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移世变 “声名赫赫”的失踪者

中国艺术新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王道源艺术回顾展在广东美术馆展出王道源当年一起画画的朋友的后人,拿着其父亲的作品照片在现场对照。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不仅推出了诸多声名显赫的大师,同时,也产生了难以计数的失踪者,归于后者之列的王道源,其艺术和人生可谓极富传奇色彩。在王道源逝去

王道源艺术回顾展在广东美术馆展出

王道源当年一起画画的朋友的后人,拿着其父亲的作品照片在现场对照。

  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不仅推出了诸多声名显赫的大师,同时,也产生了难以计数的失踪者,归于后者之列的王道源,其艺术和人生可谓极富传奇色彩。在王道源逝去半个世纪之后,2011年8月4日至9月9日广东美术馆与广州美术学院联合为其举办回顾展,向公众介绍这位艺术家的非凡经历。

  王道源1896年出生于湖南常德一户书香门第,1916年承父命赴日本攻读工科。留日期间,他的兴趣转向现代美术,于1920年考入东京美术学校,随藤岛武二等教授研习西洋画。1923年起,王道源往返于东京、上海之间,历任南京美术专科学校、上海东方艺术专门学校、上海艺术大学、人文艺术大学、中国文艺学院等校教师。1928年,王道源在东京与倪贻德等人组织了中国留日美术研究会,致力于戏剧表演和油画创作,在留东艺术家中颇具影响力。1930年,王道源在上海江湾独力创办上海艺术专科学校,与陈抱一、倪贻德、谭抒真等人担任导师,以自由开放的办学理念引领现代艺术之风气,并积极推动中日现代艺术家的交流,造成一时之盛。

  1932年初,一?二八事变骤起,上海艺专遭日军轰炸,化为灰烬。事业遭受挫折的王道源此后任中央通讯社驻上海、东京特约记者,1935年应聘于中国驻日大使馆,任对日问题研究员,开始了断续长达10年的秘密特工生涯。抗战爆发后,王道源受命供职于军事委员会国际问题研究所,在上海、南京、香港、澳门等地从事对日谍报工作,备尝牢狱流离之苦。1948年,王道源重执艺业,在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任西洋画教授。建国初期,王道源任教于华南人民文艺学院美术部,以前辈画家的身份,与一众青年教师投身新时代的美术创作,赢得广泛尊重。1953年起随校迁往武汉,任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教授,领导全校的基础教学和教师的业务进修,诲人不倦,培养了诸多人才,是广州美术学院油画教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民国时期,王道源就以其轻松俊逸的印象派画风颇受好评,更因其落拓不羁、幽默浪漫的人格魅力被视为中国现代艺术家中的“逸品”;192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文艺界渐为政党意识形态所挟持,王道源与同仁们逆时流而动,立足自由主义路线,放眼世界现代艺坛,酿成一种“比较沉着而纯粹的艺术学风”(陈抱一语),他所主持的上海艺术专科学校也因此成为现代艺术的大本营,1930年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前卫美术团体——决澜社和中华独立美术协会,主力成员多出自这所学校。建国之后,在接二连三的政治运动中,直言不讳的王道源一步步走向了厄运的深渊,1958年他被开除公职,送往湖北沙洋农场劳动改造,并于1960年病逝于该农场。此后的半个世纪中,他的艺术踪迹和人格风范也随着逝者的人间蒸发而依稀莫辨了。

  王道源的悲剧性人生,折射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所无法回避的复杂历史境遇:从一个两度迎娶日本夫人、视日本如第二故乡的“东瀛通”,到共赴国难、毅然加入对日谍报组织的爱国者;从一个“不谙时务”的都市闲逛者,到跻身集体创作革命宣传画的人民教师;从备受礼遇的现代美术教育奠基人,到遍尝世态炎凉的流浪汉和政治犯。世变困厄之中,王道源以一介画人自尊,持守着傲骨狷介的本色人格。艺术家的早期艺术创作大多散佚,本展出陈作品中,后期习作占据了相当部分,但对我们解读这位“失踪”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及其艺术表达而言,首次面世的这批作品尤显珍贵。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中国艺术新闻-时移世变 “声名赫赫”的失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