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爆发

艺术文摘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卢沟桥横跨永定何,属河北省宛平县管辖,距北平仅30里,为捍卫北平的屏障。驻守在平津一带的中国军队是第二十九军,总兵力约有10万人。7月7日夜10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

   卢沟桥横跨永定何,属河北省宛平县管辖,距北平仅30里,为捍卫北平的屏障。驻守在平津一带的中国军队是第二十九军,总兵力约有10万人。

   7月7日夜10时,驻丰台日军河边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由中队长清水节郎率领,在卢沟桥以北地区举行以攻取卢沟桥为假想目标的军事演习,11时许,日军诡称演习时一士兵离队失踪,要求进城搜查。在遭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的严词拒绝后,日军迅即包围宛平县城。翌晨2时,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为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定,双方派员前往调查。

   但日军趁交涉之际,于8日晨4时50分,向宛平县城猛烈攻击。并强占宛平东北沙岗,打响了攻城第一枪,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还击,日军在同一天内,连续进攻宛平城三次,均遭中国守军的英勇抵抗。

   7月8日,北平当局令驻军坚守卢沟桥。宋哲元致电蒋介石,报告卢沟桥事变真相。

   同日,国民政府外交部为卢沟桥事变向日本大使提出口头抗议。

   同日,日本内阁会议提出所谓“事件不扩大,就地解决”的方针,欺骗世界舆论,麻痹国民党当局,争取时间调集部队。

   9日,北平当局与日军达成协议:(1)双方立即停止射击;(2)日军撤退至永定河左岸,中国军队撤至右岸;(3)卢沟桥守备由河北保安队石友三部担任。翌日,中国军队撤退,日军不仅不履行诺言,反而大批调兵向中国军队进攻。

   11日,平津当局与日军达成现地协定:(1)第二十九军代表声明向日军表示道歉,并惩办此次事变责任者;(2)取缔共产党、蓝衣社及其他抗日团体的抗日活动;(3)永定河以东不驻中国军队。

   10日,各方纷纷报告,日军已由天津、古北口、榆关等处陆续开到,且有大炮、坦克等向卢沟桥前进,已将大井村五里店等处占领;平卢云路也不通行,战事即将再发。

   11日起,日军时以大炮轰击宛平城及其附近一带,城内居民伤亡颇多,团长吉星文亦负伤,就将城内居民向城外比较安全地带疏散。战事由此扩大到八宝山、长辛店、廊坊、杨村等处。第二十九军各部分散于各处应敌。日军出动飞机在各处侦察扫射,战事时断时续。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艺术文摘
  20世纪30年代的卢沟桥


  

12461940_2005070622235179358900.jpg
  驻守宛平县城的中国军队出城抗击日军


  

12461940_2005070622235180971700.jpg
  日军炮轰宛平县城


  

12461940_2005070622240052319600.jpg
  守卫卢沟桥的国民党第29军士兵   12461940_2005070622235170798100.jpg
  “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沿长城开赴前线
   12461940_2005070622235175968400.jpg
  守卫卢沟桥的战士在掩体后面准备战斗   人民日报7月7日评论员文章:汲取抗战胜利的精神力量 
  
  今天,《伟大胜利》大型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隆重开幕。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铭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展览全面回顾中国人民从1931年开始至1945年14年间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历程,深刻阐明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重要历史贡献,生动再现了14年中华民族奋起抗战的宏伟历史。
  
  《伟大胜利》选择7月7日开展,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1937年的这一天,以炮轰宛平县城和进攻卢沟桥为标志,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由此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奋起抵抗,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展览用大量历史图片和珍贵的文物史料重现了这段历史,令人信服地说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对世界各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各地相继举办各种形式的大型展览、研讨会等纪念活动,就是为了让广大**充分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充分认识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认识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功绩,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必将Ji励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努力奋斗。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60年前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尽,但这高亢的旋律依然Ji起我们奋斗的豪情;60年前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虽已完成,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所铸就的爱国主义精神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就是要更好地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就是要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完)
    欲壑难填:“七七”事变之前的日本侵华编年史   1937年7月7日,山河变色的一夜。

   蓄谋已久的日军向北平西南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发起了进攻,中国29军官兵奋起抵抗。以此为起点,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不屈的中华民族开始了长达8年的全民抗战。

   然而,这仅仅是近代日本漫长的侵华野心的总爆发。

   日本——中国这个一衣带水的近邻,早已对中国这块富饶的土地觊觎多时、染指已久。“进入大陆”的迷梦,不断膨胀的野心,使得这个受中国传统文化恩惠最重的国家成为近代以来祸患中国最深的仇敌。

   “两千年来,中国施之于日本者甚厚,有造于日本者至大,百年来日本报之于中国者极酷,为祸中国者独深。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创痛,虽然不能说全部来自于日本,但实际上以日本所给予的最多最巨。”

   历史学家郭廷以的这段评论可谓一针见血。

   那么,在全面侵华战争前,日本对中国进行了怎样的侵略?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汤重南一一作了列举。

   1874年 

   5月,日本以台湾高山族杀害54名琉球渔民为由,悍然出兵3600余人侵我台湾,残酷杀戮高山族同胞。

   10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日台事专条》及“会议凭单”,默认琉球人是日本人,并赔偿日本50万两白银。1875年,日本以“凭单”中“日本国从前被害难民之家,中国先准给抚恤十万两”一句而强迫琉球国王停止向中国朝贡。1879年,日本吞并曾是中国属国的琉球国,改其为冲绳县。 

   1894年 

   是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于6月3日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清军首批部队于6月8日抵朝,驻守牙山。6月,日本以清军入朝为借口,调遣大批日军赴朝,迅速抢占从仁川至汉城一带各战略要地。

   7月25日,日军不宣而战,向牙山中国驻军突击,同时,日本军舰袭击在丰岛海面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军舰,重创“济远”号和“广乙”号;击沉“高升”号运输舰,造成700多中国官兵死亡,挑起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8月1日,中日同时正式宣战。9月17日,日舰队在黄海海面袭击中国北洋舰队,击沉3艘军舰。“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及全船250人、“经远”号管带林永升及全船270人壮烈牺牲。 

   10月,日军分两路侵犯我辽宁省。 

   11月,日军占领大连、旅顺。日军进入旅顺后,见人就杀,在4天3夜的大屠杀中,全市近2万中国人全遭杀戮,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难。 

   1895年

   1月,日军从水陆两路夹攻驻威海卫中国海军,2月,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月,日军占领整个辽东半岛,日军所至,烧杀淫掠,无所不为,仅在田庄台一地,就杀死我军民2000多人。 

   4月17日,日本迫使战败的中国清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割地赔款的《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要求中国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5月5日,日本因俄、德、法等国的干涉,被迫“放弃”辽东半岛。 

   5月27日,日军进犯台湾。 

   11月,日占领台湾全岛。 

   同月,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中日辽南条约》,中国向日本加付3000万两白银,才“赎回”辽东半岛。 

   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成了“暴发户”。日本外务大臣井上馨兴奋地说:“一想到现在有35000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或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

   1898年 

   4月,日本强行将福建划为其势力范围。 

   1900年 

   5月,日、俄、英、美、德、法、意、奥八国联军进犯北京。

   6月15日,日本内阁决定向中国派遣25000名官兵,作为八国联军的主力。

   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在京烧杀淫掠。

   8月24日,日舰“和泉号”上的陆战队在厦门登陆。28日,又从台湾派两个步兵连入侵厦门。

   1901年

   9月7日,清朝政府与日本等11国在北京签订《辛丑和约》,同意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天津、山海关沿线的12个地区,赔款白银4.5亿两,日本从中分得3479.31万两。

   1904年

   2月8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俄国在中国旅顺口的舰队。10日,两国相互宣战,日俄战争爆发。12日,清朝政府宣布(对日俄战争)中国“局外中立”。

   1905年

   1月,日军攻陷旅顺。3月,日军占领奉天(沈阳),与俄为争夺中国领土和权益在我东北进行大规模厮杀。 

   9月5日,俄国战败与日签订《朴茨茅斯和约》。

   12月22日,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在北京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条约规定,清朝政府同意根据日俄《朴茨茅斯和约》将俄国在辽东半岛的租借地转让给日本,并在中国东三省增加开放城市和港口,安东和奉天之间军用铁路由日本经营,禁止修建与“满铁”平行的线路。
   1906年 

   6月,日本成立了对我国东北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侵略的大本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和关东都督府。

   1907年 

   7月,日本与法、俄签订秘密协定,把南满和福建定为日本势力范围。 

   1914年 

   8月,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把山东黄河以南地区划为日本对德“交战区”。 

   10月,日军占领济南和胶济铁路全线。 

   11月,日、英联军攻占青岛。英军(约千人左右)很快撤走,日军却拒不撤军,妄图长期侵占山东。

   1915年  

   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会见袁世凯,针对中国政府要求日军撤出山东的照会,提出了秘密条款,共有5号,分为21条,即“二十一条”。

   5月,日本以最后通牒方式,迫使袁世凯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25年 

   5月15日,日本人开枪打死上海日商内外棉纱厂工人代表顾正红、打伤工人十余名。

   后又伙同英国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当场打死工人和学生71人,打伤数十人。 

   1926年 

   3月,日舰炮击大沽炮台,中国驻军死伤10余人,后日本调军舰于大沽对中国进行威胁。3月18日,北京群众举行集会向段祺瑞政府请愿,遭到镇压,47人被打死,200余人被打伤,酿成“三·一八惨案”。

   1928年 

   5月3日,日军制造“济南惨案”,打死中国军民1000多人,5月11日,攻占济南,并大肆烧杀,中国军民共死亡6123人、伤1700多人。

   6月,日本在沈阳皇姑屯车站炸死张作霖,阴谋乘乱夺取东北。 

   1931年 

   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郊外柳条湖的“南满”铁路,诬指中国军队所为,悍然对附近的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日军连续攻陷沈阳、鞍山、铁岭、抚顺、长春等重要城市,随后数月,继续进犯东三省其他地区,1932年2月5日占领哈尔滨,东北全境沦陷,3000多万同胞沦为日军铁蹄下的奴隶。

   1932年 

   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驻防上海的中国十九路军奋起反击,与日军Ji战33天,中国军民死伤达1.6万余人,财产损失达20亿元以上。5月5日,中日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上海停战协定》,日军得以进驻上海。

   3月9日,日本制造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长春宣告成立。清逊帝溥仪就任“执政”,并“委托”日本关东军维持“国防”和治安、管理铁路,并聘请日本顾问。

   1933年 

   1月至5月,日军攻占热河省后,大举进攻长城各口,先后占领察哈尔省及河北省北部大部分土地,进逼北平、天津。5月31日,迫使国民党政府签署了限令中国军队撤退的《塘沽停战协定》。确认长城一线为日军占领线,等于认可了日本对东北四省的非法侵占;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区,便利了日本进一步控制整个华北。

   1935年 

   10月至12月,日本制造“华北事变”。10月22日,日本在河北香河指使汉Jian暴动,占据县城。11月7日,策动宋哲元等进行“华北五省自治运动”。11月25日,策动殷汝耕等汉Jian在通州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冀东22个县宣告脱离中国政府管辖,沦为日本殖民地。北平学生爆发“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 

   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举行挑衅性军事演习,随后借口演习中失踪一名士兵,炮轰宛平城,守桥的中国29军官兵奋起反击,震惊世界的“七七”事变爆发。这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起点。(执笔:樊永强、徐壮志、李宣良)(完)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艺术文摘-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