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逛现代艺术博物馆

中国艺术新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今天参观了慕名已久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MuseumofModernArt,简称MOMA博物馆。为何这个博物馆非常值得一去呢?因为若论收藏古典艺术的博物馆,则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世界三大顶级,但由于英国
  今天参观了慕名已久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MuseumofModernArt,简称MOMA博物馆。为何这个博物馆非常值得一去呢?因为若论收藏古典艺术的博物馆,则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世界三大顶级,但由于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专美于前,抢了状元、榜眼的位置,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毕竟只能屈就个探花。若论收藏现代艺术的博物馆,又有三甲:美国MOMA博物馆、法国巴黎蓬皮杜博物馆和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但是这次排坐次,MOMA博物馆可是独占鳌头的。

  洛克菲勒:“妈妈的博物馆”

  MOMA博物馆始建于1929年夏天,当时由三位老太太LillieP.Bliss、MaryQuinnSullivan、AbbyAldrichRockefeller共同创设,最初展品不过一张Drawing(素描)、八张Painting(油画)。后来展品范围渐渐扩大,包括雕塑、版画、摄影、印刷品、商业设计、电影、建筑、家具及装置艺术等项目,直到现在,其艺术品数量已达15万件之多,主要展示从19世纪末至今的艺术作品。值得称道的是,MOMA博物馆首次将电影列入了艺术的范畴,它的地下就有两个电影院。在1929年到1939年间,MOMA博物馆搬了三次家,直到1939年5月10日才正式在目前馆址—曼哈顿第53街第五和第六大道之间安居。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背后赞助者,就是AbbyAldrichRockefeller的儿子纳尔逊·洛克菲勒(NelsonRockefeller,小洛克菲勒二子,曾任纽约州州长和美国副总统),他亦曾称此博物馆小名为“妈妈的博物馆”,和“MOMA”的发音倒真是很像呢。

  目前,MOMA博物馆的定位就是现代化和国际化。现代化的体现之一是大量使用玻璃结构,形成一种通透效果,营造开放、自由氛围。国际化的体现之一是在博物馆的大门上,印有八种世界各国语言的欢迎词,其中还将汉语放在第一的位置。

  现代艺术的“真假难辨”

  以前,我常常对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不免有些厚此薄彼的偏见。但是,这次去过MOMA博物馆,仿佛领略品味出一些现代艺术的好处,有了全新的认识:古典艺术给人以美,现代艺术更注重启迪人的思考。

  MOMA博物馆中一件藏品是一块极薄的长圆流线形石头,没有赋予名字。同去的同学纷纷展开想象,有的说像一艘船,有的说像一头略去头尾的写意鱼,有的根据石头上星纹光斑似的纹路,又把它想象成银河的一隅……它到底像什么?没有定论。妙就妙在MOMA博物馆还偏偏不给它取名限制住它,使观者有了一万种想象驰骋的可能。又如一地干柴几块石头上支起一个四面透风的帐篷,若在以前,我说不定会掉头而去,但听杨应时兄妙言:“世界上本来以‘真善美’为贵,这个设计以美来衡量自然不美,但以真来衡量何尝不真?它能表现出真,又怎么算不得艺术?”不由默默点头不已。又如一件雕塑,是一个红绿大长方形木块上摞一个黑棕小长方形木块,这有什么意思?但细细留神才会发现,红绿对比色本来相当强烈刺眼的色调,设计者将它明亮度降低,并把所有的红绿黑棕四色都加入白色调柔化,显得非常柔和和谐,从中可以看到色彩的关系。而且从上到下,依次为黑40%,棕20%,绿30%,红10%,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重、轻、重、轻的韵律感。

  还有一些画,有意略去了细部的写实,从而更加突出强调氛围,“逼迫”观者抛弃成见,重新用近似儿童起初认识世界的新鲜感来感悟体味……所以来了MOMA博物馆,等于做了一次思维的体操,很多看法和想法都会开拓和推进了。

  其次,来到MOMA博物馆,不由让你思考一个问题:现代艺术该往何处去?因为你会发现现代艺术在不断地简化、简化,直到简化成最基础的点、线、面。那么下一步该怎么办?现代艺术走向印象和抽象应该和两个方面有关:一是技术,二是古典。在以前,照相技术没有出现之前,衡量的标准是“像不像”,因此要运用一切手段,避免忽略任何细节去“复制”人体、静物和风景。但是,照相技术出现后,几乎可以说比任何一个画家画的都更“写实”,因此,再按“像不像”的路子走下去,绘画就走不通了。但是,绘画和照相很大的不同,就是前者能融入作者更多的感情、经历和自我。于是印象派出现,不再侧重“像不像”,而是偏重表现个人情感与印象的摹写和抒发。而现代艺术走向抽象,则可能和古典艺术“珠玉在前”有关,就像宋诗由于面前横亘着唐诗这座“仰之弥高”的大山,不得不在风格、取材和措辞方面另辟蹊径。与此类似,现代艺术也不得不舍古典艺术之“具象”而入“抽象”。然而抽象之后该怎么办?一是更简,但能把“点、线、面”再简化成什么?二是更繁,但显然是避免重复和回归的更繁。无论是哪一方面,都让人抱着极大的兴趣拭目以待,希望下次再去MOMA博物馆能有更大的惊喜。

  艺术日常生活化

  MOMA博物馆还能给人“如何艺术生活化”的启迪。和其他博物馆一样,MOMA博物馆每天会举办很多活动,大致分为家庭活动、学校活动和社会活动三大板块。其中,家庭活动有亲子活动,是鼓励父母带着孩子参加的。学校活动会给老师和学生特别的优待,甚至把博物馆变成另一课堂。比如说某个老师只要事先和博物馆预约好,到时候就可以带领学生来参观,不仅有馆员详细讲解,有时候还暂时专辟某个区域,给学生搬来小凳子坐下,让这些学生对某幅名作评头论足,在学生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老师会指示学生交换位置,左边的学生换到右边,前边的学生换到后边,这样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后再说出自己的感受。接下来,还会发给学生纸笔,给二十分钟或半个小时临摹这幅名作。这样“知行合一”下来,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当然是突飞猛进的。

  在美国,有一个可以当形容词来用的词是“MuseumQuality”(博物馆品质),意为最高品质。为什么“Museum(博物馆)”的品质是最高品质呢?是因为博物馆的充足财源保证它可以负担最贵的价钱买下最有品位的艺术品。那么,能够跻身一流博物馆的藏品,无形中就打上了同类作品中“最好”的标签,这也就是“MuseumQuality”(博物馆品质)一词等同于最高品质的由来。那么怎么才能维持最高?那就是绝对不降格以求。比如说一个艺术家,想扬名立万,希望出大价钱在某个出名的博物馆租下一个场地展出自己的作品,对不起,没门。如果你的作品确实有含金量,那么博物馆宁愿自己出天价来收购或展出你的作品;但出租场地赢利并为某个艺术家造势这种看似“双赢”的机会,美国博物馆倒是敬谢不敏的。

  然而,对于美国博物馆来说,组织家庭、学校、社会活动;绝不出租场地;天价购买极品艺术品;博物馆的冷热湿度维护;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工资等等等等,靠门票收入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如何才能维护博物馆的正常运转?那就是捐款。捐款来源分为两类:一是自愿捐款;二是政府鼓励,通过免税或减税手段鼓励富人捐助文化艺术事业。

  捐款给文化艺术而不是投入到直接能带来物质财富的产业领域,是不是太愚蠢呢?有一个故事很有意思,一个老爷爷让小孙孙拿家里那个落满灰尘的竹篮子去河边打水,小孙孙心里抱怨着爷爷的糊涂却不好不去,如是三番,果然每次提回来都滴水无存。小孙孙终于生气地把篮子往爷爷面前一丢:“竹篮子打水,这本来就是不可能的事!”爷爷笑着说:“看看篮子呢?”—满是尘土的篮子现在已经干干净净、光亮如新。文化艺术也是如此。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中国艺术新闻-在纽约逛现代艺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