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笔墨而创造

中国艺术新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书画家与制纸工艺的改进中国古代书画用纸品类丰富,至晋南北朝时期,已出现较为成熟的专门书画用纸。史籍记载:“王羲之书《兰亭序》用蚕茧纸,纸似革而修也。”据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菊华介绍,这种“蚕茧纸”在好几个朝代都用过。现在科学研
——书画家与制纸工艺的改进

  中国古代书画用纸品类丰富,至晋南北朝时期,已出现较为成熟的专门书画用纸。史籍记载:“王羲之书《兰亭序》用蚕茧纸,纸似革而修也。”据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菊华介绍,这种“蚕茧纸”在好几个朝代都用过。现在科学研究证明,蚕茧纸并非人们想象中的用蚕丝制成,而是枸皮纸,枸皮即楮树皮。枸皮纤维有一层胶衣,做成的纸会像蚕茧一样有光泽,所以称之为蚕茧纸。1998年,浙江图书馆的刘慎梅老先生珍藏有明朝的蚕茧纸,王菊华女士应邀为其做鉴定。其结果显示,纸的主要材质就是枸树皮纤维。

  书画用纸专门化以后,使得中国书画中“墨分五色”、“浓淡干湿”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除了宣纸以外,书画家们会根据个人作画习惯或绘画风格去尝试各种不同纸,如皮纸、竹纸等。当问及近期“书画用纸涨价”问题时,很多画家都表示并没有特别地感受到。不过他们一致的口吻是:“若是好纸,该涨!”广州画院院长方土的话代表了许多画家的观点:“我宁愿它涨价,生产方把原料配足,把纸的质量追上去。一方面,把好纸和差纸彻底分开;另一个方面,纸贵的时候画起画来就会非常负责任。我想整个书画界对好纸是渴望的。”作为最基本的书画创作材料之一,对于好纸的渴求,成为书画家们的共识。为了自身的创作需要,书画家往往也会参与到纸的制作过程中,并由此改进了书画用纸的工艺,促进了书画用纸的多样化发展,也成为当代书画用纸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

  ■李可染改造宣纸

  不再废画三千

  无好纸绝无好画,是已故国画大师李可染对用纸的体验与感慨。李可染在其70余载的书画创作生涯中,对纸的选用十分讲究。1981年,李可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出对当时宣纸质量的无奈。“我年逾七十,长年为不得应手佳纸所苦。为此,浪费了许多精力,求得特制应手佳纸,为我今后创作第一大事,也是国画提高的第一大事”。李可染为求好纸,在给宣纸厂的信中写道:“价值问题以工料核算为准,不必计较,制成后需款多少,我当如数汇寄。”因为宣纸厂曾使用化学原料加入制造过程中,对纸极为敏感的李可染生气了,他撂下话“如果国内生产的宣纸质量改善,我可以向宣纸厂厂长作揖磕头”。为了获得好纸,李可染先后4次给泾县宣纸厂领导写信,希望采用传统古纸制作工艺,为其特制一千张宣纸。李可染对于这次特制纸要求极为严格,他反复与宣纸技术人员书信交流,强调要用最好的材料,最佳工艺,不惜工本。在信中,李可染详细罗列出对于宣纸制作的6点要求:1.使用最佳原料,皮料保证不少于80%,不用化学漂白;2.生熟适当,湿笔不雍肿泡松,干笔不生硬板刻,笔墨微妙变化,能含蓄保留;3.纸质云纹充足密满、细白、绵软、不脆、摇摆不响;4.能层层加墨,画过一遍两遍,仍能见笔,能用积墨法;5.画后纸不收缩,保持平整;6.厚薄适中,六尺纸可略厚些。当时负责此事的是安徽泾县宣纸二厂厂长周乃空。周乃空接受了这一改革尝试,但他也提出条件,就是不受时间限制。周乃空挑选了最好的抄纸、烘纸师傅,开始了艰难的试制,并由李可染在制成的纸样上,测试墨色的浓淡干湿,不断地提出改进意见。三四年之后,在无数次的调整与往复之中,这一批纸张的试制成功,深刻影响了宣纸工艺技术的发展。李可染笑言:“我本来是废画三千,现在是张张成功。”

  ■量身订纸

  满足个性化需求

  现为宣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曹光华,在业内有不小的知名度,他曾在安徽泾县红旗宣纸厂当了20多年的厂长。据曹光华介绍,宋朝时曹家造宣纸始祖曹大三迁居至泾县小岭造纸,后人世代相传从事宣纸制造。曹光华的祖父在清朝末年就以制作“魁星”牌宣纸闻名,在上海、武汉两地设有纸站;新中国成立后,曹光华的父亲进入泾县滋坑宣纸厂工作,直到他接手造纸。曹光华对记者说,他现在的经营模式是“抄近路”:就是直接根据画家的个性化需求,为他们定制创作所需要的纸。曹光华说:“画家们作画特点各有异同。有的人喜好大量地用水,有的人喜好大量地用墨,有的人好枯墨,有的人好焦墨。具体地拿人物画来说,有以线条为主的人物画,有以水墨晕染为主的人物画,这需要纸张的不同性能来配合他。而且从纸本身的结构来讲,并不是同一种料做出的就是同一种纸。在制纸过程中,每一个动作都能决定纸最后的品质。”一个好的造纸师需要从画家的需求出发,来发展他的技术。

  曹光华向记者介绍了根据不同作画特点,如何选择适用的纸。比如用墨用水比较多的大写意山水,最好用特种净皮。因为这种纸皮多,承墨能力强,经得起反复揉擦,而且水墨在特种净皮纸上张力很大,扩散程度强。如果作小写意山水,则用净皮比较好,山水线条有写出来的感觉,需要纸的密度大一点,张力不需要很大。张力太大,一层层的线条的变化就不太明显,第一遍线条与第二遍、第三遍的线条就会融在一起。所以这个画必须要层层添加,层层敷染,必须把第二遍、第三遍的线条都保护好。再比如画人物画,若画水墨人物用净皮比较好,因为水墨人物画也需要水和墨即时反应,也需要承墨能力好的纸;若是画以线条为主的人物画,净皮绵连是较好的选择,这种纸薄、柔韧性好,表面光滑,线可以很顺地走下来,并且有一点点延伸。再就书法创作来说,若写行草或狂草,讲求一气呵成,那就需要薄纸;若写隶书篆书,要使得墨“入纸三分”且能托得起,那这样就需要厚一些的纸。

  出生于宣纸世家的曹光华,先后为刘海粟、吴作人、赖少其和当代画家刘大为、韩美林、范曾、冯大中等特制过专用宣纸,对自己的宣纸制作工艺充满自信。他说:“画家使用了我的纸,感到哪个地方不满意,或者说他在市场买不到你想要的纸,只要跟我说他想要达到的用墨效果,我就可以制出他所需求的纸。”

  ■画家与制纸师携手

  改进新工艺

  可见,只有书画家与制纸工匠们反复切磋,不断提出改进要求,才能成就“好纸”,也才能成就“好画”。杭州“生宝屋书画用品店”的老板蔡小坤,也是制纸加工业的老手。与一般售纸商不同的是,他会不断地近距离与画家沟通,然后去自己的厂里试验改进,现在已经成为了众多画家的专用制纸师,也与许多画家结成了好朋友。蔡小坤告诉记者,“我到杭州来开店以后,很多画家好画古画,他们要求用古法做竹浆纸。这种竹浆纸原料必须是苦竹,苦竹制的纸不生虫,保质期很长。其实,现在基本没人会做古法竹浆纸了,工艺也近乎失传了。最先要求我做竹浆纸的是中国美院的何士扬老师。记得他跟我说的那会,正好是插秧的时候,也正是采竹的时候。我赶紧回去把山上的苦竹一根一根砍下来,因为苦竹长得很快,我需要的是刚刚散枝丫的嫩竹,所以要在两个礼拜之内砍完。那年砍了几万斤,用石灰沤在家门口的池塘里。当时,试验性地做了一批,大概几十刀的样子。那是正宗的古法竹浆纸,加了檀皮拉力也很好,那一批纸何老师很满意。”由此,蔡小坤开始与一些浙江画家交往,并与他们成为了好朋友,悉心听取他们要求,为他们量身订做书画用纸。在价格上,他说:“苦竹浆纸成本比较高,现在卖到800元每刀。”

  蔡小坤和中国美术学院的李桐合作将近5年了。李桐对于作画材料也极为讲究。回忆起学生时代,李桐说:“记得中学的时候,我们经常临摹宋元古画,当时觉得一种叫做‘黄富阳’的纸最好,极其便宜,是小时候练字常用的。大学的时候,我就有意识地囤一些好纸、大纸备用。那时候,最贵的纸是2.5元一张,一刀纸需要200多块钱。现在我柜子里的纸,都是这些年积攒起来的。20多年前,市场上多数造纸企业或个人为了提高产量,节省劳力,开始用机器代替或者部分代替人工,加上国家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似乎是在突然之间,用古法做的纸消失了。可见传统手工艺很脆弱。因为有‘黄富阳’的情结在,大学毕业后我又重新去富阳找纸。去的时候,村里人说早在1986年左右就停产了。”采访时,蔡小坤提及“半手工化”生产时,李桐表示他最担忧的就是所谓的“半手工化”或者“机械化”。他认为,真正的好纸还是得用传统的古法制作出来。李桐说:“其实,跟蔡师傅合作这么多年,就看中他能够钻研古法,能做出适合我的纸。我曾接触过很多做纸师傅。我甚至把唐代、清代的纸给他们,请他们照着做,都没有做成功过。如果没有合适的纸,我的绘画创作可能又会进入一个迷茫期。”从李桐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画家与制纸者之间亲密的依赖关系。

  用特定技艺制纸满足自己的创作要求,是很多画家期望的。何士扬说:“纸在中国画创作中非常重要,纸是一个中介媒材,因为一些人用很差的纸、笔、墨去画画,我觉得已经把中国画的价值观改变了,使得中国画创作对美的判断发生了转变。现代人注重视觉效果,而古代人是注重心境的表达。我不太认同现代的墨汁和现代的一些纸张,因为最后导致的结果往往是过度地注重效果,而不是注重笔法的内涵。我常常会注意研究材料、生熟度,以及密度,并且要跟笔配合。材料的变化,会引起中国书画价值观的变化。”

  记者注意到,在李桐的画桌上,堆放着一些画稿,纸张很特别,质地柔软、轻而薄,表面光滑得像绸缎一般。蔡小坤告诉记者,这种纸的专有称谓:“超薄簾丝皮纸”,一刀纸(100张)才一斤六两左右。虽然轻、薄,韧性却很好。这种纸的配方是他与画家一次次比较试验出来的。李桐特别偏爱这种纸,他认为:“它像传说中手工压磨过的纸,而且纸性敏感,装裱以后墨色层次很清晰,像是在绢上作画。”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古代从纸的出品到画家手中,中间还有很多道后续加工工艺。从纸作坊的烘房墙上揭下来的纸只是能作为装饰、包装材料,或用来糊窗等等。专门的书画用纸是必须经过后道加工的。据蔡小坤回忆,他十几岁做学徒的时候,也有这种后续加工工序。安徽泾县红旗纸厂原来有个老员工就负责做这道工序,但现在已经不这样做了。

  纸在中国书画艺术创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担当了艺术创作载体的角色,更对书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于画家来说,一张好纸往往能成就一幅好画;对于制纸师傅来说,通过改进纸张工艺,满足画家需求,他不再仅仅是个普通的匠人,也成为纸张技术发展的探索者,更为书画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中国艺术新闻-为笔墨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