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艺术品拍卖的三大歪招

中国艺术新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新华社福州2月22日专电(曹燮)在艺术品市场日渐繁荣的背后,一些拍卖行在利益的驱动下,常使出歪招,主要有三:天价拍品。随着越来越多的拍卖行涉足艺术品拍卖市场,拍品价位虚高、真假混杂
     新华社福州2月22日专电(曹燮)在艺术品市场日渐繁荣的背后,一些拍卖行在利益的驱动下,常使出歪招,主要有三:
    天价拍品。随着越来越多的拍卖行涉足艺术品拍卖市场,拍品价位虚高、真假混杂现象日趋严重。由于艺术品拍卖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有些素质不高的拍卖行经营者便通过假造高价拍品来吸引客户参与竞拍,因此出现“天价”拍品。对此,艺术品投资者应高度警惕。在选择拍卖行进行投资时,除了要看它的拍卖成绩,更要关注市场对这些成绩的看法。对于一些有争议的拍品,最好向内行人咨询。
    图录造假。这已成为拍出赝品的最主要方式。这种现象在去年可谓屡见不鲜。一家拍卖行举行的油画拍卖会推出了大量徐悲鸿、吴冠中等油画大家的拍品,但几乎所有名家作品都出自前几年一家出版社出版的油画集中。书画收藏家卢维燮先生认为,当下的拍卖行对于图录越来越重视,印刷也越来越考究,尤其一些新成立的拍卖行,更是不惜做大量的广告。他提醒投资者,不能只看表面文章,应对拍卖行的口碑进行了解,以免上当。如果一个拍卖行在一场拍卖中推出的大量拍品均在同一本刊物上介绍过,那么这些拍品就值得怀疑。
    “对倒”炒作。去年在福建的一个拍卖会上,一位没有任何知名度的画家作品,居然被一班人哄抬出高价。卢维燮先生表示,这价钱多半是画家自己“对倒”(自己买卖自己创作的作品)出来的,通过这样的炒作,就可以在今后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对于画家的这种自炒现象,除了关注该画家的作品是否真有可取之处外,还可从拍卖行的业务主管入手。因为业务主管是拍卖行的“眼睛”,征集拍品均要经过其审定。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中国艺术新闻-警惕艺术品拍卖的三大歪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