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高更:《永远不再》

艺术文摘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这幅作品是古典主义的庄重与粗犷的原始野性的完美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颇具壁画的厚重与雄浑的特点。

高更:《永远不再》
保罗·高更 《永远不再》 1897年 60.5×116cm 布 油彩 伦敦科陶德学美术馆藏

  一个夏威夷女人Luo体躺在沙发上,静静听着门外的一男一女一路说着话走过去。门外的玫瑰红的夕照里的春天,雾一般地往上喷,有升华的感觉,而对于这健壮的,至多不过三十来岁的女人,一切都完了。女人的脸大而粗俗,单眼皮,她一手托腮,把眼睛推上去,成了吊梢眼,也有一种横泼的风情,在上海的小家妇女中时常可以看到的,于我们颇为熟悉。身子是木头的金棕色。棕黑的沙发,却画得像古铜,沙发套子上现出青白的小花,罗甸样地半透明。嵌在暗铜背景里的户外天气则是彩色玻璃,蓝天,红蓝的树,情侣,石栏干上站着童话里的稚拙的大鸟。玻璃,铜,与木,三种不同的质地似乎包括了人手扪得到的世界的全部,而这是切实的,像这女人。想必她曾经结结实实恋爱过,现在呢,“永远不再了”。虽然她睡的是文明的沙发,枕的是柠檬黄花布的荷叶边枕头,这里面有一种最原始的悲怆。不像在我们的社会里,年纪大一点的女人,如果与情爱无缘了还要想到爱,一定要碰到无数小小的不如意,龌龊的刺恼,把自尊心弄得千疮百孔,她这里的却是没有一点渣滓的悲哀,因为明净,是心平气和的,那木木的棕黄脸上还带着点不相干的微笑。仿佛有面镜子把户外的阳光迷离地反映到脸上来,一晃一晃。——张爱玲

    “果庚”就是我们现在通译的“高更”,法国画家,后期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艺术对后来法国的象征派和野兽派有较大影响。

  这幅作品是古典主义的庄重与粗犷的原始野性的完美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颇具壁画的厚重与雄浑的特点。据说,这幅画还寓意着另一个意思:这一年,高更心爱的女儿艾丽娜死去了,他从此不再与妻子联系,他的健康受到了严重损害,加上经济拮据,终于陷入绝境。1898年1月,他企图自杀,被救之后,心理上埋下了决不回头的意志种子。这幅作品主义表现了他的这一内心世界。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艺术文摘-保罗·高更:《永远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