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泥土这么好玩

中国艺术新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杭州7月12日讯记者董颖王婷通讯员孙江丽本报发起的“小候鸟夏令营”得到越来越多的科普场馆的积极响应。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主动邀请“小候鸟”到馆里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长长陶瓷见识。今天一早,20多名“小候鸟”在大学生志愿者的陪同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杭州7月12日讯 记者 董颖 王婷 通讯员 孙江丽 本报发起的“小候鸟夏令营”得到越来越多的科普场馆的积极响应。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主动邀请“小候鸟”到馆里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长长陶瓷见识。

  今天一早,20多名“小候鸟”在大学生志愿者的陪同下来到了南宋官窑博物馆。 “听说今天要来这里,好多小朋友昨天晚上一直兴奋到半夜”,浙工大的志愿者陈嫦颖说。整队之后,博物馆讲解员李颖领着这群“小候鸟”走进了南宋官窑历史文物陈列馆。

  “小朋友,你们知道瓷器是哪国人发明的?”

  “中国!”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道。可别小看他们,他们知道的一点也不少。

  “快来这里,有好多瓷片!”不知哪个孩子叫了一声,一群人在玻璃地板上围成一个圈。“可别小看这些碎片,他们都是南宋时期的真品,有几百年历史了呢。”在李颖的讲解下,“小候鸟”们还参观了郊坛下窑址和老虎洞窑址。看到800多年前的龙窑遗址,孩子们一个个睁大了眼睛。

  “大家过来尝试一下吧。”知道这些孩子很少有机会走进博物馆参与互动项目,南宋官窑博物馆特意为“小候鸟”提供了软陶制作与拉坯体验。博物馆的张远老师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解软陶制作的基本步骤,并把软陶泥、滚筒、切刀和工作台一一放在孩子们面前。“这是什么,我以前没有见过啊。”“哇,这个就是软陶吗?”在“小候鸟”们一阵阵惊讶的疑问声中,一幅幅软陶作品开始有了雏形。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刘玉海托着腮,看着面前的软陶泥,想了好久才说:“我要做个功夫熊猫,因为它有功夫。”

  “我想做条小丑鱼” ,说干就干,11岁男孩朱俊宇拿起蓝色软陶泥,用滚筒一下两下三下地擀着。在张老师的指导下,俊宇顺利地做出了小丑鱼的身体部分。



拉坯成型不容易。

  一个小时后,“小候鸟”们的软陶作品差不多都成型了,看着自己亲手做的作品在烤箱里滋滋地冒着热气,孩子们的幸福都洋溢在了脸上。家住江西上饶秦峰乡老坞村的祝福荣说:“我以前都不知道什么是软陶,今天竟然可以亲手做,真是太神奇了!”

  前几天跟随“小候鸟夏令营”去过丝绸博物馆的周佳仿佛对博物馆着了迷,哭着喊着今天要一块儿来,“幸亏来了,要不我就不能做软陶了”,手里拿着刚做出来的金灿灿的向日葵,周佳开心地笑着。

  接下来玩湿泥巴、拉坯。看着陶土在博物馆杨明耀师傅的手下收缩自如,一会儿变成花瓶,一会儿变成杯子,一会儿又变成碗,“小候鸟”们爆发出一阵阵惊呼。

  “以前我在老家也玩泥巴,但是这个不一样,可以变出这么多形状。”来自河南的“小候鸟”刘光辉刚上手就拉断了陶土,杨师傅不得不上前帮忙。看来,第一次接触拉坯的“小候鸟”一开始还没掌握技巧。但不一会儿,“小候鸟”们都逐渐有模有样起来。老家在衢州的郑梦雯一直努力做一个窄口花瓶,“我想在里面插一枝花,拿回去给老家的小朋友炫耀一下。”

  走出南宋官窑博物馆,每个“小候鸟”都乐呵呵地捧着自己的杰作,原来泥巴也能那么好玩。



我做的软陶,好看吧?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中国艺术新闻-原来泥土这么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