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记忆,留给子孙 安吉老人建“百艺馆”

中国艺术新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安吉县鄣吴镇上吴村,一个偏僻山坳里的小乡村,却有一个免费的民间艺术博物馆,它叫“百艺馆”:根雕、竹椅、火钳、花龙船、跳马灯……全是正在消亡中的当地民间艺术。虽然远在深山,开馆才几个月,这个民间艺术博物馆却迎来上千名访问者。这个馆的建立,和一
  安吉县鄣吴镇上吴村,一个偏僻山坳里的小乡村,却有一个免费的民间艺术博物馆,它叫“百艺馆”:根雕、竹椅、火钳、花龙船、跳马灯……全是正在消亡中的当地民间艺术。虽然远在深山,开馆才几个月,这个民间艺术博物馆却迎来上千名访问者。

  这个馆的建立,和一位老人密切相关,他叫王季平,今年72岁,是当地一名“草根文人”。

  在安吉,很多人都是外地移民的后代。“来源很广,河南、安徽、江西等地都有,还有从省内温州、台州等地移民过来的。不同地方的移民,带来了不同的文化。”王季平说,例如上吴村2000多名村民,他们的祖先大部分是从安徽移民过来的,几乎每家都有手艺人,他们讨生活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民间手艺渐渐消亡。“一些传统手艺,现在已经很少人干了,原来那些手艺人,要么老了,要么转行了。”王季平说,上吴村原本有18个行业的手工艺,现在一半要消失。

  “我想了很久,觉得可以挖掘村里的历史文化。一方面,给子孙后代留存一份现在的文化,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早年记忆的收集。”王季平说,出于这个目的,去年7月,他开始搜集藏品之旅。

  说干就干。当时,他膝盖附近一块软骨坏了,刚刚开刀切除,痛得要命。而上吴村位于山区,村民们散落而居,最远距离有七八里,山路崎岖,没法骑车。

  从去年9月开始,在上吴村的村前村后,村民们总能看到王季平的身影。“每到一处村民聚集地,我就和老人们聊天,询问各家收藏的手工艺品情况。”王季平说,白天,他要到各家走访,晚上回家把一天记录下来的资料输入电脑里整理。

  李炳炎,今年已经80多岁,曾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扎匠,会扎龙、扎船、扎狮子……王季平找到他,老人听说要把一些民间工艺品流传给子孙后代,连声说“愿意”。王季平负责采购,李炳炎负责扎,原本几乎已经消失的一些民间工艺品再次浮出水面。

  村民们也热情支持王季平的搜集活动:村民马德荣拿出了全套的木匠工具,斧凿铲钻样样俱全,更可贵的是,这套工具是清代制成的;村民吴天喜的祖先是桶匠,他从自家的阁楼里拿出了全套桶匠工具,也是清代制品……就这样,王季平一共搜集了300多件展品。

  前段时间,“百艺馆”终于对外开放,主要展示根雕、制扇等传统手艺,很多是文物;民间手艺主要是一些龙舞、“跳和尚”、蛙舞、狮舞等。王季平还写了上万字的手稿,将搜集来的手工艺品分类进行文字说明。

  更为可贵的是,这个博物馆至今免费,全靠当地村民管理。“我们最希望中小学生来参观,了解祖先曾经拥有过的文化,也希望外地人来看看,分享我们这个村子的以往历史,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王季平说。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中国艺术新闻-收集记忆,留给子孙 安吉老人建“百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