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剪纸艺术:陕北安塞民间剪纸

中国剪纸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陕北安塞民间剪纸简介:世界非物质文化重要遗产——安塞民间剪纸艺术安塞剪纸艺术,就象黄土高原上盛开的山菊花,可爱而美丽,质朴而倔强。它是安塞人性格的披露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陕北安塞民间剪纸简介:

      世界非物质文化重要遗产——安塞民间剪纸艺术

     安塞剪纸艺术,就象黄土高原上盛开的山菊花,可爱而美丽,质朴而倔强。它是安塞人性格的披露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如到农家走走,里里外外的剪纸艺术使人赞叹不已,象黄米清酒沁人肺腑,使人陶醉。

     安塞人爱剪花的是妇女。安塞妇女也都爱剪花。安塞民歌《迎亲歌》中有一句:“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看谁家女子是否聪明灵巧,总是要与剪花连在一起。

     安塞剪纸的历史很少有文字可考证,但问一问健在的剪花老婆婆:“你们少年时剪花跟谁学来的?”她们都会同样回答:“妈妈教的”。安塞人现在还称传统花样为“古时花”自有它的道理。从现在整理出来的剪纸作品来看,可以寻觅到安塞历史文化的踪迹。

     安塞境内的四条川道,都可以找到仰韶、龙山文化遗址。商周以来的文物也较为丰富。汉墓成群,唐宋石窟也十多处。古时的三个艺术高潮(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汉代的石刻、唐宋的雕塑绘画)对安塞剪纸也曾有过较大影响,宋元以后因天灾人祸,森林被毁,植被遭受严重破坏,交通闭塞,致使剪纸等方面的习俗也就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中被完整地保留下来。

     距安塞县城一百多里的暖水泉村,延喜芳的婆婆把自己剪的作品视为传家宝,临离世时把儿媳叫到跟前;“我这辈子就爱铰花,你把这包窗花好好留着作个纪念。”白凤兰老婆婆小时家贫买不起纸,用梨树叶代替纸,照着母亲留下的花样学习。在大部分农家都可见到她们用烟熏成的“祖传”古时花样,保留着传统的剪纸艺术。由于代代相传,相互提高,安塞剪纸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安塞剪纸个性强烈,是因为它是自我欣赏的艺术。在农家,剪纸用来美化自己的环境,想怎么剪就怎么剪,不受任何人的限制,不受商品价值和政治上的摆布。在创作中,和民歌中的信天游一样,强调“随心走”和“穷乐呵”,在随意的乐呵中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需要的精神文化。所以安塞剪纸感情真挚,寓意深长。

     在安塞的四条川道,有着各自不同风格的剪纸,沿河湾的杏子河川以白凤兰 (猴吃桃),王占兰(猎手)为代表。剪纸的外形和内部装饰都比较简炼,概括,淳朴。高桥、砖窑湾的西河川,以曹佃祥(狮子),常振芳(凤鸡)为代表,剪纸的外形简炼古朴,而内部装饰的比较繁丽,多采用线面结合的手法。化子坪的延河川以胡凤莲 (鹤)、余步英(虎)为代表,在剪纸的装饰 上多为抽象的纹理。郝家坪至王家湾的平桥川 (高如兰的娃娃坐莲花),造型,内容都较为古朴,以块为主,和石刻画像的造型颇为近似。另外,与靖边相邻的几个乡镇,也有象三边风格的,形象较写实,剪法工细纤巧,这主要是靖边姑娘出嫁到安塞的缘故,人数不多。

     从年龄上看,老年作者的造型风格相近多为变形,中青年作者继承了部分传统造型特点,剪法较为写实。虽然每个川道的高手影响着各自川道的风格,但这种自我欣赏的剪纸仍然按其作者的个性向前发展着。

     “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这句在安塞县广为流传的民歌,反映出安塞人对古老剪纸艺术的偏爱。在漫长的劳动过程中,妇女们创造了经济、方便、易于表达情感的剪纸艺术,用来装饰窑洞,美化生活空间。安塞剪纸一代又一代被传接和继承下来,形成古朴生动、强烈自由的风格,也反映出陕北劳动妇女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安塞剪纸有窗花、窑顶花、衣物佩饰花样、婚嫁剪纸、神龛剪纸等等。形式多样,内容十分丰富,多为花鸟、鱼虫、瓜果、蔬菜、家禽、走兽、人物等,集中表现陕北的劳动生活和风情习俗。

      安塞剪纸是陕北劳动妇女创造美的一个典范形式。最初用来装饰美化生活的“窑洞剪纸”,被一代又一代的劳动妇女传承下来,形成古朴生动、强烈自由的风格,反映出陕北劳动妇女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安塞剪纸形式多样,内容十分丰富,花鸟鱼虫瓜果蔬菜,家畜走兽,人物树木,大自然中的一切美无不包罗,直接反映出的是劳动生活。

      40年代延安时期,“鲁艺”的文艺工作者就对安塞剪纸产生过浓厚的兴趣,多次来安塞采集民间剪纸。著名史学家,诗人郭沫若先生曾赞美道:“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深邃。一剪之趣夺神工,美在民间永不朽。”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文化部门的潜心挖掘,安塞剪纸创作形成群体,一大批优秀的民间剪纸作者脱颖而出,其作品屡屡在全国各大城市展出,并被国内外美术馆和爱好者大量收藏,安塞民间剪纸艺术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专家赞道:“安塞剪纸,群芳母亲;民族之魂,陕北可寻;振我中华,无愧古今。”

      1993年,安塞县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剪纸艺术之乡”。如今,安塞民间剪纸已走出农家小院,发展的领域已扩展到小到邮票、贺卡、台历、旅游礼品、商标广告,大到将剪纸图形用于舞台美术、广场壁画、建筑装饰等,其简洁大方的形式、东方文化内涵,都以一种带着泥土芳香的亲切感受到青睐。

   安塞剪纸艺术家们多次赴世界各地访问表演,引起极中外友人的极大兴趣,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积极贡献。安塞剪纸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被誉为“活化石” 和“地上文物”,中国美术馆收藏了安塞剪纸,中国各地展出了安塞剪纸。

安塞剪纸的应用和内容可分四类:

第一类:春节用于美化环境。

     春节,家家户户贴窗花.把窗户打扮得春意盎然,给黄土高原增加了无限生机。窑内,质朴可爱的老虎、狮子同忠厚朴实的安塞人融为一体。春节是妇女们显示艺术才华的最佳时间,家家好似一个剪纸展览馆。剪纸内容多以吉祥如意,劳动果实及牛羊猪马最多,保平安的老虎,镇邪恶的狮子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第二类:用于嫁娶时装饰洞房结婚布置洞房。

      剪纸是必不可少的,讲究也最大。寓意最深,最有趣的是窗子中间的“喜花”,如《蛇盘兔》。“蛇盘兔,必定富”,这是群众的口头语,并进一步解释:十二属相中,男方属蛇,女方属免,这样的男女婚配家庭才会和睦幸福。蛇,又称小龙,龙为阳,男性;免为阴,女性,实际是男女婚配的意思。还有《鹰踏兔》(鹰为阳);《狗撵兔》(天狗为阳),这些都表现阴阳结合、生命生殖繁衍的寓意。曹佃祥剪的《骑猪娃娃》,娃娃一手举鸟(阳),一手举蝎(阴),猪,多子,寓意生殖与多子。还有《石榴坐牡丹》、《娃娃坐莲花》、《鱼儿戏莲花》等剪纸作品,都是祝愿新婚夫妇相亲相爱,生儿育女。

第三类:用于宗教礼仪活动的装饰。

     过年都要给神龛上剪个门帘贴上,既美观,又具有“神”的感觉。在图案的内容上,常用的贯钱、福连万字、云头、鸡、鱼、猪、灶狗、马及看门的娃娃等。门神剪纸,镇宅老虎,叫魂的纸人,“扫天婆”,“扶鹿马”等,虽然为宗教迷信服务,但在艺术形式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在内容上,对研究当地民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四类:用于制作刺绣,布玩具的底样。

     妇女们绣花,必须先剪出花样,然后把花样贴到布上,再用色线绣出。虽然是剪纸底样,但同样是一幅独立的剪纸艺术品。常见的有枕花样、鞋花样、针扎样、裹肚花样等。

     老年人剪花,先快出外形,然后随意装饰,造型夸张洗炼,内容变化丰富且有趣,完整地继承了传统民间剪纸神韵。曹佃祥的《鸡》把欲飞的鸡的翅膀变成了云勾,尾巴变成了盛开的花朵。高金爱的《马》、《老虎》等作品,形象变得天真稚气。王占兰剪的《马》、《牛》都是侧面头,正面眼。胡凤莲剪的《兔》,兔腿剪成四个圆蛋蛋,表现卧兔缩腿的姿态。老年作者的剪纸在造型上要求外轮廓必须完整,互不遮当。如剪牛,不论是正面头或侧面头,都要剪出两个牛角,两只耳朵;站着或侧着,四条腿必须剪出,身子也都用侧面表现,强调形象特点,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行变形夸张,给人第一印象和感觉首先要神象。在内部装饰上,以随意装饰与意象装饰为主,有时用意象与具象装饰相结合,这是安塞民间剪纸的又一重要特点。剪纸离开了装饰使人感到单调,具象的装饰使人觉得乏味。剪的好坏,也要看装饰水平。“三分外形,七分打扮”就说的是这些。老年人对于剪纸的内部装饰极其讲究,一个简单地形象,在她们的剪下,用各种花草、云勾、贯钱、月牙、锯齿等纹饰装扮得神奇可爱。

      马玉英剪的《猫》,常振芳剪的《牛》、《龙》,曹佃祥剪的《老虎》、《狮子》等,她们都并不去考虑这些动物身上的毛发和斑纹,而是用抽象的纹理表现理想中对美的感受。白凤兰的《南瓜》,胡凤莲的《鱼》,王占兰的《猴》而是用意象手法来装饰。如南瓜,则根据瓜内瓜子,瓜瓤进行变形,装饰其表。鱼则按鱼刺鱼肠变形。鱼刺变成了“人”字形图案,肠子用云勾表示,给人一种似与不似的艺术效果。猴用小猴装饰,虎用小虎变化。老年人用自己对事物的内部理解来表现事物的本质,很有情趣。白风兰用意象手法和具象手法结合,稍作装饰,既淳朴而有变化,艺术效果很强。

     老年人剪花,都有一定名堂。高金爱老婆婆说:“不管铰什么,要能说成一句话,才有意思。”白凤莲说:“古年人剪花都有讲究,有故事,不能瞎铰。白凤莲剪的坐帐花《石榴佛手》意为“九石榴,一佛手,守定娘再不走。”高文莲剪的“喜花”中剪出的蝶(音扇)和鱼,“蝶蝶鱼鱼,儿女缠缠”,是儿女多的意思。高如兰剪的“娃娃坐莲花”,有“娃娃坐莲花,两口子好缘法”之说。其它还有“莲生贵子”,剪一个砖花栏的花边图案,说成“莲生贵子扭个扭,小两口能活九十九。”以及祖先崇拜的阴阳形象,都表示某种吉庆的寓意。在神龛剪纸中,“灶君爷”挂帘很有情趣,其中挂帘中要剪出灶狗形象,说是小媳妇如在灶君前掼打,灶君将会放出狗咬的。在春节的剪纸中,表现现实生活内容比较多,如《骑驴婆姨赶驴汉》、《娶媳妇》、《回娘家》、 《**》等。民间故亭,民歌等题材,也是妇女们的喜爱内容。如《骑白马挎洋枪》、《老鼠嫁女》、《牛郎织女》、《王三姐挖苦菜》等。随着农村经济状况好转,剪纸创作非常活跃。曹佃祥、白凤兰、李秀芳等剪纸能手,创作出了《计划生育》、《秋收》、《说书》、《发展五业》等新题材的剪纸作品。

     在剪法上分双铰、单铰和零铰。双铰,也就是折铰。剪一些对称图案或局部对称纹饰,都用这种办法。如剪转花,枕顶花等。单铰,剪一只鸡,一头牛,凡不能对称剪的形象,只能单铰。大部分老年人都喜欢用双铰和单铰相结合,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如75岁的马生兰老婆婆外形单铰,面部及其它纹饰都用局部双铰,剪纸味特别足。其实,双铰和单铰结合是剪纸中传统铰法。零铰,一幅剪纸局部形象分开单独铰出,然后摆在纸上安排构图,拼成完整图案。如白凤兰的仙猴吃桃,树和猴都分开剪出。安塞剪纸多为单色,只是在布置环境时颜色相互搭配。

     安塞剪纸用于农家的里里外外,需用美化的地方,都有剪纸出现,根据实用的地方在剪法上也不尽相同。用于窗户上的窗花,就剪的比较工细,以线为主。贴在室内的则以块为主。在什么地方应用,也就叫什么花(画),有窗花、门神画、炕围花、挂帘、窑顶花、桌围花、鞋花、牌牌花及围肚、针扎花样。

     剪纸不仅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也是其它民间美术的造型基础。刺绣,布玩具,离不开剪纸纹样。画锅围画,先把所需纹样剪成剪纸,按到锅围上,勾画出轮廓。伴随着剪纸兴起的安塞农民画,作者的造型基础全在于剪纸的基本功,有名的剪纸高手,也是民间绘画的高手,这些作者的造型基础形成了安塞民间绘画的“剪纸型”风格。根据老年人的学习过程,培养青年绘画作者的造型能力,先从剪纸入手进行基本功训练,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美自土中生,美从民间来。愿剪纸艺术深深植根于黄土,以其独特的韵味,为群众的文化生活,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应有的作用。
 
陕北安塞民间剪纸欣赏:

 


进入中国剪纸艺术专题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博览-中国剪纸-中国民间剪纸艺术:陕北安塞民间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