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的论文

艺术理论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下面是关于艺术理论的一些论文范文,不知道怎么下手的朋友们可以看看哦。欢迎阅读借鉴,希望你喜欢。 浅谈服装设计的艺术表达 一、现代服装设计艺术表达形式 一般意义上的服装设计艺术表达是指人们常说的服装效果图或时装画,它起源于16

下面是关于艺术理论的一些论文范文,不知道怎么下手的朋友们可以看看哦。欢迎阅读借鉴,希望你喜欢。

浅谈服装设计的艺术表达

一、现代服装设计艺术表达形式

一般意义上的服装设计艺术表达是指人们常说的服装效果图或时装画,它起源于16世纪欧洲的时装版画,几经兴衰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这种绘画能力与技巧的训练也是众多服装设计教育部门着重教授的内容之一。然而,随着现计理念、经营方式的改变,仅仅以服装效果图或时装画来表达设计师及服装企业的设计理念、设计思想,往往不够完整且力不从心。这是因为:

首先,传统意义上的服装效果图难以表达服装品牌的主题内涵与主张。现代服装设计思维已经从以服装产品为中心的物的设计转向生活方式的倡导与设计,服装经营也日益向品牌化过渡。这就要求设计师在服装设计表达中要用一定的媒介清晰地表现其设计理念及品牌主张,消费者通过对品牌所倡导的生活方式的认可而达成对其产品的认同。

其次,现代服装设计思潮中的解构主义观念冲击着传统意义上的服装设计表达。服装的解构主义无视自然人体及服装的功能,设计上不强调服装的合体及人体曲线美,形成一种非构筑式设计,在造型、色彩、装饰手法和穿着方式等方面反原型、反传统,颠覆经典,这与传统意义上服装绘画表达相左。

再次,服装流行周期的缩短导致设计师无暇于服装绘画的精致描绘,要求服装设计师能够按照设计表现的具体目的与目标,掌握多种表现方式,以实现服装设计的快速表达。

由此可见,要完整地表达现代服装设计的理念与效果,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服装效果图或时装画所能胜任的。现代服装设计的艺术表达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效果图和时装画外,尚需主题板、设计草图、款式图等形式。

(一)主题板

主题板是设计师为了展现各季服装的设计主题,或者服装企业为了阐明品牌的主张及设计理念而设计的图片形式。主题板既可以是设计师的绘画作品,也可以是图片或图片的组合。主题板的内容要鲜明而有冲击力地表现设计理念与品牌内涵。

(二)设计草图

时装设计草图是设计师用于捕捉灵感、记录构思或一件服装作品雏形的纸面表现形式,其目的是为进一步完善设计作品提供有效的参考。设计草图最大的特点是快速地概括、记录设计素材和构思,并不追求画面的完整性。草图所体现的内容依据记录的对象和用途的不同而各有侧重,或是服装的整体风格,或是廓型、色调的确定,或是服装的局部细节及独特的工艺装饰手段等。因此,时装设计草图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最为简单的工具勾勒。

(三)款式图

款式图也叫服装平面图、生产图及产品图。款式图是作为产品生产、交易用的一种服装绘画。款式图可以摆脱人物,独立体现服装的平面状态,它是设计师与工艺师之间沟通的桥梁,更多地应用于大规模的成衣生产。目的是为了让服装制作者清晰地读懂设计意图,明确地理解服装的结构与工艺,便于生产。因此,款式图要求比例准确、结构清晰,使其具有工程图的意味。工艺性、工整性、细节性是款式图的特点,比如省道的处理、面辅料的运用、特殊工艺的说明等,均应详尽表达。

(四)服装效果图与时装画

服装效果图是设计师以较写实的手法,准确表达人体着装效果的设计图,服装效果图是对服装设计产品较为具体的展示。时装画是指在杂志等处为时装品牌、产品、设计师、流行预测或时装活动专门绘制的服装绘画,是设计师或时装画家为了表达设计意念、传达设计灵感、展现个人或品牌风格的媒介。

二、服装设计教学中的艺术表达形式

服装设计的艺术表达在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是所有的服装专业院校都要开设的课程,现今的服装设计实践和服装设计教学中并没有针对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进行教学,绝大多数还停留在片面强调绘画能力的训练,拘泥于服装效果图或时装画的精致描绘,对于主题板、设计草图和款式图则是教学空白,忽视了服装设计的多途径、多介质的艺术表达形式。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强调设计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不同,一方面,要提倡学生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艺术修养,注重培养学生对形式美及前卫时尚的敏锐感受力,使其具有超前的设计意识、设计理念。另一方面,要强化学生对多种服装设计艺术表达形式的掌握和运用,立足于对服装本质的认识,做到用多途径和多媒介来体现服装的设计理念、品牌内涵、穿着效果等,为服装行业培养出更优秀的设计人才。

艺术类本科学生就业指导思考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1999年开始的扩招,使得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艺术类专业招生报考连年升温,就业形势逐渐紧张,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笔者结合在高校艺术类专业的一线工作经验,对于艺术类本科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一、艺术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困难成因

非正规就业也称灵活就业,包含隐性就业和潜在就业等情况,它是与传统的正规就业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在就业形式远离了“毕业分配”而采取“双向选择就业”的今天,艺术类毕业生作为高校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灵活就业逐渐成为其显著特点。

(一)外在因素

1.毕业生人数剧增,就业竞争压力大

据统计从2000年至200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从107万激增至558万,金融危机下的2009年毕业生人数更高达600万,而企业2009年招聘大学生的人数并没有和毕业人数增长同步。从全国形势来看,艺术类专业招生报考连年升温,报考人数目前已经超过百万,每年被录取的艺术考生也达到了20万人以上,据统计艺术类考生每年都在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然而,中国社科院2009年《社会蓝皮书》中的就业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就业率最低的几个专业中艺术类首当其冲。

2.行业体制改革与竞争冲击

艺术类专业如我院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业定位明确,毕业后就职于电视台、电台、报社以及传媒公司。近几年电视台实行了制播分离制度对于就业的大学生来说预示着优胜劣汰。同时就业单位所需的人才中往往存在非专业出身的竞争者,这样就对本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增加了挑战性。

3.金融危机困扰学生就业

从2008年开始,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企业的生产运营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社会用人需求呈现下降趋势,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大幅度降低。同样,由于广告投放剧减、节目类型的改变、新媒体的竞争等方面的影响,电视台也受到金融危机很大的冲击。

(二)内在因素

1.自身定位不准确,好高骛远

艺术类毕业生缺少对就业市场的调查,缺少对招聘单位的信息了解以及自身经验不足。从而好高骛远,不能全面地判断眼前的招聘单位,无法清晰地计划将来的发展道路,对于应聘单位抱有过高希望。

2.择业地点的局限

我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05级之前招生地来源只有东北三省,其中以吉林省为主要生源。而2006年起至今,生源地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了山东、河北、河南三省,吉林和山东生源占有主导趋势。招生来源的单一和集中,使毕业生寻求工作意向受到限制。另外就业地点过于集中,无形中也加大了本专业的竞争力。

二、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发挥的作用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胡锦涛同志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讲话时,给农大同学和全国广大青年学生提了四点希望,其中第四点为“希望同学们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据此,辅导员应把大学生毕业指导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点之一。

1.考取研究生,奉献高校以及社会

艺术类研究生毕业选择高校教书,不仅加快了高学历师资队伍的建设步伐,还能够促进学科建设理念的形成与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并且推动了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应积极鼓舞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注重专业实践与未来参加工作提前接轨。研究生在工作岗位上,专业知识更熟练,素质更高,使得奉献社会时更容易凸显其价值。

2.考取公务员,树立正确的职业动机

公务员这个就业途径在大学生中越来越受到青睐。这个服务性的职业,因其稳定性及各种保障制度的完善性,使它一直戴着“铁饭碗”的光环。因此近些年出现了“公务员”热,有调查显示竞相报考公务员的根本原因是看准了公务员这个“铁饭碗”的稳定、安逸以及相对较高的社会福利和待遇。因此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向学生树立正确就业动机,使学生在岗位上有高的觉悟,发挥作用。

3.出国留学,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我校每年都有公派自费学生赴英国、日本、韩国留学的机会,学生在校期间可自主申请到相关专业的学校进行交流学习。这样的交流不仅提高了语言能力,锻炼了自主能力,同时对于我专业学生来说,国外的影视、艺术、新闻等学科与本学科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大地增长了见识,学以致用。

4.就业,奉献社会的主力军

据统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每年的毕业生中有76.5%选择了就业,就业地点多为电视台、电台、报社、传媒公司,均为传媒行业中最前沿的地点。因此传媒工作者的素养成为了奉献社会的基本条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明辨是非善恶,自觉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减少在今后从事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提高道德水平。

三、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举措

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开设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由专职教师或职业指导专家担任教学工作;二是将就业指导渗透到各门专业课教学之中,由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知识渗透职业教育。这两种形式的指导无疑都是切合实际的做法,而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当然与就业指导工作密不可分。辅导员在毕业指导工作中任务是双重的,即把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实际指导工作同时作为重点来抓。

1.寻找就业信息

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就业信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获取的信息越多,成功的机会越大。金融危机下,如何使学生及时地获取到丰富的就业信息,是毕业生辅导员应该思考的问题。结合专业毕业生特点,寻找就业信息和传达信息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源

已保送研究生的学生相比较班级其他同学缺少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的压力,从而应调动保研同学发挥热情,为班级同学作贡献。例如,广播电视编导班成立了“就业服务小组”,以此搜集全面的就业信息协助就业同学渡过求职难关。小组的成立可以更好地帮助在即毕业同学寻找就业信息,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供求状况;从整体上掌握当今社会对传媒行业人才的需求,从细节上提供毕业生的择业需求;帮助毕业生调整心理状态,降低就业压力,增强择业自信心。

“就业服务小组”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搜集招聘信息。首先为招聘网站,小组成员在各大招聘网站上寻求就业信息,如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等,筛选有价值的招聘信息并进行发布;其次为招聘会,在学校的各大海报张贴处会有关于专业招聘信息,成员及时准确地把信息通过短信、网络、口头传播给班级同学;最后为人脉,利用往届毕业生的人脉关系,把招聘信息传达给在即毕业生。熟悉的人脉,既可靠又简化了求职过程。

(2)学校就业指导中心

我校就业指导中心从企划发展、信息服务、信息咨询三个方面,大力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在学生层面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首先,网上发布招聘信息,东北高师就业联盟网上把前来招聘的单位做成时间表向学生公布,进行招聘,上面详尽列出招聘单位、时间、地点、所需专业等条件。其次,移动手机业务,随着手机媒体的飞速发展,手机作为“第五媒体”的地位也被日益认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利用手机媒体的定向性特点,向每一个毕业学生,把招聘信息单一、准确地传达到毕业生的手机中,及时提醒注意,也可反复阅读。

2.发布以及传达就业信息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特点为流动性大,在校人数少。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布就业信息仍然采用传统的“一对多”模式,即辅导员个人通过口头通知寝室的方式去传达,就会造成未在校学生不能即时了解信息,荒废了信息的及时性和实用性。而如今有了新媒介的帮助,使辅导员的工作模式转变为“一对一”直接传达方式。利用了以下几种媒体工具:飞信、QQ、邮件、人人网。其中中国移动的飞信业务是辅导员们利用率最高的通信手段。我们在电脑上通过使用飞信给学生的手机发送短信,方便快捷,并可以与学生进行即时交流,这也正是手机媒体的魅力。与飞信相比QQ突出的特点是众人同步交流、讨论,是学生与教师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的平台。但是QQ传播方式具有弊端,消息内容覆盖频率快。或者对于长时间不接触网络的学生,缺少及时性。邮件就解决了QQ的弊端,可长久保留,反复查看。人人网是SNS(社会化网络服务)平台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在大学生中使用率非常高。辅导员可在学生登入人人网的高峰期,将通知的事项通过修改状态或发表日志的形式体现,优点是某一段的时间内观看率高,缺点是信息易被覆盖。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已不仅仅是学校或者个人的事情,而是用人单位、学校学院与大学生共同的努力,同时也需要辅导员对于就业工作投入大量的思考和热情。


企业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有关于企业战略论文优秀范文

2.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3.企业文化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4.东西方企业文化差异论文

5.毕业论文个人简介范文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博览-艺术理论-艺术理论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