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这座城市最动情的一刻
本报联合闻涛社区与白金海岸小区打造的爱心墙模型出炉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讯 周末时,一位叫做李萧然的五岁小朋友给记者打来电话,虽然声音稚嫩,但他要求的内容让我为之动容:“叔叔,我想和吴菊萍阿姨,还有妞妞一起在《最美一面》前合个影。我想把照片放在书包里,提醒自己要做好事、说好话。”
《最美一面》爱心墙的设计方案是由中国美院公共艺术学院的于小平教授指导,由青年教师徐戈和学生崔辉无偿创作完成的。从本报7月29日刊出爱心墙的两个设计方案开始,至8月3日设计方案最终选定,本报联合闻涛社区与白金海岸小区打造的爱心墙,让杭城每一位关心吴菊萍和妞妞的市民都带上了一份由衷的期待。
“您伸出的,是普通而又天使的双手;接住的,是坠落而又未来的沉重;托起的,是低沉而又母亲的伟岸;高昂的,是人性而又光辉的头颅……”这是网友“天襟地衣”在微博上的留言。时间已过去快两个月,但没有人淡忘了这份感人的温情。
在设计方案选定后,其实爱心墙已经进入了建造施工的程序阶段,不日即将完工。
像李萧然小朋友一样的要求,本报收到了很多,而近日吴菊萍的恢复状况也日渐良好,很快就可以出院了。本报记者昨天也特意从于小平教授处拿到了《最美一面》的模型,第一时间给大家“剧透”一下。
从图片中大家可以看到,最终定稿的模型,其实与当初的设计方案有了很大不同:
在原来的平面设计方案当中,整个《最美一面》是一个封闭的整圆,用坠落时的线条和手臂的造型,来表达那震撼人心的一刻。
但在修改后的模型中,我们看到“最美一面”直径约为2.6米,仍然保留圆形的框架,但除了双手、孩子这些必要的元素之外,其他都被镂空了。
在于教授看来,这样的修改让整个作品更加灵动,而且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更加贴合:“修改后的‘最美一面’多了许多层次感,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都能感受到它那种简洁的线条感,充满力量。”
除了镂空以后,爱心墙的正反两面是镜像式,无论从广场的那个方向看去,视觉效果都是一样的。不仅在手和孩子的造型上更加细腻与立体,而且观察仔细的读者还能发现,坠落的孩子还做出了重叠的剪影效果,让整面墙看起来不仅厚重而且动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含蓄的剪影、优雅的坚强、婉转的情怀,甚或是淡淡的愁绪……其实无论《最美一面》是不锈钢的、还是石头的,甚至于它只是一面最普通的土墙,都不要紧。因为外观是载体,而情感才是最能拨动心弦的强音。
“最美妈妈”之后,有丽水女孩叶霄雯的义举;“7·23”事故之后,有温州“最美市民”争相献血的大爱……这面爱心墙,因吴菊萍与妞妞的故事而起,却不仅仅是献给“最美妈妈”的礼物。它是一根接力棒,一个地标,伫立在这个城市的南端,提醒着褒奖着这座“最美的城市”里那些“最美的市民”。
这就是《最美一面》爱心墙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