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佛像群深圳博物馆展出

中国艺术新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北齐鎏金铜力士像唐代释迦坐像北齐菩萨头像东魏菩萨立像本月20日起,本报记者独家随深圳博物馆专家北上山西采访,准备接收山西博物院所藏55件(组)佛教造像,这些珍贵的佛教遗物于29日在深圳博物馆老馆展出,题目为《法相庄严——山西博物院藏佛教造像



北齐鎏金铜力士像



唐代释迦坐像



北齐菩萨头像



东魏菩萨立像

  本月20日起,本报记者**随深圳博物馆专家北上山西采访,准备接收山西博物院所藏55件(组)佛教造像,这些珍贵的佛教遗物于29日在深圳博物馆老馆展出,题目为《法相庄严——山西博物院藏佛教造像艺术展》。记者在山西逗留期间做了调查,除采集新闻信息而外,还为探究这群佛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地下的”佛国记者采访之余,瞻仰了享誉中外的大同云冈石窟和太原天龙山石窟,同行的专家告诉记者,有的佛教遗址则处于乡间的古刹禅林,它们展现给我们从北朝到隋唐这四、五百年间关于佛教的世界。

  那些是地面之上的,地下依然有“佛国”,此次来深展出的佛像多为山西地下出土。例如榆社县福祥寺出土的东魏菩萨立像,菩萨头戴高冠,脸形方圆,双目微睁,脸容清癯,两耳垂肩,颈戴桃尖形项圈,肩披长带。帔帛绕肩臂而下,在腹前打结,下身为曳地长裙,系细带,裙下摆向外撇出,似临风飘逸,皱褶匀称而细密,跣足立于方形石座上。

  寿阳县出土的北齐鎏金力士像,头戴宝冠,作忿怒相,Luo上身,细腰鼓腹,颈饰项圈、悬铃,下着肥短大裙,右臂上曲握拳,左臂微屈,双腿分立,跣足立于束腰须弥座上。身姿威武,坚毅之态跃然眼前,是北齐金铜造像中的佳作。

  芮城县风陵渡出土的唐代释迦坐像,释迦牟尼结跏趺坐于八角形束腰须弥座上,内着袒右肩僧衣,外披袈裟,衣裙裹腿。脸型丰圆,闭目合唇,面带微笑,慈祥平和。台座下框部分刻铭文,“景龙四年……”等字样。这次来展的与佛教有关的出土遗物有石佛像、铜鎏金佛像、力士像、武士像、造像塔、多面造像石、佛头、佛身等等。

  它们为什么残缺?记者在山西博物院的文物库房、展览大厅、在自然风光的佛窟观赏时,发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就是佛像有不少残损的, 或无头,或断臂,或少足,有的佛像在折断的横截面甚至有圆孔,这些奇特现象当然也体现在来深展出的文物中。它们为什么这样残缺?

  山西博物院陈列部主任郭志诚告诉记者,这些残缺不能完全归结于当代人为的破坏,例如来深展出的这些佛像,出土时就是这样残缺的,这就不能不提到历史上著名的“三武灭佛”——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在佛教史中称“三武之厄”。出于当时政治与经济形势的需要,三位皇帝灭佛,烧寺庙、焚经书、毁佛像,有的佛像被砸破以后埋入地下,所以我们当今出土的佛像就是这些残破的历史遗留。然而那个时代也不总是灭佛的,主张灭佛的皇帝过世后,新皇帝有可能喜爱佛教,于是政府和民间又开始造新的佛像,甚至破损的佛像还要修补,修补佛像的残肢横截面要有孔,便于做出榫卯样的东西,便于把新做的肢体卯在旧肢体上,所以我们看到残破的佛像肢体的横截部分留出小孔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中国艺术新闻-山西佛像群深圳博物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