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大都市的民生工程注入文化内涵

中国艺术新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民生问题不仅关乎物质条件,同时也与人的精神有关。文化领域的民生,是公众把自己的灵魂安放在哪里的问题。”上海市政协委员、文化学者毛时安一篇题为《民生热中的冷思考》的发言,日前在上海市政协常委会上赢得掌声。大都市的民生工程,除了平抑物价、提供
  “民生问题不仅关乎物质条件,同时也与人的精神有关。文化领域的民生,是公众把自己的灵魂安放在哪里的问题。”上海市政协委员、文化学者毛时安一篇题为《民生热中的冷思考》的发言,日前在上海市政协常委会上赢得掌声。

  大都市的民生工程,除了平抑物价、提供保障性住房等看得见的实惠,能否多一点文化和精神层面的“雪中送炭”呢?据了解,上海近年来在公共文化建设中进行了一些积极尝试。目前,上海已基本建成“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资源的配送服务。

  统计显示,目前上海已有博物馆114家,美术馆32家,其中包括民营非企业性质的公益美术场馆14家。上海公共图书馆已达237个,文化馆(中心、站)245个,村或居委会综合文化活动室5245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国家重大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1697家,工人文化宫和俱乐部19个,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少科站、活动营地36所。仅2010年,上海开展群文活动达到47万余场次,参与者逾3608万人次。

  当然,文化领域的民生改善,不能停留在数字统计上。上海市政协委员杨展业日前在一份书面建议中提出,一座城市的文化民生包括硬件设施完备的社会文化环境,优质、丰富的市民文化生活,市民文化与城市进步的积极互动等。

  杨展业建议,大都市在大力兴建高端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同时,也应考虑提供一些票价、租金等符合中等收入人群消费能力的文化服务项目,并侧重于关怀民众的心理需求等,这都是改善民生。

  据了解,上海近年来在部分街道社区试点了一种加强心理疏导、对接文化民生的“心桥”工程,例如在上海凉城社区设立的“心灵港湾工作总站”,就可以提供独居老人聊天服务、失业青年心理辅导、青少年网瘾矫正等服务。

  毛时安分析,为大都市的民生工程注入文化内涵,也是新时期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门学问,对社会和谐意义重大。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中国艺术新闻-上海:为大都市的民生工程注入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