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邀麦家王冬龄共赋春江水雅集——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杭州5月23日讯 记者 刘慧 这是一个期盼已久的时刻——当浙江省博物馆藏《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在海峡那面首尾相连之时,一台由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中共富阳市委、富阳市人民政府联袂打造的“春江水雅集——富春山居图合璧纪念活动”大型公演,6月1日将在富春江畔东吴文化公园倾情上演。
今天,著名书家王冬龄为“春江水雅集——富春山居图合璧纪念活动”现场草书的《富春山居图合展赋》,犹如延绵的群山气势磅礴。从第一字到最后一字,312个字王冬龄一气呵成,完全沉浸在一种忘我的状态。
下午3时,穿过细雨蒙蒙的小巷,叩开3楼的家门,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王冬龄已在吴山脚下的书斋研了多时的墨了。
背靠书山,面对新赋,闭目默念:“今之富阳,古之富春。富春山江情,子久意至深;富春山居图,黄公遗世珍……”只见王冬龄起身展纸,从插有上百支大小狼豪羊豪的笔筒中挑出一管羊豪,饱蘸浓墨,用心用情,一气呵成《富春山居图合展赋》。
草书《富春山居图合展赋》,犹如一条很宽的大瀑布,云气、雾气、水气扑面而来,一片云蒸霞蔚。广阔的天、无边的海、绵延的山——草书那种磅礴的气势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之心动,那种书写的无限空间,使人在刹那间感受到一种壮阔……
诗书歌舞、新赋旧作、现场泼墨、时尚走秀……为完美打造这台《春江水雅集》,著名作家麦家斟字酌句,创作出一篇《富春山居图合展赋》。有心的麦家为了让现代人能读懂《富春山居图合展赋》,分别写了两个版本:其一为严格的“赋”体,引经据典,讲究文体和韵脚。其二为“改良体”,不严格照搬古法,目的是让人读得懂。
与黄公望同为富阳老乡的麦家,深情地在“改良体”的赋中这样写道:“余本富阳布衣,素闻斯图盛名:訇訇兮若雷霆发有聩,绵绵兮似微雨润无声。然则,水溢自满,月缺从盈。步玄黄以艰阻,历沧桑而飘零。回溯百岁,长恚吴氏浪行;遥思千里,复喟山海两倾。独遗《剩山》残迹,吊影茕茕。英才天嫉,红颜薄命,此意自古难平。”朦朦胧胧中,我们仿佛被麦家带到了一个极其深远的境界。
好赋再配高手书写,那将是一幅怎样的场景?
写草书犹如一项工程、一次战役,需要做一系列准备。多少个夜深人静的时刻,王冬龄想到《富春山居图》感慨万千:残篇尚且如此,若是完整的图该有多么伟大啊。好在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们,对《富春山居图》合璧报以极大渴望和热情,齐心协力,终于就要玉成美事 。
凡事认真的王冬龄,为写好每一字每一句,拿起《富春山居图合展赋》,一字一句地读,那份执着令人钦佩。他说:“麦家的这篇赋写得很有情感,这让我写的时候感到很有味道。好的作品都是富有情感的。”
“西风既去,春草已生”,显然王冬龄的现场书写,已超越了书斋的极限,那笔墨从具体的书写中抽象出来——一种情境,一种情怀,让《富春山居图合展赋》那么大气酣畅。
王冬龄挥笔疾书。 记者 梁臻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