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传统,有容乃大---浅析《现鲁籍中国画名家研究》所体现的学术观点

院校资讯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近期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现鲁籍中国画名家研究》受到美术界的广泛瞩目。鲁籍属于一个文化地理的概念,其文化支撑是绵延千年的齐鲁文化。齐鲁文化以“人”为本,以“仁”为核心,以“和

                                   
    近期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现鲁籍中国画名家研究》受到美术界的广泛瞩目。鲁籍属于一个文化地理的概念,其文化支撑是绵延千年的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以“人”为本,以“仁”为核心,以“和”为贵,以“礼”为形式,以“天人合一”为目标,而“天人合一”也是中国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深厚的传统底蕴决定了齐鲁艺术的特点,齐鲁之士一方面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现实忧患意识,同时又充满创造精神,以丰富的艺术创造实现了天人合一、宁静致远的审美境界。齐鲁艺术家自远古就追求那种返朴归真状态中游于艺的艺术创作,追求“物我两忘”的“写心”境界。

    近现代以来,山东籍国画名家始终是中国画的重要力量,山东画家之多,画家水平之高始终为世人所瞩目。在近现代中国绘画史上,山东画家是最具深远影响的创作群体之一,山东画家所体现出的创作风貌深刻体现了齐鲁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质。但长期以来,山东还没有一部全面介绍、系统研究山东籍画家的专著,画家独特的创作思想、鲜明的创作风格以及丰厚的创作成果有流失、消亡的危险。

    《现鲁籍中国画名家研究》致力于填补这一文化空白。对山东画家这一独特群体进行了深刻的挖掘与梳理,开启了地域美术研究的先河。该书以齐鲁文化为切入点,以个案研究的形式深刻揭示了山东画家的内在特质。

    其主要学术观点如下:

    近现代以来,山东画家成为中国画界的重要力量,虽然没有形成明确的地域画派,但也体现了齐鲁文化的内在品质,有故去的李苦禅、郭味蕖、黑伯龙、关友声等国画大家,又有老而弥坚的崔子范、许麟庐、于希宁、孙其峰、周韶华、刘国松、张朋等国画名师,而郭怡宗、姜宝林、韩国榛、陈玉圃、刘大为、王明明等山东籍国画名家,在中国当代国画界更属于中流砥柱。在当代画坛有着重要影响的张志民、梁文博、孔维克、赵建成等诸多画家,充分体现了齐鲁文化的当代形态。审视山东画家,虽然分散在全国各地,但都表现出了齐鲁文化的共同特点:善养“浩然正气”,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勤奋进取,既追寻传统又有开放性与包容性,努力表现那种向上、友善的力量,追求一种和谐的艺术境界。从总体来看,齐鲁画家群体的艺术创造已经典型地体现了齐鲁文化的基本特质:

    齐鲁画家群体普遍有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和社会忧患感。

    齐鲁文化具有典型的儒家文化的入世特点,齐鲁之士历来具有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齐鲁画家的创作也充分反映了这一文化特点:不以出世的闲情逸致见长,而以现实的人文关怀为正统,齐鲁画家关心现实,积极入世,体现了宏大的精神视野与艺术高度。如李苦禅,他生于山东高唐的贫苦农民家庭,他身上有齐鲁之士的豪侠慷慨之气,他把齐鲁之士心系天下、关注现实、充满忧患济世心态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性情直率、朴实无华,不擅逢迎,身上有一种凛然之正气。出身贫寒的李苦禅有深厚的民间情结与平民精神,这造就了他胸怀博大、淡泊名利的人格精神。当代的于希宁以“才德勤修养,三魂共一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所谓“三魂”是指画魂、人魂、国魂,三魂合一是一个艺术家人品与画品融合的最高境界。他强调道德感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突出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突破小我,实现了精神品格的升华,也是对传统文人道德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崔子范的画与人都充满阳刚之气,他的人生和艺术经历,也充分体现了齐鲁文化奋发进取、经世致用、利天下而为的核心精神。革命和爱国主义情怀始终伴随着他的人生艺术历程,并成为其基本的文化背景。

    齐鲁画家群体立足传统文化,往往具有浓厚的儒家思想痕迹与文化怀旧意识。

    齐鲁画家对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亲近感,儒家思想的深厚浸润,对齐鲁画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齐鲁画家往往都在传统文化中找到最终的精神归宿。比如出身世家的郭味蕖,那种对传统的追忆成为他艺术的重要源泉,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使画家的心灵充满历史的怀想,无论是郭味蕖所接触意识到的风筝和木版年画,以及郑板桥与其先祖的交往,还是他不曾直接或没有自觉意识到其他古代艺术,都对他的艺术思维能力有着直接或间接的熏陶和影响。关友声也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质,他为人敦厚,广交朋友,乐善好施,在艺术上他兼容并蓄、广涉众艺。他对京剧、围棋等传统艺术门类的热爱是融化在血脉之中的。黑伯龙的艺术表现则始终有着浓厚的东方文化精神。他的生命一方面充满时代的阳光,另一方面又常常悠游在传统文人的情趣之中。黑伯龙接近的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正统血脉,这种近乎古代士子的闲情逸致最终已经成为一种进入纯粹、自然心灵状态的途径。

    齐鲁画家群体阳刚、大气,同时又普遍有着兼容并蓄的文化开放性与包容性。

    齐鲁之士宽厚淳朴,乐观豁达,有英侠之风,而因之在艺术上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也体现了齐鲁文化的根本特点。像刘国松先生这样的革新者出现在山东并不是偶然的,他的身上有一种求新求变的气质,但他骨子里所表露出的仍是齐鲁大地子孙所具有的儒家精神。在1981年的作品《赤壁》和1989年的作品《桃花源》里,我们看到的是空灵安谧,宁静而致远的境界,看到的是自然与人的情感合一后的和谐和融洽,在那烟云弥漫处时时渗透着一种温情和自由自在的精神,齐鲁文化十分强调创新意识,周韶华先生不为久居中国画坛主导地位的文人画所囿,周韶华先生追溯仰韶文化,汉唐盛世文化,浓墨重彩写乾坤,在绘画上以“全方位观照”为主干有诸多理论建树,他的探索体现了齐鲁文化的开放、大气与包容。姜宝林一直保持着山东人的气质,他有山东人那种豪放、厚重、大气,又有南方人的灵秀。在艺术上,他有山东人的大气,同时由于在南方生活多年,又充分吸收了南方自然与绘画的灵性,所以作品又不是山东人那种水墨的面貌,保留了南方的灵秀,有一种水墨的灵气。姜宝林对传统的吸收是开放的心态,他既能充分汲取南方山水的天然灵性,从陆俨少等南派大师那里获取清新灵秀之气,又能在北方浑厚的人文积淀中发现自我,从李可染等北派大师那里得到大气、宏阔的艺术启悟。

    齐鲁画家群体的艺术追求与齐鲁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艺术理想境界相统一。

    “天人合一”是齐鲁文化的审美目标,同时也是中国传统艺术哲学的核心。中国哲学的根基在于人与自然之间神秘而敞开的亲密交流。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可以说是儒家最基本、最普遍和最一贯的思想。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发端于孟子、大成于宋明理学的天人相通的思想;二是汉代董仲舒的天人相类的思想。他们说的都是将人类的情感融合在自然万物中,将人类的爱憎渗透在山水中。这在山水画家中体现尤为充分。黑伯龙承前贤精华,妙悟自然,形成了自由洒脱、恣肆汪洋、随意天然、旷达奔放的绘画风格。他的绘画已经突破了地域的束缚,形成了既丰厚雄浑又空灵悠远的艺术气质。而这一切,都与他的生命气质氤氲相融,都在古人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中找到了呼应。从孙其峰的绘画中,看到中国文人身上的精神。淡薄名利、天人合一、温柔敦厚的儒家品格。画中透出的平静和和谐,其实也暗合了中国儒家的“中庸”,而这样的文人气质是生养他的土地给他的。在齐鲁大地,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深谙儒家修身治学之道。许麟庐新作的画中有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温柔敦厚之诗教是儒家合道德于文艺的教化思想的归结点,天地之美还在于和,以阴阳和谐的天人合一为极致,这是儒家所追求的一种修养境界,亦可称之为以人合天。而在许麟庐的绘画中,“天人合一”以及“温柔敦厚”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花草中呈现出的旷达从容的处世观念,儒家寄情天地之间的豪迈可见一斑。张朋崇尚天人合一,钟爱自由和谐,追求无法至法,不争凡俗名利,他追求的是那种不为物役、不随人后、不因世事沉浮而困扰的在自在境界。画中也大有禅境,心游物外,不惹尘埃。以“禅画”著称的陈玉圃生活中尚清静无为,与人为善,去物欲,炼精神,笔墨简淡,深得禅意,那种出尘的艺术之境印证了他深刻的中庸及“天人合一”思想。

    该书撷取部分有代表性的画家,旨在说明齐鲁画家群的内在特质,力图窥一斑而知全豹。具体到画家的创作,不难发现齐鲁画家群体所熔铸的齐鲁文化风貌。他们所创造的内美深蕴、充实宏大的水墨境界,充满齐鲁文化的神采。齐鲁画家立足传统,同时又不乏现代意识,在中国画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的过程中,齐鲁画家以其革新精神与创造性为中国画新道路的探索作出了贡献。

    山东画坛群峰连绵,在有着深厚传统底蕴的齐鲁厚土中,有数量很大的青年画家自觉致力于中国画现代形态的建构,他们形成了山东画坛的基本前进力量。当代的山东,具有齐鲁文化最为繁盛时期的基本特征:经济强盛,文化繁荣,艺术创作活跃,风格倾向多样,从普遍的现象看,深厚的传统文化对国画产生了深刻的滋养,国画作品的精神内涵不断深化,山东的中国画创作群体已经成为中国画的重镇。


    百家之流,汇聚江河,这是一个前进的、运动的、不断壮大的艺术源流。

                   (《现鲁籍中国画名家研究》,山东艺术学院编纂,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鲁客)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院校-院校资讯-立足传统,有容乃大---浅析《现鲁籍中国画名家研究》所体现的学术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