少有西方城堡类建筑。

佛教又是东方一支重要的教派,佛教在东方的传播,使得佛教建筑成为东方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讲究个人的修为,要静心修炼,心无杂念。所以寺庙往往趋向选址在城市外的山野地区,将自身纳入到自然山水之间, 成为山水的一部分。佛教建筑功能布局通常比较分散,但充满秩序感,与佛家的佛即是人,也有着人间的秩序相对应。佛教建筑并不注实体, 而注重“虚”、“空”,所以寺庙建筑均是以木材为建筑材料,采用格扇门、格扇窗,注重内外空间的相融和流通,注重万物之间的沟通感。寺院营造的是一片参悟环境,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精神与人文精神共存的环境。佛者以解脱为目标,寺庙为其信徒修道悟佛提供了一片净土和良好的修佛环境,使其能够抛去内心的杂念。他们现实世界中的自己与自然领域中的万物结合起来,在有限的山川大河中体验到无限的人生境界,从而实现了观照宇宙与考察内心的合一,极富有自由审美的意味。审美的境界趋同于禅的境界,在精神上实现从有限到无限的飞跃。融于自然回归自然即为得道成佛,即为佛教的美。

每一座精妙的建筑中都蕴含着这个地域人民的精神,用建筑书写出的历史同时也是这个民族精神的实体化现象。

中西方的建筑史也反映出了不同民族的性格,相对来说西方更加具有创新精神,从古希腊古典柱式到古罗马的拱券、穹窿顶技术,从哥特建筑的尖券,十字拱和飞扶壁技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西方的建筑从外形到材料都在不断变化。而中国的建筑形式无论是材料还是结构方面都少有创新,即便建造技艺不断提高,文化内涵也更加丰富,但依旧不能走出原始的形态模式。这也使得东方在近代上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之中,成为西方列强争相分刮的蛋糕,而长期的因循守旧精神,也让国人有了所谓的奴性。

中西方的建筑美是不同的。

西方的建筑之美在于几何之美,它的美是独立的,无论哪一个建筑拿出来,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雕塑来欣赏,而中方建筑在于一个整体,讲究一个群落的思想,一座建筑可能你无法理解建筑师的思想,当你走完整个园林的时刻,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这幅画卷的含义。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借景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艺术特有的一种造园手法,旨于在有限的空间中获取无限的意境,接取园外景物来扩大园林的空间感。苏州园林成为世界园林艺术的典范。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2]杨玲艳,姚道先.中西自然观在传统宗教建筑上的反映.建筑与文化,2008.

[3]戴孝军,人间与天国——中西宗教观的不同及在传统宗教建筑中的体现.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

[4] 杨柳青,庞勇龙.哥特式建筑的宗教理念和美学诉求[J].作家杂志,2009.

[5] 余太星,论哥特式教堂建筑结构与玻璃花窗的宗教寓意.艺术探讨,2006.

[6] 黄心川,世界十大宗教.东方出版社,1999.

[7] 李远国,中国古代建筑风水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影响与运用,资源与人居环境,2004

世界建筑艺术论文篇三:《浅析汉代建筑艺术的设计思想和风格》

汉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重要王朝,中国绵绵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受到汉朝形成和流行的思想是最深刻的。在建筑方面,汉代的建筑也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奠定了整个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基础。当前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甚至出现了一些模仿汉代建筑的新汉风建筑,可想而知汉代建筑对于中国建筑的影响。我们分析汉代建筑的特点,不能不从汉代社会思想谈起。

一、汉代建筑的思想基础

提到汉代的思想,不能不提的就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汉朝是处于主体地位的,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直接将儒家思想上升到了国家主导思想上,符合汉代统治者的需求,得以沿用数千年。儒家思想追求礼,通俗地说,就是追求秩序。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汉代的建筑很难有浮夸的造型,只能是规规矩矩地反映秩序和控制。

另外,汉代的思想还受到齐楚文化的熏陶和影响。齐楚文化最大的特性就是想象力丰富而又颇有巫风,所以汉代人对神鬼传说和阴阳五行是深信不疑的,在建筑上的体现就是十分重视风水和整个建筑的精气神,汉代人将建筑看做是有灵魂的事物。另外,各种壁画也让我们知晓了汉代人思想中对神鬼的敬畏。

二、汉代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汉代建筑的特点十分鲜明,主要体现在下面的几个方面。

首先,讲求对称,布局一定沿着一条中轴线左右对称。中国古代审美观念中,杂乱无序并不为中国人所喜,由于中国人喜欢秩序、整齐,所以在建筑理念上也就有这方面的直观体现。汉代的建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王城,一类是民居,但是无论是王城还是民居,都讲求中轴线和对称,王城的中轴线在王城内部,而民居的中轴线则在整个城市中间。

其次,具有鲜明汉代特色的石阙。一提到石阙,一定想到的就是汉代。汉代的石阙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能够完成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人工的建筑。这些石阙往往立在建筑的入口的大路两旁,上面记载着官爵、功绩或者什么也不记载,起到纯装饰的作用。汉代的石阙像是碑又不完全是碑,它在汉代人眼里就是建筑的一部分。

再次,屋顶的设计匠心独运。由于古代中国人的鬼神观念,所以天空对于中国古代人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敬畏的。那么在朝着天空方向的屋顶就会有特别的设计。无论是屋脊还是屋檐,都设计的极为大气。

最后,多层建筑已经出现。尽管几千年里,拘于木质房屋的承重问题,平房一直是中国建筑的主流,实际上,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多层建筑,这在四川省博物馆的汉代庭院画像砖上有直观的体现。

三、汉代建筑思想和风格对当今建筑的启示

首先,阙的现代妙用能够给现代建筑增添不少亮色。尽管对于现代寸土寸金的社会来说,孤立地树立一个阙是很突兀的,但是人们可以进行必要的改造,创造出适应现代人的阙;其次,木质结构的外衣是为现代结构增光不少的绝妙主意。木质结构因为其自身的稳定性原因,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但是特定的建筑仍然可以用木质结构,甚至任何建筑都可以用木质的“外衣”,即在建筑外表面运用木质装饰,或者运用木质的窗户和屋檐都是极富汉韵的;最后,方正、平顶一定会成为新的时尚。当前的建筑固然也是方正,但是由于其高度过高,远远看起来建筑过于单薄。在建筑设计时,可以将几幢建筑合为一体,树立起方方正正的汉代建筑风格,将传统与时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结语

建筑是不断发展起来的,最终的建筑只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遮风挡雨的空间,严格意义上来说,最初的山洞应该就是建筑的起源。后来建筑不断发展,不仅起到供人居住的一个空间,还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家庭亲族观念的重要载体。汉代是我国建筑的成熟时期,中国近代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就称两汉时期的建筑为中国建筑的成年时期,由此可见汉代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当前在建筑追求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统一的情况下,回归传统,进行古风尤其是汉风的尝试是有利的,建筑设计者应当充分体会汉代建筑的设计思想和风格,将其融入到现今的建筑设计中,使中国的新时代建筑换发新的光彩。


猜你感兴趣:
1.美术论文

2.浅析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公共艺术论文

3.美术类论文范文

4.表演艺术毕业论文范文

5.浅谈中西美术与图腾艺术论文

6.学术论文范文:基督教艺术的边界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博览-艺术理论-世界中外建筑艺术欣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