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关于艺术理论的一些论文范文,不知道怎么下手的朋友们可以看看哦。欢迎阅读借鉴,希望你喜欢。
宗璞散文的艺术魅力与特质
宗璞,当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1928年7月生于北平的世代书香门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父亲、姑母等都是全国著名的学者。命运之神对她优厚有加,一下子便置她于中国最深厚的文化渊源之中。她幼承家学,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校。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宗璞始终生活在高等学府幽静的校园的一角。从童年时代起迄于今,除了特殊的离乱,它们始终滋润着、陶冶着宗璞的心灵。宗璞作品所展现的生活环境和人物内心世界,我们处处可以寻到中国哲学、中国文化艺术深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赋予它们特有的幽雅、淡泊、洒脱、内省的精神风貌。
1957年以后,宗璞的散文创作受到各界重视,散文集《丁香结》获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她的散文情真意切,隽永脱俗。成名作《西湖漫笔》成为游记和抒情散文中的上乘之作。她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独到的见解,高超的语言能力,纯熟的艺术技巧,丰富优美的情感世界,特有的个性魅力在散文的园地里独树一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散文格调高雅,富于哲理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宗璞的散文,内容丰富,充分的反映作家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她说:“若能为徘徊在十字路口的人增添一点抉择的力量,或仅只减少些许抉择时的痛苦,我便心安。”她的作品可以分为叙事、抒情、写景之类,也包括文化随笔等。作者善于从极平凡普通的事物里深入开拓,以小见大,书写情怀。生活气息浓郁,情思深远美好,“活泼泼地显示着生命”。有反映家庭生活的,表现父女、母女、姐弟之间挚爱亲情的,如《花朝节的纪念》《九十年华诞》;有反映旅外华侨生活,凸显爱国思乡情怀的,如《彩虹曲社》;有描写访问名胜古迹,反映异国风光的,如《澳大利亚的红心》《奔落的雪原》;有反映个人生活志趣爱好的,如《恨书》;有描写奇花异树,山川风物的,如《紫藤萝瀑布》《燕园石寻》;有书写真挚友情的,如《辞行》《三幅画》;有书写校园生活的,如《一年四季》;也有感怀先哲,缅怀大家的,如《他的心在荒原》。可以说她的作品,角度独特,做到了主次兼收,巨细不论。因为她文学素养深厚,有坚定的信念,远大的理想,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希望,因此无论是写人叙事,表现亲情、友情或爱情也好,还是写景状物,大到山川河流,小如花草树木,触景生情,借物言志,即个人的幸福与时代的发展变化紧密相连。所以她的散文风格是高雅的,旋律是激昂的,思想是健康向上的,情调是优美的,感情是真挚的。读后令人精神振奋,欢欣鼓舞。手法上善于联想类比,透过隐含社会背景的语句,联系生活的经验与社会的形势,揭示重大的社会主题,富于哲理。如《哭小弟》, “我哭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想再看看’,哭他的‘胃下垂’、‘ 肾游走’;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既写亲情,书写了与小弟的亲密感情,成长经历,小弟英年早逝的极度哀恸与悲戚, 又能以家庭为背景,辐射社会生活,与《辞行》等都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当时“双肩挑”的知识分子艰难的生存状态,承受的重负与艰辛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展示中年知识分子人生命运的轨迹,兼有崇敬与惋惜双重感情色彩,唤起人们对他们应该给予的敬重与爱戴,引人思索。在《紫藤萝瀑布》中,文章提到“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后来,拆掉了紫藤花架,改种果树,理由是“花和腐化的生活有什么必然的关系”。根据这个线索,联系历史背景,就能理解这篇散文的思想感情了。就会明白,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的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回顾花和人的命运,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进而警示人们经历了十年浩劫,国家拨乱反正,进入改革开放的崭新的历史时期,神州大地生机勃发,万象更新。面对新生活,我们应该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作者彻悟了,于是,“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从脚步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崭新的精神风貌。
二、文笔清新绚丽、优美隽永
语言风格是作家的文化品位、文字功底、语言习惯、个性气质及思想情操的综合表现。也是由作品的题材、描写的对象决定的。宗璞是一位有很深厚语言修养和很高语言造诣的作家。素谙古典文学的表现手法和语言艺术,又吸取了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既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学厚渊源,又得外国文化长期耳濡目染,她的作品蕴含东方传统哲学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相结合的精神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和高雅格调。
她很注重语言在朴素、自然、生动的基础上,吸收融进典雅的书面语言,能在古今中外的语言宝库中广征博引,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大气雍容。她的散文讲究语言美,她追求语言的概括力和表现力,长于以极其精练、形象、隽永的文字写人绘景,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状写的景物,各具特色,“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西湖漫笔》)”通过色彩的变化,写出近景与远景分明的层次,宏观与微观巧妙融会。“一朵花苞钻出来,一个柄上的好几朵都跟上。花苞很有精神,越长越长,成为玉簪模样。……六片清雅修长的花瓣围着花蕊,当中的一株顶着一点嫩黄,颤颤地望着自己雪白的小窝。”(《报秋》),简洁的词语描绘出花的情趣、状貌与品格,惹人怜爱。笔下的人物,寥寥数语,形神兼备。她写母亲生命的最后一刻:“最后在校医院用杜冷丁控制止痛,人常在昏迷状态。一次忽然说‘要挤水!要挤水!’我俯身问什么要挤水,母亲睁眼看我,费力地说:‘白菜做馅要挤水。’我的眼泪一下子涌出来,滴在母亲脸上。”(《花朝节的纪念》)。浓浓的母爱之情跃然纸上。孙犁评价说:“宗璞的文字,明朗而有含蓄,流畅而有余韵,与细腻之中,注意调节。每一句的组织,无文法的疏略,每一段的组织,无浪费或枝蔓。可以说字字锤炼,句句经营。”“宗璞的语言,出自作品的内容,出自生活。她吸取了外国语言的一些长处,绝不显得生硬,而且很自然。她的语言,也不是标新立异,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有所创作,有所进展。我们不妨把‘五四’时代女作家的作品,逐篇阅读,我们会发现,宗璞的语言,较之黄、凌、冯、谢,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也就是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她的语言,虽是新颖的,并不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使人不习惯,不能接受。”
三、情景交融,笔法灵活多变
宗璞的散文注意记叙、描写、抒情与议论相结合,达到了物我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她能以画家的审美观点,恰当的选择表现的角度。这个角度不仅看到了事物“形”的特点,还洞悉到它“神”的方面的种种本质特征。作家能从新颖独特的角度,集中反映描写对象的内在精神。在她的散文中,花和松是出现较多的意象,以此形成了婉妙、淡雅的意境。善于把景物描写、形象的塑造和心灵的刻画有机的结合起来,作者深厚的内在情思,注入了人物和景物的描写之中,发人深思,催人联想。具有较大的艺术容量,经得起读者的反复推敲鉴赏,形成其独特的风格和气韵。给散文的艺术画廊带来一片璀璨斑斓的景象。她笔下的西湖,如烟雨迷蒙的水墨画,写的轻松优美,意兴盎然。作者爱国的情怀也在字里行间涌动,激发读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宗璞对生活观察细致入微,极富于思考。善于把所见、所闻、所感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显示出散文的独有风貌。巧用想象和联想,正面着笔与侧面烘托相互辉映;大胆泼墨兼顾工笔细绘;有直抒胸臆,也有隐喻暗示;白描与彩绘相得益彰,包容四季,跨越古今,涉及中外。有时波澜壮阔,有时宁静无声。恣意汪洋,酣畅淋漓。诗情画意抒情。
在景物描写中,她强调色彩的渲染。 “远山凹处,红日正沉,只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全呈黛青色,鲜嫩润泽,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废墟的召唤》)“水色碧绿,到悬崖边时,忽然变做了大块的雪,轰然落下,溅起无数的水花,使得瀑布下都宛如在云雾中。大雪块不断崩落下来,云雾不断升起。”“这里是这样雄伟,这样宽阔,这样急速地流动着,简直叫人喘不过气来。整个的雪原从天上崩落了!”(《奔落的雪原》)文中绚丽的色彩点染,达到了景中有画,画中有诗,充满诗情画意,令人震撼的艺术美感。同时,还讲究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顺序变化有序,整体与局部协调完美。注意调动多种感觉,视觉、听觉、味觉等结合,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修辞多样,比喻、拟人、排比等综合运用,细节穿插充满情趣,使想象丰富辽远,创造出更加优美的艺术境界,真切的表现了作者豁达的胸襟与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洋溢着对自然、对人生的品味与赞赏。美与局部分明作家驾驭散文语言可谓左右逢源,炉火纯青。
有人说,“散文,是将作者思索体验的世界,只暗示于细心的注意深微的读者们”。 希望大家能够静下心来认真的读一读宗璞的书,特别是她的散文,相信会有更大的收获与更美好的感受。
傅抱石的艺术人生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字庆远,学名傅瑞麟,江西新余人,生于南昌,留学于日本东京帝国美术学校,是中国近现代的著名画家、篆刻家、美术史理论家。
傅抱石年幼时家住在南昌的一条穷街陋巷中,家中有一“傅得泰”修伞铺,以修补洋伞为生,极为穷苦。由于南昌临近瓷都景德镇,即使穷苦人家,也有些许瓷器,幼年傅抱石自小便对瓷器上的绘画产生了极大兴趣,经常描摹,这些纷繁的绘画便成为他最早的启蒙。在“傅得泰”修伞铺东邻有一刻字摊,抱石经常驻足观看,与老板熟稔之后,老板便赠与刻刀石料,让其尝试刻章,傅抱石便对着康熙字典学习篆书。在伞铺西边又有家裱画铺,抱石经常前去观摩,对绘画有了初步的了解。1921年考入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艺术科正式学习图画,毕业后留校任教。1933年在徐悲鸿与熊式辉的推荐下,赴日留学深造,入东京帝国大学美术学校,师从于金原省吾教授,专攻东方美术史与画论,回国后执教于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1939年因抗日战争的爆发,辗转来到重庆,这是傅抱石山水画的质变阶段,创造了“抱石皴”,奠定了其艺术成就。50年代,面对极“左”思潮,在他的坚持下,使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成为当时唯一保持中国画名称的美术系。1957年率中国美术代表团赴罗马尼亚和捷克斯洛伐克访问,这是我国第一次派出的美术考察队,出版了2本相关画集,大大加强了与东欧两国的友好关系。
与齐白石94岁、林风眠91岁、黄宾虹90岁、张大千84岁相比,傅抱石的艺术生命实在短暂,但却成果颇丰。据不完全统计,傅抱石大约有绘画作品4000多幅,篆刻印章5000多方,学术著作150多部,约240余万字,这些成绩集中于一人,不得不令人拍手称赞。他的作品在各大拍卖会上也屡创高价纪录,《毛泽东八开诗词画意册页》以1980万元成交,《雨花台颂》拍出4620万元,《琵琶行》以7008万港元拍出。郭沫若在《傅抱石画集序》中说:“吾尝言我国画,南北有二石,北石即齐白石,南石即抱石。”老舍为《著书图》题词曰:“国画以善运笔墨为主,笔坚墨晕,体韵双妙,得为上品。今代画师,独抱石公能之。”1947年出版的《中国美术年鉴》盛赞傅抱石“于传统与革新之中独具建树,是故趣味新颖而风格高古。其作品结构雄奇,意境深邃,线条飘逸而挺秀,设色浓毅而瑰丽,用墨浑润,用笔苍劲。写人物表情入神,呼之欲出;写山水变化万千,穷宇宙造化之极,实开我国绘画之新纪元。”这是对抱石艺术成就的极大肯定。
一、抱石与国画艺术
抱石皴与山水画。抱石皴是指打破以前先钩后皴、皴后擦、擦后染的陈规,散锋用笔、墨线交替、连皴带擦一步到位的新技法。宋振庭说“傅氏皴法是中国历史上一切皴法的综合,囊括前人,囊括中外,囊过古今。”[1]它创造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着重表现山岳的变化多姿、林木繁茂而又可见山谷嶙峋的地质特征”[2]。金刚坡下山斋附近风景秀丽,雾大雨多,常常暴雨如注,此情此景令傅抱石灵感迸发,激情澎湃,画雨尤其是瓢泼大雨,成为抱石一绝。为了表现雨后山石的自然生动,在长期的实践中,抱石创造了新颖的“抱石皴”画法。抱石皴灵活多变,随心所欲,“随意纵横,信笔点染,确已做到物我两忘,离形去智的超然境地”[3],能够适用于风格迥异的任何山川,而不会重复,远看气势恢宏,近看耐人寻味。其中最出名者当属1959年与关山月一起为人民大会堂所作的《江山如此多娇》,该画以《沁园春雪》为主题,高五米半,宽九米,近五十平方米,因时间仓促,历时2个月便全部完成,被时人称为前无古人之作。在此画面上同时出现了春夏秋冬的景致,高山平原的不同地貌,“长城内外”应有尽有,“江山如此多娇”为毛泽东所提,这也是他唯一一次为绘画作品题词。“近景是高山苍松,采用青绿山水重彩画法,长城大河和平原则用淡绿,然后慢慢虚过去。远处则云海茫茫,雪山蜿蜒。右上角的太阳,红霞耀目,光辉一片,冲破了灰暗的天空,使人感到‘红装素裹,分外妖娆’。”[4]傅抱石的雄浑奔放与关山月的细致柔和融为一体,酣畅淋漓,使该画成为经典之作。
人物画。傅抱石画的主要人物有屈原、石涛、湘君、湘夫人等,他画古人主要是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让人一看便感觉这是真正的古人,而非只是虚有其形。屈原忧国忧民、悲愤抑郁,杜甫雍容大度、愤世嫉俗,李白才华横溢、仙风道骨等。画美人时注重的不是形态美,而是他们的内心,必须要有人格才有画格,画美人必须先画出有品格的人,所以抱石画的美女绝无风尘之感,“这些仪静体娴的女子们,默默地,仿佛永不启齿,激荡我们心胸的是她们洋溢着丰富情感的眼睛。这眼睛把她们的人格、她们的历史与心情都倾述给我们了。”[5]傅抱石笔下的眼睛细腻复杂、灵动多端,极为传神。“他的画线条潇洒,淡彩清逸;他笔下的人物,不仅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感,亦且韵味无穷。”[6]人物画的代表作之一《九张机》,笔墨洗练,寥寥数笔极为连贯的表现了织锦女子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1953年开始根据郭沫若新译的屈原作品创作了《九歌》,是全部构成《九歌》作品较早的画家,也成为清初三百年来绘制《九歌》“诗意最得神韵、最有创新的艺术大师。”[7]
傅抱石谈艺录。傅抱石的一生是与画为伍的一生,在长期的创作实践当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第一,需全面了解所画事物。“画山水你不从地质的纹理、地质的科学、地貌的科学去寻求事物的本来面目,仅从纸上来画山水是没有出路的。”[8]作画必须从地貌以及整个风景区全面入手,有全局观,而不是只观察入画的局部,否则画出来的东西就是死的,没有生命力的。第二,强调意在笔先,从实践出发。傅抱石认为作画必须先确定画的主题内容,再去考虑形式与技法,遵从游、悟、记、写四个步骤。“画家与自然倘若脱节,那画面是低温的”,实践、融入自然“是打破笔墨约束的第一法门”。[9]第三,笔墨当随时代,重视传统却不能照搬,必须有所创新。“非写生无以积丘壑,非临古无以娴技法”,不可成为无缰之马,随意挥洒,却也不能不变。“画是不能不变的,时代、思想、材料、工具,都间接或直接地予以激荡。”[10]“笔墨技法,不仅仅源自生活并服从一定的主题内容,同时它又是时代脉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反映”[11],笔墨当随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二、抱石与篆刻艺术
除了国画,傅抱石在篆刻上也取得不俗的成就,郭沫若说他“是一位擅长篆刻的名手,他能刻细字,于方寸之内刻列万言”。[12]老师金原省吾言其“君丰于艺术才能,绘画、雕刻、篆刻俱秀,尤以篆刻为君之特技。”[13]
傅抱石的篆刻成就早于绘画,年少时便在南昌颇有名声。其篆刻最早启蒙于东邻的刻字摊,傅抱石后来回忆小时候“性喜印,七八岁时,每节饼饵之费向坊间刻木质名章,或方或圆,或巨或细,累累然盈簏。新得一印,必钤拓数十纸分贻塾中童辈,顾以为乐。然贫不能得纸,辄就衣服股肱排列印之,天暑汗溢,满身墨沈。”条件之艰苦让年幼的他吃尽苦头,“握刀锥取破砚碎石之属,就膝攻之;砚坚滑,皮破血流。不以为苦。”[14]1921年考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不久,由于父亲去世,家里陷入窘境,在学校门房的怂恿下,傅抱石开始模仿赵之谦刻印,从文字到款识均惟妙惟肖,可以假乱真,一时生意火爆,不久生出卖假印风波。校长惜才,劝其凭借自己的一手刻印本领,以己名号卖印。傅瑞麟为自己取斋号“抱石斋主人”,以纪念自己与石头的不解之缘,从此以“抱石”之名治印,因“赵子谦事件”而名声大振。之后更是勤于刻印,技艺增长。
1935年在日本留学的傅抱石举办了人生第一次书画篆刻展,此时最引人注目的尚不是国画而是篆刻,并当场表演治印,令在场所有人震惊。日本当时最著名的篆刻家河井仙郎对其极为欣赏,“今观傅抱石先生所作印章,大都以秦汉为宗,另取徽浙各家之长,别开生面,有我国作家难以达到之妙处。正是轨途纯正,不背大雅;布局运刀,皆中规矩,令人佩服之至。”[15]汉学家田中庆太郎也说“君年方三十,已达此境地,绝非偶然。”[16]著名画家横山大观更是赞其“中国篆刻神手傅抱石胜过米粒神手”[17],此次画展所展出刻印中字数最多的是鸡血石白文印“采芳洲兮杜若”,其边款刻有屈原《离骚》的全文,包括序和跋,共2765字,这些印章全需用高倍放大镜方能看清。
在篆刻方面,傅抱石比较重要的著作有《刻印概论》和《中国篆刻史述略》。1934年傅抱石留学日本时将1926年写成的《摩印学》一书重新修订,改名为《刻印概论》出版,该书的手抄本用小楷写的极为工整,犹如印刷体,对篆刻的发展历史,对篆法、章法、刀法等均有详细的介绍,“其书征引赅博,说解详赡,洵艺林之盛事,后学之津梁。”[18]《中国篆刻史述略》是傅抱石1940年所著,将中国篆刻分为萌芽、古典、沉滞与昌盛四个发展阶段,上迄上周,下至民国,对中国千年篆刻史的发展做了非常细致的分析研究,成为篆刻史研究划时代的巨著。
三、抱石与美术史研究
傅抱石一生著述颇丰,有200多万字。黄苗子曾说“大家都公认,在我国历史上,画家而有丰富的美术著作留传于世的,应以近代的黄宾虹为首屈一指。而后来居上的傅抱石更是大大地超过了他。傅抱石的著作和译述,三十年代以来,就深受读者重视。其中如《中国绘画理论》、《中国美术年表》、《中国的绘画》、《中国的人物画和山水画》和《唐宋之绘画》(译自日本金原省吾原著)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19]
《中国绘画变迁史纲》是他最早的著作,该书改编自他在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担任教员时所著的《图画源流概述》一书,1929年升至高中部任教员,由于缺乏教材,傅抱石便将《图画源流概述》一书充实材料,重新整理为讲义,1931年由上海南京出版社出版,该书将数千年的中国画史的起源、发展作了详细的介绍。《中国的绘画》1958年由北京古典艺术出版社出版,主要收录了晚周至唐代的绘画遗迹66种,共有98幅图,大部分为震惊世界的不朽名作。傅抱石在1954年给郭沫若的信中说出了填写此书的初衷:“将古典名画逐幅的予以简明之解说。主要是从绘画的发展立论,兼及作品之流传、考证,盖目的在于使读者每阅一图,即可得其概括(内容、形式)。”[20]出于对石涛的推崇,傅抱石相继出版了关于石涛的著作,《石涛上人年谱》、《明末石涛上人朱若极年谱》、《石涛年谱稿》、《石涛丛考》,从上人的生活到作品,考据精详,成为研究石涛的必读之作。
企业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有关于企业战略论文优秀范文
2.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3.企业文化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4.东西方企业文化差异论文
5.毕业论文个人简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