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老人沈元炎:一叠纸折出声Se世界

中国艺术新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能折火炬祥云、五福娃、鸟巢,还有三潭印月……金钗袋巷应该是那种老杭州常见的小巷:巷很窄,一伸手就能碰到墙,墙上爬着无名的小花,斑斓的也挺好看。午后时分,踏上青石板路,愈发觉得安静起来。77岁的沈元炎,每天都会穿过这条小巷,他不知道这就叫“闹

  能折火炬祥云、五福娃、鸟巢,还有三潭印月……

  金钗袋巷应该是那种老杭州常见的小巷:巷很窄,一伸手就能碰到墙,墙上爬着无名的小花,斑斓的也挺好看。午后时分,踏上青石板路,愈发觉得安静起来。

  77岁的沈元炎,每天都会穿过这条小巷,他不知道这就叫“闹中取静”——自从三岁的一场大病之后,他就活在了一个无声的世界里。

  幸好还有纸,他在纸上和人交谈。十年前,他又学会了折纸,一片片平凡无奇的小纸片,折起来,就变成了彩色的风景、动物、人物——

  他的世界仿佛也声色了起来。

  那是另一个世界,那里的时光似乎会慢下来。

  作品卖了8万元全部捐赠

  A

  一慢经年。

  上羊市街残疾人民间艺术制作中心,就在金钗袋巷里一个幽深的小院内。

  3年前,沈元炎成了这个工作室的指导老师,每天得在这个院子里待上十几个小时。

  不算太大的工作室里,两个人正俯身桌前折纸——后来我们知道,她们是沈元炎的学生。桌上是用旧报纸、旧海报裁成的一寸见方的小纸片,纸片折成一个大约三角形状的纸锥,再一个个套起来,然后就有了型。

  看她们折纸,仿佛在不断看回放,木制的窗户中透进来的光线,似乎也在一个个近乎相同的动作里凝固了下来。想想有点神奇,其实还是考验耐性的。一个看起来不大的物件,搞不好就要上千张的纸片,算上构思、绘图、裁纸、叠纸,花的时间可不少。

  在这个院子,沈元炎每天也在做一样的事,甚至更慢——有一件作品,沈元炎甚至花了半年才完工。

  问了一下,那些折纸的玩意儿卖得不贵,简单的也就几十元。沈元炎的作品也搞过拍卖,最近的一次是去年,卖了8万元,他在制作中心的同事许峰告诉记者,拍卖所得,老人全都捐了出去。

  沈元炎不为钱,在制作中心他不拿工资,也有人慕名来学艺,他也不收学费——对于他来说,折纸也能帮助人,还有什么不好的呢?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中国艺术新闻-聋哑老人沈元炎:一叠纸折出声Se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