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UCCA系列项目《由宋冬策划》
马秋莎(左一)、UCCA馆长杰罗姆·桑斯(左二)、宋冬(左三)、王墒(右一)在新闻发布会现场 摄影:裴刚
2011年7月16日,“由……策划”作为UCCA历时最长的系列项目,已经开展近3年时间,力图在呈现多元并具有实验性项目的同时,推举更多新人、支持中国新锐艺术家创作。这一次与过去略有不同,在UCCA同期举办个展“穷人的智慧”的艺术家宋冬同时作为策展人呈现两位新锐艺术家的个展:马秋莎的“地址簿”和王墒的“搜集确凿的证据”。2011年,马秋莎29 岁,王墒27 岁,宋冬45 岁,他们三个人的个展同期举行,有着在胡同生活的共同经验。这样的展览,见证了时间的变迁,也见证了一种传统的中国式人际关系的发生和变化。三人完全个人的语言又带来三种差异很大的视觉经验。
“对于这个项目,宋冬不仅是策展人,也是共同的创作者。策展人是年轻艺术家成长的背景,这是一种艺术进入到另外一种艺术的全新呈现。马秋莎和王墒的故事,恰如其分地被放到宋冬的‘院落’里,提供了另外一种全新的视角,去探寻知名和新锐艺术家、老师与学生,邻居和朋友这个奇妙组合的艺术创作与生活体验。”UCCA馆长杰罗姆·桑斯说。
UCCA馆长杰罗姆·桑斯在王墒个展“搜集确凿的证据”的展览现场 摄影:裴刚
这两个个展的展厅以“共生”的形式出现在宋冬的个展“穷人的智慧”旁。马秋莎和王墒分别从7岁和5岁起,就在胡同里跟随宋冬学习艺术。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们的关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我们在UCCA同时举办个展。这是三个个展,又是一个联展。我们的成长有着相近的环境:胡同。但是又在时代的巨变中开始了非常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家庭环境使得三个人发展出各异的形态,也将有不一样的未来。但是之间的纽带又串起了这个时代。我为他们的空间制作了墙裙,我是他们的背景。这是我的艺术生涯中非常特殊的时刻,是一个感受深切的纪念。他们比“改革开放”还年轻几岁。” 宋冬说。
整个展厅分为内外两部分。宋冬将整个空间用家具侧板和石棉瓦拼成的墙裙包围,并分隔成中间靠一个门连接的内外两个部分,分别呈现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内屋是马秋莎的个展“地址簿”,她以多种媒介的作品为我们展现她与家人之间的情感与理解,以及与同代人之间的成长共鸣。她的录像作品,是80年代人的缩影,她不是面对镜头,而是面对记忆的碎片。在屋外,是王墒的“搜集确凿的证据”,这里搭建了一个他小说中的场景。其中相机、珠宝、壁纸等元素都在诉说,人类的种种生存焦虑,以及自然冷漠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