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墨走进新西兰大学课堂

中国艺术新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新西兰艺术家马蒂的“水墨”作品马蒂使用毛笔创作“水墨”林顺文和马蒂在创作中在中国的美术教育中,西方艺术具有深刻的影响力。西方式的基础训练,如速写、素描、写生等,在学生的课程中占了很大比例。然而在大洋彼岸,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们却对中国传统的水



新西兰艺术家马蒂的“水墨”作品



马蒂使用毛笔创作“水墨”



林顺文和马蒂在创作中

  在中国的美术教育中,西方艺术具有深刻的影响力。西方式的基础训练,如速写、素描、写生等,在学生的课程中占了很大比例。然而在大洋彼岸,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们却对中国传统的水墨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希望将之运用到他们的教学体系当中。不久前,广州美术学校派出的一个师生艺术交流代表团在新西兰考察访问时,便收到了这样的邀请。

  中国水墨令当地师生感到“很神奇”

  广州美术学校与以艺术教育著称的国立新西兰理工联合学院合作已久,常有师生交流的往来。最近的这一次访问,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艺术中心主任、著名画家林顺文带队,进行了一次为期半个月“非常精彩”的互动式交流。

  “他们对中国水墨画仅用单色,就能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艺术效果感到很神奇。”接受记者采访时林顺文说,“他们很好奇我们是怎样利用墨和水的相互作用,加上巧妙的浓淡、笔法的变化,营造出一件富有吸引力的作品的。”每次中国艺术家们创作水墨作品,学校的各国师生们总是挤得水泄不通地看。

  中国的书法也同样让他们好奇,中国书法强调线条表现力和韵味,以及谋篇布局的整体观念,都是双方讨论的重点。由于访问期间正值春节,林顺文他们挥毫写就了一批充满喜庆气息的“福”、“寿”之类的书法作品,赠予学校师生,“他们对于中国人在‘一个字’中包含的深刻含义,倾注的浓厚感情感到很有意思。我们花了很多工夫来跟他们解释中国人这种独特的审美观。”林顺文说。

  不仅在艺术圈中,中国水墨艺术在新西兰普通人当中也得到了良好的回应。出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新西兰的目的,交流活动中师生们都被安排住在当地居民的家中,林顺文也不例外。接待他的房主,拥有一座郊区的农场,在城里还有一份工作,并非艺术家,但“我在画画的时候,他们全家围在后面看,一看就是两个小时。他们说这样的画法从来没见过。而且令人惊喜的是,他们也很能欣赏其中的美感所在。”

  新西兰的艺术家们不仅观摩中国同行的创作,也主动尝试。作为新西兰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的MARTY(马蒂),就用现场手工制作的竹纸,提笔蘸墨创作了一张自画像。但是他对“水墨”的理解显然还“很初级”,整幅画都以焦墨绘就,毫无浓淡层次的变化。画法看起来也像是西方艺术家惯用的炭笔或粉笔的勾勒法,谈不上具备中国画笔法的韵味和气度。

  计划将中国水墨纳入教学体系

  中国水墨显然给新西兰的艺术家和教育者们以很深的触动。还在新西兰的时候,校方就邀请林顺文给学生们讲课。而他前脚回到广州,校方的代表后脚就跟到,表示希望能与广东艺术家建立长期联系,将中国水墨纳入学校的教学体系之中,成为学生的必修课,也希望能聘请他这样的艺术家为客座教授,进行这方面的教学。

  在林顺文看来,国立新西兰理工联合学院的这个举动极具创造性。按照和校方的初步商谈,他计划每年数次去新西兰授课,同时筹办若干广东艺术家的水墨画展,到新西兰展出。中国的水墨艺术与西方美术早有渊源。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曾受到日本浮世绘和版画的深刻影响,而日本艺术的源头便可上溯到中国,到了所谓的“抽象表现主义”流派中,中国书法精神更是直接发挥了作用。

  林顺文指出,让中国的水墨艺术进入西方的教学体系,与仅仅搞些展览之类不同。后者只是浮光掠影式的“简介”,但前者却能深入艺术创作的流程,并通过这些“未来的艺术家”影响当地普通的公众。“如果比油画、水彩、当代艺术,我们无法超越西方艺术家”,林顺文说,“中国人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但这种艺术形式不能仅仅在国外的华人圈子中打转,必须和当地的主流社会发生关系,进入他们的生活。这才能真正发挥艺术的作用,让各国的人通过艺术来认识中国,认识东方。”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中国艺术新闻-中国水墨走进新西兰大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