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岩
南海岩先生是当代彩墨写实人物的开创者。他的绘画以彩墨写实写意为主,强化了视觉色彩的认识和笔墨语言,以一种独特的绘画语言方式响誉艺林。前些日子他创作了一幅《金色的原野》,在艺术界反响很大,但传来了阵阵唏嘘声,这种声音是疑惑?还是否定?抑或是惊叹?大概是各有不同。
这幅作品整体色调以墨、金黄、红色为主,表现的是休憩、闲逸劳作的场面,前景是一个逗孩子玩耍的中年妇女,中景是老人接过母亲手中的婴儿,表现慈爱的情景,背景是丰收劳作的场面,整体创作内容以金秋时节劳动的场面为基础,表现社会仁爱、仁慈、闲逸、安静、祥和与祖国繁荣昌盛同在的大主题,此画面内容充盈、主题鲜明、对比强烈,画面和谐,让人感觉到了中国艺术语言一问一答的表现形式,其内容没有肢解任何片段,微微的型体变化反而增加了创作者的精神内涵和文学素养,超出了形之外的艺术语言意义。但有人认为画中的前景人物形象有些大了,与中景和远景不协调,让人感觉不舒服,这几个不同形象不应该出现在同一画面,由此我有几点看法:
海岩先生是写实人物画家,早在99年就已入选九届美展荣获铜奖了,这个型不准的问题在创作期间早就应该看出来,为什么他不提出这个问题?还踏踏实实去画呢?我想只有一点就是他把这幅作品当成创作了,在找寻一种新的形式美或新的绘画语言。
是因为他无意为之,天津美术学院的于小冬教授曾阐释过变形与形变的问题。他说“变形是有意为之,形变是无意为之。形变问题里的内容充满了感情色彩,只有在创作提升品质的时候才会形成”。海岩先生的作品就是形变的问题,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形成的心灵迹象。
12全文
南海岩作品
通篇作品气韵不减,整体协调、呼应有秩,实则精雕细琢,虚则惜墨如金,粗处大刀阔斧,细处密不透风,没有任何懈怠,是一幅精心创作的作品,符合南先生的人性人格。
Ji情创作是构成画家每幅画最基本的前提。驾驭的能力,创作的渴望,心性的追求,表现的纠结等等是决定艺术家的生命状态和创造态度的,但这种状态实现于画中可能是抽象的更不可能上升为规律,当情感在心里涌动时急于找到的是一种符合内心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是受外界的真实映像,反射到心灵受到的某种同步的碰撞而形成的语言流露,归根结底是心灵与现实的碰撞,它带有随机性和不定性,是符合内心形式不可重复的一种绘画语言。
海岩先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面对画面的,此幅作品线条 神俊有力,展示出了南先生对书法的认识程度。作品中人物形象温和、慈善、宁静、自然,体现了南先生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形而上”的美学理念,展示了南先生对大雅文化的一种心态,心存敬畏。有敬畏心才能去虔诚的创作,有至尊、沐浴、焚香、静坐的美学观念,最重要的是思想纯正,总之所有的文化积淀都能从画面中体现出来。“言为心声、书为心画”这是名理,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是孔子在《论语》中评价《诗经》的一句话,这也可用来评价南先生的作品,他的绘画作品也是“无邪”,没有任何私心杂念,绘画内容传递给我们的是欢快的、祥和的、友爱的、和谐的、美好的,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呼唤团结,呼唤生命,传递出了当下文化的一种正能量。
明代的陈老莲,当代的石虎、石齐,西方的毕加索、马蒂斯、雷诺阿、波洛克等,都是完成了一种形式美来符合自己的心性语言,我们能说他们不会画写实人物吗?不会把造型画准吗?不是,他们是在传递一种人性人格的心灵迹象,这是发自心底的声音,是精神世界的一种遨游,是超越造型之外的一种神思,所以好艺术是心性的表达,是无意识状态下形成的,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语)的放纵,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表白。
12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