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三年展里的“印度电影院”

中国艺术新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在本次广州三年展的3号厅,有一个独特的“电影院”。策展人普贾·素德就广州三年展“元问题”这一主题,将焦点放在胶片电影上,带来了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分别是玛尼·卡尔和兰博·卡勒卡。玛尼·卡尔因其首部电影《他的面包》(UskiRoti)在19
  在本次广州三年展的3号厅,有一个独特的“电影院”。策展人普贾·素德就广州三年展“元问题”这一主题,将焦点放在胶片电影上,带来了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分别是玛尼·卡尔和兰博·卡勒卡。

  玛尼·卡尔因其首部电影《他的面包》(Uski Roti)在1969年开创了新印度电影而受到广泛的尊敬。80和90年期间,他创作了几部虚构影片和一系列交织了纪录片、旅行见闻和传记电影样式的非虚构影片,本届三年展展出的是考尔最有名的三部非虚构影片:《抵达》(1979),《德鲁帕德》(1982)以及《粘土的心》(1984)。同时展出的是卡勒卡的五部录像作品《男子与小公鸡》(第一集),(2002),《穿越》(2005),《伊邦家的寓言》(2007),《他曾是一个好人》(2008)以及《甜蜜的不安》(2010)。

  印度电影带给人的感觉就是如宝莱坞般的瑰丽。但是本次展出的电影虽然在颜色上保持明快纯粹,但是却缺少了印度电影的珠光宝气。这个也是印度上个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进行的独立电影运动所带来的清风。电影与美术馆有什么关系?策展人普贾·素德认为这是现代美术馆概念的一种内在的技术。20世纪没有什么像胶片一样消亡得如此彻底。短短十年间,移动影像的最初载体在世界最大的电影生产国绝迹。许多人都以为电影业跟着胶片的故去一起死去。但在这之后,从胶片到后胶片技术的相较平稳的过渡避开了我们也可以看做一系列为保持胶片记忆进行的重要斗争(的阶段)。而艺术家卡勒卡则认为,美术馆或博物馆是为了保存那些容易

  一进展厅,最引人注目的作品是来自卡勒卡的《穿越》。虽然现在“穿越”一词十分流行,但是这个“穿越”却是不同的。首先四个屏幕都是四个画面,都在讲述不同的故事。如左起第一个画面是一个有很多行李的移民大家庭,他们不断迁徙,因此背景也会随之而改变。为什么会选择“穿越”这个主题呢?策展人认为,“穿越”有不同的含义,它就像是一个通道,去克服一些不同的事情,这里面包含了艺术家的经历和认知。

  虽然普贾·素德这次带来的都是影像作品,但他并不觉得自己是一位影像艺术家。他认为影像作为艺术媒介而言,是十分民主的载体。只要你手持一台摄像机,你就像获得画笔和纸一样,可以任意挥洒。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中国艺术新闻-广州三年展里的“印度电影院”