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南宋建筑

中国艺术新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画家傅伯星潜心研究数十载终获成果随着杭州西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南宋皇城遗址综合保护工程的积极进行,一部与这两项工程密切相关的研究南宋建筑的著作:《宋画中的南宋建筑》,作为“南宋及南宋都城临安研究系列丛书”之一,最近由杭州西泠出版社出版。这是

画家傅伯星潜心研究数十载终获成果 


  随着杭州西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南宋皇城遗址综合保护工程的积极进行,一部与这两项工程密切相关的研究南宋建筑的著作:《宋画中的南宋建筑》,作为“南宋及南宋都城临安研究系列丛书”之一,最近由杭州西泠出版社出版。这是画家傅伯星经过二三十年潜心研究所取得的可喜成果,也是他继已出版的《南宋皇城探秘》、《岳飞正传》等南宋专题著作后的又一新著。

  画家傅伯星原为浙江日报社美术编辑,长期从事报纸美术工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出于对南宋史的热爱,他想用绘画再现南宋都城临安(杭州)的历史风情。为掌握足够的可信资料,包括大至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环境,小至人们的衣冠服饰、建筑、器物的结构和外形,进行了长期的搜集、整理、研究和考察,最终获得了双赢:既取得了丰硕的绘画成果——他于1980年后创作的一批巨幅历史题材绘画作品,陈列于省内外多家博物馆和著名景区;又在宋代建筑、服饰和社会生活等形象史料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本书就是他在形象史料研究方面所作出的第一份研究报告。

  《宋画中的南宋建筑》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以画家和古建筑研究者的双重身份,从传世的宋代绘画中条分缕析,将其中有关图像的整体或局部,按城垣、宫苑、市肆、城乡住宅、临水建筑、寺观、桥道牌坊以及各种家具,分别加以分析、比较和考察,从中判断出具有宋代、特别是南宋特点的建筑形态,然后论述其成因,从而向人们提供南宋时期建筑方面一系列较为完整的形象资料。据了解,作者所剖析的宋代及宋代前后存世的古画约百余幅。正如几位美术、建筑界人士所说,人们观赏、评论古画,一般只在品评其艺术,研究其技法,探究其透露出来的人文气息,却鲜有人从建筑工程的角度去考察当时流行的建筑样式、建筑风格与特点,以及其他建筑方面的细枝末节;作者却以一个内行人的角度为我们一一道来,使人不得不信服。本文不可能完整地评述其全部成果,仅概述几点略作介绍。

  临安(今杭州)作为南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曾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华美的天城”。临安的皇城,因其“结构灵巧、风格雅妍,园林水平之高,堪称历代皇城之最”。(引自本书)但是,公元1277年(元初至元十四年)的一场神秘大火,将它焚毁得一干二净。此后历经700余年的沧桑巨变,留给后人的只是一片丛林和荒野。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作者对凤凰山南宋皇城遗址开始了十余年的寻踪觅迹,于2002年由杭州出版社出版了《南宋皇城探秘》一书。在这一初步成果中,作者通过对皇城遗址现场的踏看,结合文献记载,描绘出了皇城遗址的地形地貌和建筑物的大致布局,但还无法窥探深宫内苑建筑,诸如一楼一阁、一阶一窗的制式与材质等等问题。因而才有他进一步的努力——从宋画中去寻找南宋宫苑的真实面貌。本书“宫苑”部分列举并分析了现存于世的44幅南宋画作,有力地论证了画中建筑即是原真的南宋皇城建筑。

  为本书作序的古建筑专家黄滋先生在序言中指出了本书的一个“创新点”,指的是本书针对杭州的环境特点,专设了“临水建筑”一章,认为这是作者从众多南宋画作中概括提炼出来的有关南宋西湖建筑所特有的亮点。专家的评点,确实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本书作者对比众多两宋绘画后提出了又一个明显的不同点:“北宋画中多崇山峻岭,纵有溪流,多在山间;南宋画中多长河巨沼,纵有山峦,多见头不见脚。”因而,“南宋画中临水建筑不仅极多,而且不少成为绘画的主体”。佚名的《荷亭消夏图》画着一座全部建在水中的四角攒尖重檐顶的亭,“体形超常,气势非凡”,认为这是西湖边“某一御苑之景的留影”。

  傅伯星早年长期从事连环画创作,很早就认识到细节的真实,是连环画创作(无论历史还是现实题材)的灵魂。因而特别注意观察、记录生活中的细节。在他的速写本和笔记簿里,形形色色的工具、兵器、服饰、民宅、桥亭,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多种形态的形象资料,他随时加以搜集,逐渐形成一种习惯。他历年出版的70余种连环画,就得益于这些琐碎的资料。中年以后,他开始转向界画创作。“界画”,是通常人们熟知的人物、山水、花鸟之外的中国画中一个比较少见的门类。据《辞海》的解释,它是“指以宫室、楼台、屋宇等建筑物为题材,而用界笔直尺划线的绘画。”傅伯星从连环画创作到界画创作,是他艺术创作道路上跨出的一大步。与此同时,他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利用他生活于杭州、熟悉杭州的有利条件,又把再现南宋都城的历史风貌作为创作的奋斗方向。于是开始了一点一滴地寻找南宋故都踪迹的历程,他“要在茫茫莽野中,寻出一条通往南宋皇城的路。”上世纪末,他在同事胡安森的协助下,终于“走进了南宋皇城积满历史尘埃的大门”,完成了《南宋皇城探秘》一书的写作。他在该书自序里写下了一段充满浪漫主义Ji情的话:“我们跨过断墙残垣,撕开蛛网废幕,穿廊过院,看到了种种尘封岁久、鲜为人知的景象,看到了空前绝后、仅现于南宋一代的精妍典雅的宫苑建筑,看到了曾经生活于斯的形形色色的男女主人、宾客、仆役,甚至听到了他们的笑语、叹息与饮泣之声……”

  不要以为他们真的看到了什么,现实并非如此。南宋的宫苑建筑早已荡然无存。所以,若想用画来再现南宋,还得另觅途径,这就是傅伯星此后十余年中所走的一条更为艰难寂寞的路。真如他的几位美术界的同窗好友所感叹的:这本来是某些大学、研究单位应该做的事,他却一个人承担了!

  考古工作者、历史学者解开历史的谜团,是通挖掘地下的埋藏,然后与历史文献资料互相印证,从而得出结论,国学家王国维以他研究甲骨文的实际体验,称这种方法为“二重证据法”,当年他在清华国学院就专门开过一门《古史新证》的课,从而把我国的古史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不知傅伯星是否受了历史学家的影响,不由自主地从唐宋以来的绘画中细细寻找、搜集并描绘那些具有特征意义的细节,积少成多,然后归纳、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逐渐形成一些概念,汇聚成一个具有特征性的整体。这样,一系列具有南宋特征的建筑形象,就逐渐显现出来了。我曾经对他说:你所从事的这一工程,有点像老作家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他在身处逆境中,居然完成了一项巨大的研究成果,而你则在改革开放的氛围下,顺利地获得丰收。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中国艺术新闻-追寻南宋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