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当益壮五八人

中国艺术新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中国老艺术家书画院光阴荏苒,人生最美的时光莫过于青葱岁月。50多年的风雨历程,一路走来,多少铭心的记忆,些许斑驳,些许沧桑……那是1958年的夏秋之交,浙江美院附中迎来了史无前例的第一届清一色的工农子弟班。缘分使不同区域的人们奇迹般地走到了

中国老艺术家书画院

  光阴荏苒,人生最美的时光莫过于青葱岁月。50多年的风雨历程,一路走来,多少铭心的记忆,些许斑驳,些许沧桑……那是1958年的夏秋之交,浙江美院附中迎来了史无前例的第一届清一色的工农子弟班。

  缘分使不同区域的人们奇迹般地走到了一起,为美院附中学子们牵线的仅仅是“艺术”这两个字。穷困的家庭,读书对于他们来说本身是一种奢望,在单纯懵懂的年龄段,什么是艺术,学了她将来能干什么,根本不在考虑范围,大多是被招生——被发现有那个天赋——在一种兴奋而又迷糊的状态走进了理想的学堂。



杨志祥与众老艺术家

  ——4年的同窗生活让他们结下了深情厚谊。

  虽然是同一种学业,而坚持到今天并赋有一定造诣的人还不到一半。因毕业后各自走的路线不一,有的上了大学,有的进了工厂,有的光荣入伍,有的到了剧团、文化馆、行政机关等单位任职。因在不同的岗位中注定了今后的发展,所以中国画、油画、版画、美术设计等各有不同。

  南山路98号,走过半个世纪的他们在2008年携手50周年班庆。易改的容颜,使得有些同学愕然地认不出彼此来!时光真是一面魔镜,尘封的记忆打开了依然犹新,而你的面目有些早已归了尘土,有些却难以辨识。珍惜是他们现在的头等大事,只要有时间,就多找些相聚的机会。中国老艺术家书画院为他们交流心得、探讨技艺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每当人数八九能齐了,就聚在一起钻研探讨书画,在提升的同时又可畅叙以往的事迹。

  青山湖是杭城往西属临安的一处秀美之地,那里少许工业,完好的原生态四季宜人,夏天的温差比城里要低,休闲避暑搞创作十分理想。倘若小住几日,还可到浙西一带的群山峻岭以及大峡谷去采风,尤其是画山水的画家,需要更多地亲近大自然。当美景入帘,便瞬间Ji动地记下。速写本是随身带着的,如侠客剑不离手。



左起:郑雪云 白云 刘津朱

  2011年6月中旬他们又组织了在杭部分同学的笔会,与会者有潘鸿海、詹良善、刘津朱、郑雪云、陈松林、杨志祥、虞浚川、龚景充、姜庆华和白云等老师以及书画院的工作人员共20多人。刚到书画创作基地,潘鸿海老师立即绘了一幅《春韵》仕女图,上题有宋·戴昺(《次韵晚春》夏春交丽景,当时贵朱樱。携以青丝龙,玉碗秀高盛。色若群靺鞨,照耀盘餐明。美人湿纤指,入口神经清。)咏樱桃诗一首。因正好是樱桃盛产之季,我们买了一些洗好放在了画案供大家品尝,由此便成了潘老师的创作主题。他画画好后,还给我们工作人员个个题字。收笔时看着多幅作品便风趣地说:“今天我可是高产量啊,很久没这么写这么画了,要不是和大家在一起,我可没那么尽兴啊!”

  老师们除在基地创作外,还去了天目大峡谷采风。天目大峡谷是火山岩巨石最多的地方,那里有最长的木长廊和最长的火山岩溪,此地风景如画,山峦在烟云中出没,溪水在乱石中欢唱,谷中巨石林立,灌木葱茏,此中景色一下子Ji发了画家们的速写欲望。詹良善老师是第一个拿着画夹疾风骤雨般地挥起笔来,大家看着有一种共同的兴奋。这是第二回观摩詹老师画画了,在会堂的时候他画好了第一幅作品便对我说:“你来看看取个什么名字好?因为你会作诗,题目需要诗意浓些!”我思忖了一会儿取了几个题目都不合他意,最终还是他自己取的《云上之巅》。题入画,画切题,高耸的山峦之下是一片无际的云海——此乃神仙出没的地方。

  刘津朱老师的画让人十分向往入迷,因为她画的是一个个窈窕淑女。女子玲珑稚嫩,貌若豆蔻,此中笔调似乎沉淀了她的附中岁月。这次有几幅作品是与白云老师一起合作。白云老师虽非五八班同学,但他是五八班同学的老师周沧米的高足,故在情意方面与五八班的同学们十分地契合。配合默契的他们常在一起共写“和谐颂”。这回与刘津朱老师的合作之间一美女、一花鸟,美妙之极!

  老师们个个都有绝招,或书或写,或工笔,或写意。但小小的一页纸是写不完的,只能等以后慢慢描述了。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中国艺术新闻-老当益壮五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